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邊城》:所有的悲劇,都源自於無言的等待

如果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別,那麼等待,便是最無力的長情。幸福,從來都是等不來的。

沈從文先生,以樸實而又柔美的文字,講述了《邊城》這段美麗的愛情故事:渡口老船伕家的女兒翠翠,和掌水碼頭家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糾葛。

其中的一個“等”字,貫穿了全書,也正是這個字,早早的就預示了這段愛情,註定是一場悲劇。

《邊城》:所有的悲劇,都源自於無言的等待

第一個“等”,預兆:父母的等待,等來了不幸的死亡消息。

十五年前,主人公翠翠的母親,一個叛逆的美麗女孩,瞞著父親,和翠翠的父親,一個英俊茶峒軍人之間,產生了情愫,併發生了曖昧的關係。

但這份衝動的愛情,顯然不可能得到女孩那位老實忠厚的船伕父親的同意,所以女孩一直在瞞著父親,十分秘密的和男子私會。

可直到兩人之間有了孩子後,他們之間的苟且已經隱瞞不下去了。為了能繼續在一起不被分開,男人便萌生了帶著女孩私奔的想法。

可男人的這個想法並沒有等來女孩的同意,她沒有勇氣扔下自己那位孤獨的父親,不像那個男人,願意違悖軍人的責任。

於是她選擇了在沉默中,等待男人放棄這個過於荒謬的想法。但是她並沒有等來男人鬆口的好消息,只等來了男人服毒自殺的噩耗。

女孩雖然因為狠不下心,放棄肚子裡的孩子,不能立馬就隨男人而去,但在生下翠翠後,也心灰意冷的,選擇了到溪邊吃了許多冷水死去了。

如果女孩沒有選擇等待,無論是大膽和男人離開,亦或者主動勸說男人好好的留下來,一起想辦法說服自己的父親,故事的結局,或許會更為美滿。

但世上沒有後悔藥,這段父輩之間的愛情已經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父母的這段愛情悲劇,似乎也預示了翠翠的愛情,會有著相似的結果——在等待著滅亡。

《邊城》:所有的悲劇,都源自於無言的等待

第二個“等”,緣起:端午節的等待,等來了一場不合時宜的邂逅。

父母早喪,翠翠這個可憐的孩子,自幼跟祖父兩人相依為命。

本來她這一生,應該和茶峒的大部分普通女子一樣,到合適的年紀後,會找一個老實本分的男人嫁了,安安穩穩的過完平凡的一生。

可緣分這個東西,就是個出人意料的東西,在翠翠11歲的那年端午節,她本該無風無浪的人生,開始掀起了不平凡的波瀾。

老船伕和翠翠本該留在渡口看船,但老船伕疼愛自己那可憐的孫女,便想讓孫女到城裡去看看端午節的熱鬧。翠翠不願意一個人去玩,老船伕便找了個朋友幫自己看著渡口,帶著翠翠高高興興的進城看熱鬧去了。

