12.21 從《鶴唳華亭》和《劍王朝》,李一桐的堅持和蛻變

作者 / 陸文昔

這周更新的《鶴唳華亭》,陸文昔失去了父親與兄長,在她認為她父兄就要平安的後一秒;在她認為終於可以離開,繃緊的弦剛剛鬆開的後一秒;在她下好決定,要與蕭定權相忘於江湖的後一秒。

從《鶴唳華亭》和《劍王朝》,李一桐的堅持和蛻變

從極喜到極悲,整個劇的氣氛,壓抑到,作為觀眾都覺得需要暫停一下,鬆口氣緩緩,才能繼續。

《鶴唳華亭》改編自雪滿梁園的同名小說,書名取自《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說的是陸機捲入西晉八王之亂,兵敗後受讒被誅時,感慨不可復聞華亭鶴唳的遺憾。

這是一個充滿悲劇意味的故事。

“這一集是慘的開始,後面的還有更慘。”很愛笑的李一桐形容苦大仇深的陸文昔“是我演過的最虐的角色”。

虐到一度需要心理疏導。

連軸轉的後遺症:“我媽說,你這個出場是挺醜的”

《鶴唳華亭》和《劍王朝》正在熱播,李一桐卻在計劃著要跟經紀人商量休整一個星期,語氣輕快。

她太久沒有休息了。不是一個項目的時間,也不是兩個,而是入行四年來,能稱之為休假的休息,滿打滿算只有一個月。而《鶴唳華亭》又太虐,虐到李一桐都覺得自己需要一些時間來緩緩。

從《鶴唳華亭》和《劍王朝》,李一桐的堅持和蛻變

2016年,李一桐出演了《半妖傾城》,角色是女主聶傾城。自此,開啟了一路所謂“有背景”的演繹生涯。

4年的時間,她拍了11部電視劇,2部電影。

《鶴唳華亭》殺青的當晚,她就已經在收拾行李趕往廈門,開始準備下一部電影的劇本圍讀工作了。

沒有綜藝、沒有休假,在“體寒”之前,也沒有回應過外界一切的議論紛紛。保持著始終在準備下一部的調子,一路從《射鵰英雄傳》演到了《媚者無疆》《鶴唳華亭》《劍王朝》。

從《鶴唳華亭》和《劍王朝》,李一桐的堅持和蛻變

而連軸轉可能帶來很多的問題,比如觀眾能直觀察覺到的——皮膚狀態。

上一部電影,在布拉格,李一桐就過敏的厲害。臉上的紅疹一片連著一片“只剩下一個側臉是好的、能看的,整個眼皮腫到鼓起來”,只有堅持,沒有任何等待的間隙。跟她關係不錯的製片人能做的也只是提醒現場儘量給她避一下太明顯的地方。

即便她深知熬夜的自己,開拍的那一刻狀態並不是那麼好,也知道播出之後勢必觀眾會注意到,也依然得準時上崗。

這就是演員這份職業,劇組不可能調節時間等她,也無法奢求觀眾剝離作品體諒她。

“類似怎麼挑這麼醜的女主,我都聽習慣了,一開始我會跟我媽媽說,‘媽媽,他們說我醜,說我老’我媽會說‘哪有,不會’,後來就變成了‘你這個出場是挺醜的’”,她笑嘻嘻的調侃“親媽都這麼說了”。

從《鶴唳華亭》和《劍王朝》,李一桐的堅持和蛻變

《鶴唳華亭》出場的那一場戲,她也面臨了差不多的情況。

由於第一集鏡頭是後期補拍,李一桐的狀態沒有很好,加之角色妝容的清減和大特寫,“卡粉、老、醜”的彈幕一直在飄過。

但李一桐也很中肯的說,慢慢的皮膚狀態轉好之後,觀眾也就不再盯著這一個點了。“我覺得大家蠻中和的,不會故意為了罵你而罵你。”

