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乾隆為什麼會主動禪讓皇位?退位後的三年中他都做了些什麼?

若要問古代最長壽的皇帝,必定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活了八十九歲。

他在二十五歲的時候登上皇位,年號為“乾隆”,也就是“天道昌隆”的意思,他實際統治了大清六十三年,這是古代皇帝實際掌權最久的時間了。

眾所周知,古代實行的是封建君主專制,由一位君主治理天下,沒有固定的任期之說,一般都是帝王駕崩之後,由其子嗣繼承皇位,繼續行使皇帝的職權。

不過,乾隆皇帝卻選擇主動退位,他在八十五時選擇讓出皇位,然後又當了三年的太上皇,那麼在這三年時間裡,太上皇乾隆又做了哪些事呢?

乾隆為什麼會主動禪讓皇位?退位後的三年中他都做了些什麼?

乾隆的皇爺爺是康熙帝,也是一個有為的帝王,對大清貢獻非常大。康熙在位時就非常寵愛皇孫乾隆。而乾隆對康熙,除了親情之外還有一份仰慕,對康熙的執政能力非常崇拜。

乾隆在當上了皇帝之後,朝著康熙的政績靠攏,治理得也很好。不過,乾隆有一大不幸,就是立誰為太子誰就活不長。所以經過了幾次悲痛事件之後,乾隆對立太子之事非常謹慎。

數年後,他更是打消了立太子的念頭。公元1773年乾隆已年過花甲,必須要考慮立儲之事了。所以這年的冬天,乾隆就秘密立了永琰為皇儲,寫下密詔之後便藏在了乾清宮那塊“正大光明”牌匾後面。

乾隆為什麼會主動禪讓皇位?退位後的三年中他都做了些什麼?

到了公元1778年時,他已經執政四十三年了,而且他也快成了古稀老人。這時,外界就有了質疑,乾隆是不是貪戀皇權啊?面對這種質疑,乾隆肯定要正面回答“我怎麼會貪戀呢”?

所以乾隆在當年九月就下了一道聖旨,除了講述立儲經歷之外,還有一句話:“昔日祖父康熙皇帝,在位執政六十一年,我不敢與之相比。如果上天庇佑我長壽,到乾隆六十年我已是八十五歲,我就將皇位傳下去,然後自己就賦閒歸隱”。

沒想到,乾隆不但活到了乾隆六十年,而且身體無恙。但是面對自己曾經當眾立下的誓言,他身為一國之君怎麼能夠違背?他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兌現。

所以,他就將藏在乾清宮牌匾後面的密旨拿了出來,宣佈“十五皇子永琰繼承皇位”。

乾隆為什麼會主動禪讓皇位?退位後的三年中他都做了些什麼?

乾隆的這一舉動,對於歷史進程而言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因為他是主動禪讓皇位,並沒有受到逼迫或者是身患重病必須讓位,這是自周天子以來都沒有出現過的事情。

不過,乾隆看似主動放棄了皇帝之位,但他並沒有放棄皇權,仍舊緊握著不放。他雖然讓出皇位,但並沒有“賦閒歸隱”,依然把持朝政,這個王朝的實際掌權者依然沒有易主。

畢竟帝王的權力太過誘人,沒人能抵擋它的誘惑。所以乾隆也只是履行了誓言的前半句,讓出了皇帝之位,但並沒有履行誓言的下半句,交出皇權。這是乾隆深思熟慮之後才想出來的辦法。

乾隆為什麼會主動禪讓皇位?退位後的三年中他都做了些什麼?

乾隆在正式宣佈退位之後,還下達了一條“命令”,自己雖然退位,但是朝廷中的軍政大事以及官員的任命,仍然要聽取他的意見,大臣們上交的奏摺要分為兩份,一份給嘉慶帝,另一份要呈給太上皇乾隆過目。此外他還明言,新上位的嘉慶帝要每天接受他的訓政。

在禮儀方面,乾隆的生辰要稱“萬萬歲”,而嘉慶只能稱為“萬歲”。可見,不管是實際掌權還是禮儀規格,乾隆都要高嘉慶一等。

這一切都在暗示著,他雖退位,但是王朝最高執政者仍舊是他。嘉慶帝對此心知肚明,不敢表現出有任何不滿,一直都謹慎行事,處處小心。

乾隆為什麼會主動禪讓皇位?退位後的三年中他都做了些什麼?

乾隆統治期間曾修築了寧壽宮,非常雄偉,是他退休後的休養之地。不過,乾隆退居二線後並沒有搬進寧壽宮,依舊住在帝王居住的養心殿。

他的理由是“寢興六十養心慣”,就是說他住在這裡六十年了,已經習慣了。另外一點他認為只要住在養心殿,自己的身體就會一直健康,活到一百歲都有可能。

此外,住在養心殿還非常方便大臣彙報工作,這也是他不願搬離的一個重要原因。也許,這些都只是他搪塞的藉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以此彰顯自己的地位,讓眾人明白誰才是大清真正的主人。

雖然乾隆多次說會馬上搬離養心殿,到寧壽宮去安享天年,但這一直是一句空話,直到他去世都未曾履行。

乾隆為什麼會主動禪讓皇位?退位後的三年中他都做了些什麼?

眾所周知,古代都是一個皇帝一個年號。按理來說,到嘉慶繼承大統時,王朝也應該更改年號才對,但是朝廷上下卻依舊延用“乾隆”的年號。

此外,還有錢幣的鑄造也是如此,此時應該流通的是“嘉慶通寶”。但是鑄錢局礙於乾隆的威望,採取了一種折中的辦法,就是同時流通兩種貨幣,“乾隆通寶”與“嘉慶通寶”各鑄一半。

對於這個辦法,乾隆欣然應允,沒有提出什麼反對意見。至於嘉慶帝,就更不敢有什麼怨言了。畢竟惹怒了親爹的話,可能他這個“皇帝”就沒什麼好日子過了,甚至被廢都有可能,所以嘉慶只能隱忍。

乾隆為什麼會主動禪讓皇位?退位後的三年中他都做了些什麼?

這三年對於嘉慶帝來說是非常煎熬的,凡事都得向“真正的皇帝”乾隆報告,而他這個掛名皇帝能做的,也就是出席一些禮儀活動,例如祭祀、經筵等儀式。

直到嘉慶四年的時候,乾隆才帶著對皇權的眷戀離開了人世,駕崩於養心殿的寢宮之中。此時,嘉慶已經四十歲了,相比於乾隆二十五歲登基,嘉慶真的是太悽慘了。

不過煎熬的日子總算過去了,自此以後嘉慶就成為了大清的真正掌權者,一個新的清王朝時代就此展開。

整篇圖文由子皓新說團隊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