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莊子:破除“心障”,方能免除紛擾,也是修行的慧根

莊子:破除“心障”,方能免除紛擾,也是修行的慧根。

莊子:破除“心障”,方能免除紛擾,也是修行的慧根

人生的痛苦有兩種來源,一種是來自外在,一個是來自內心。

外在的痛苦是我們無法主導的,而內心的痛苦則是自己心性執念的產生。

就好像有許多是非之人,本來歲月靜好,但是他們總是在平凡的人際關係中揣摩出來一些讓自己痛苦,也讓別人痛苦的事情。

生活中這種人到處可見,別人隨口的隨口說的一句話,都被他揣測出來多餘的意圖,並且拿這個意圖導致人際關係的惡化。

別人從不經意之間做的一個事情,他都覺得別人是別有用心,這就是自己給自己的內心增添“心籠”,這一切都是痛苦的根源。

莊子:破除“心障”,方能免除紛擾,也是修行的慧根

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和別人之間因為人際關係而產生了矛盾,這一個矛盾讓你非常痛苦,那麼這個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你的本心。

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人就是是非產生的根源。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事情好做人難管”,因為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和內心活動,都會產生是非。

在你的主觀意識之中,你認為對方的錯誤觸犯了你自己,讓你自己感覺到痛苦和難過,但是實際上還是因為自己的內心過度誇大了這一個事情,對自己產生了影響,對於自己又產生了二次傷害,也就是拿別人的錯誤再次懲罰自己。

歸根結底,這還是庸人自擾的苦惱,所以在諸多國學智慧中都提出“寬恕”的智慧,因為當你寬恕對方的時候,成就的是自己,饒恕的也是自己內心的罪過。

所以,佛家說: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世間本來沒有那麼多紛紛擾擾的事情,一日三餐,三餐一覺,簡單而又平和的生活。

正是因為很多人的主觀心思驅使,讓很多人整天胡思亂想,給自己內心設置了心籠,設置了煩擾的事情。

莊子:破除“心障”,方能免除紛擾,也是修行的慧根

所以道家思想中提出清靜無為的智慧,清靜無為就是從自己的本心出發,拋開了一些毫無意義的念想。

讓一個人痛苦的都是執念,當一個人活得越是坦然、寬心的時候,人生的層次與境界就越高。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惟少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人生的禍害皆源於自己的多心,人生平淡就是福,但是很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卻無法感受到這一點,給自己的內心徒增了許多勞累,多了許多執念,增加了許多煩惱。

莊子就提出了修道先破“心障”的智慧,修道的目的是心靈的無拘無束,通明透徹的一個空間,但是想要修成正果,首先就要去除內心的障礙因素,這些障礙因素都是自己主觀意念所起的,過多的牽累,沉重的負擔憂慮等等。

莊子:破除“心障”,方能免除紛擾,也是修行的慧根

莊子說:“毀壞意志的擾亂,解脫心靈的束縛,遺棄道德的牽累,打通大道的阻礙。

高貴、富有、尊顯、威嚴、聲名、利祿六種情況都是擾亂意志的因素,容貌、舉止、美色、辭理、氣調、情義六種情況也是束縛內心的因素,這些都是牽累道德的根源。

老子也提出: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通過這樣的方式去修行,以便於達到一種心性釋然,本心迴歸淳樸的一種狀態和智慧。

佛教中有這樣一首慧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莊子:破除“心障”,方能免除紛擾,也是修行的慧根

當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我們就會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人生真的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心結,你所計較的未必是值得的。

所有的糾結,所有的矛盾其實都沒有什麼意義,當經歷過歲月,經歷過大的坎坷和挫折,才知道那一些小的事情沒必要去讓自己庸人自擾。

一日三餐,平凡而又坦然的度過,就是人間最美好的事情。

文|國學書舍

看了這一篇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