而從角色出發,最初定妝時也曾與張叔平討論“是否需要美顏一下”。但解讀過角色之後,大家一致認為陸文昔(顧瑟瑟)揹負著太多的傷痛,是一個隱忍而寡淡的人物形象。

“如果她根根睫毛分明,我覺得我會跳戲。”

比起被說醜,愛看彈幕的李一桐更擔心被罵演的差。所以在聽到有網友評價說誇臺詞進步了的時候,她笑的格外開心。

“無論我回應或者不回應,都沒有太大作用”

辨識度這個問題,在不久前的《劍王朝》見面會上,李一桐又被問了一次。

拿著話筒,笑眼迎迎的她,看起來有點晃神。不知道她是不是想起,幾天前,娛sir也問了她同樣的問題。

從《鶴唳華亭》和《劍王朝》,李一桐的堅持和蛻變

那會,她語氣輕鬆,帶著笑,很坦蕩:

“我所有的光環都來自於角色,比如,黃蓉這個角色,大家都喜歡,所以這些喜歡是觀眾給角色的,並不是大家有多喜歡李一桐,分辨率低就低吧。”

網友對辨識度耿耿於懷,但她本人其實對目前的狀態很滿意。

“火有火的困擾,我是喜歡自由的人,而且如果大家對我太熟悉,可能對角色會有一點損失。所以李一桐是誰,我覺得沒有太重要。”

從《鶴唳華亭》和《劍王朝》,李一桐的堅持和蛻變

李一桐並非科班出身。在被於正選中出演《半妖傾城》傾城之前,跟所有的新人一樣,她也曾面臨了屢試鏡屢被刷的“打怪刷經驗”期。那時,她25歲,對藝人行業而言,在年齡上就不佔優勢。

直到黃蓉這個角色之後,她才算真正的開啟了古裝劇刷臉的模式。

如何抓住這些機會?

以臺詞為例,泡在劇組的這些年,李一桐請教過不少前輩與老師,靠著“讀報紙”“看書讀出聲來”,一點點積累起來。

到了《鶴唳華亭》,為了準確領會臺詞裡的那些文言用法和一語雙關,她幾乎每天都需要跟編劇和責編討論確認,“一旦你理解錯了,你整場戲你就演錯了。”

機會抓住了,同時也帶來議論紛紛。

當娛sir問她對於“有背景”的看法時,因為通常情況下會被工作人員制止。可李一桐從頭到尾都很坦然,“劇集扎堆上線,算橫空出世吧,肯定會有人這樣想,這很正常。”

她熱愛演員這份職業,因此她可以把這些不算太正面的標籤,當作是這份職業需要付出的邊際成本。“你既然做這一行,你就要去承受一些,承受不了,你可能去找別的出口,找不到的話,那就要去權衡了。”

就像拿到《鶴唳華亭》大綱和梗概的那一刻,李一桐的腦海裡只有“我是喜歡這個角色的,我要嘗試”,而不會去評估,在這樣以男性角色為主的群像戲裡,女主的感情線是不是容易受到觀眾的詬病。

至於“體寒”的熱搜,其實也令她頗為意外,她的初衷並非“回懟”,只是“小姨”確實體寒。

從《鶴唳華亭》和《劍王朝》,李一桐的堅持和蛻變

也算不上是刻意回應,因為在她看來,回應或不回應,都沒有太大的用處。

“難道我回應了就能火嗎?還是我回應了就一落千丈就火不了了?我覺得演員在拍戲的時候,沒必要過多的去幹擾自己。”

外界的聲音她都聽的清清楚楚,但她依然愛看評論、愛笑,聊起“女主是豬”的彈幕也能咯咯笑個不停;依然在努力練習、學習,平衡“非科班”的短板和不足,變得更加敏感的同時,也更加坦然。

而比起對關於“李一桐”的那些標籤的豁達,真情實感追劇的李一桐倒是笑嘻嘻的替被虐的女主求了個情,“就放過孩子吧,好嗎?她已經夠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