兩人看夠了熱鬧就本應一起回家去的,可老船伕對自己的孫女實在是太過疼愛了。他既擔心翠翠沒玩夠,也擔心朋友看渡口看的無聊,便沒給翠翠說,自己一個人匆匆的回去了。

翠翠並不知道自己的祖父去哪了,不敢離開,只能在河邊等著祖父回來。可她沒有等來因朋友喝醉,為了責任又不便與渡船離開的祖父,只等來了一個不合時宜的人——儺送。

掌水碼頭順順家的二老儺送,那時正在和一群水手比賽捉鴨子,而那隻白鴨恰巧慢慢的遊向了翠翠所在的碼頭邊。

於是有錢船總家的少爺,撐渡船家的孫女,一個是富家公子哥,一個是窮苦老百姓。這兩個人生本應該像平行線一般,一輩子都難有交際的人,就這樣完成了一場不合時宜的邂逅。

兩條平行線一旦突遏的有了交點,便觸目驚心的成了一輩子也解不開的結,兩人的心裡也因此埋下了少男少女那種莫名的情愫。

如果翠翠的等待,等來的是她想等來的祖父,又或者她直接選擇了回去,而不是等待,也早已經見到了自己真正著急想見的祖父,也許之後的一切故事,都不會發生。

《邊城》:所有的悲劇,都源自於無言的等待

第三個“等”,禍起:等來了上門提親的消息,卻不是心中期望的那個人。

這一年翠翠已經滿十四進十五歲了,在當時茶峒,已經到了應該訂婚結婚的的年紀了。

雖然她知道自己喜歡二老,但是她卻一直沒有向二老袒露自己的心意,只等著二老不懈的對她展開追求,邀請她到家裡去參觀玩耍。

可翠翠卻並沒有對二老的舉動回以熱情,依舊是什麼也沒有說。

不久後翠翠也如願的等到了有人上門提親的消息,只可惜來提親的雖然是她想嫁的那個家庭,卻不是她想嫁的二老儺送,而是儺送的哥哥大老天保。

而二老,在家裡的安排下,已經要和那個以一座嶄新碾坊陪嫁的女子定親了。

儘管祖父既羨慕二老得到碾坊,也羨慕碾坊得到二老,也只能勸翠翠說:"大老是個有出息的人,為人又正直,又慷慨,你嫁了他,算是命好!"可翠翠雖然是個懂事的孩子,在愛情這件事上卻異乎尋常的堅定,像極了那個為愛自殺的母親。儘管大老很好,可二老才是她心中期望的那個人,她無論如何也不會答應這樁婚事。

雖然她一直默不作聲,沒有直接答應或是拒絕,但是她的意思,在祖父眼裡早已經不言而喻。

又如果翠翠在大老來提親的時候,直接發言拒絕,並告訴大老自己喜歡的人是二老,大老也許就會選擇知難而退,故事也不會繼續向著悲劇的結果發展了。

如果翠翠沒有選擇一直等待,而是早早的就向二老袒露自己的心聲,或許二老就能夠更加堅定的拒絕那座碾坊,或許大老知道後,明白翠翠和二老是相互喜歡的話,就不會橫插這一腳了。

《邊城》:所有的悲劇,都源自於無言的等待

第四個“等”,緣滅:等兩兄弟相爭的結果,只等來了又一個死亡的噩耗。

其實緣深緣淺,上天早有註定,從翠翠沒有選擇主動去向兩兄弟解釋,告知他們自己的心意,只知道默默的等待結果的那一刻,結局便註定了。

大老和二老都知道了對方也喜歡翠翠這個乾淨美麗的女孩,這兩兄弟的關係又極好,於是便定下了一個君子之約:兩人每天輪流在碧溪岨對溪高崖上唱歌,誰先把翠翠的心唱軟,翠翠就歸誰。

其實在這個約定定下的那一刻,最後結局便已經註定了,因為大老本就不會唱歌,而二老卻是出了名的竹雀嗓子,唱歌是他的拿手好戲。

哪怕二老說輪到大老時,也由自己幫唱,但大老是個驕傲的人,就算是有二老幫自己唱打動了翠翠的心,那也是因為二老的歌聲。他又怎麼好意思張冠李戴,冒名頂替的得到翠翠?最後翠翠的心被歌聲唱軟了,大老便選擇跟著船下桃源去了。

可翠翠依然沒有等到二老上門提親的好消息,只等到了一個死亡的噩耗:天有不測風雲,大老坐船到茨灘出了事,掉進灘下漩水裡被淹死了。

儘管大老不是被翠翠直接殺死,也是因翠翠而死;儘管二老再喜歡翠翠,哥哥因她而死,自己又如何能娶她回家,他父親船總順順又如何能接受得了這個兒媳婦?

有緣無分,就算在如何喜歡又如何?兩人的緣分,至此終結。

雖然二老儺送自己心裡還是想弄渡船,但是為了家人,為了哥哥,他只得選擇了那座碾坊,

這一切的誤會,都是源自於翠翠的“等”,但可惜,世界上沒有如果,翠翠只等來了一場說不清的誤會,等來了兩人愛情的死亡。

《邊城》:所有的悲劇,都源自於無言的等待

第五個“等”,遠方:最後的等待,不知消息

後來,也許是因為還是不能違背自己的內心,為了不繼續傷心難受,二老儺送做出了和哥哥大佬天保一樣的選擇:離開茶峒,坐船去了桃源。

之後,翠翠的祖父也在一場大暴雨中丟掉了性命。於是每日在渡口等待儺送的歸來,便成了翠翠生命中僅剩的意義。

但這種等待註定是無期也無望的:也許那個男人和他哥哥一樣已經不在了;也許他已經淡忘了對翠翠的愛意;也許他為了不再傷心,再也不想回來了。

儘管我在怎麼希望故事的結尾都是美滿的,但翠翠,幾乎是不可能等到儺送了。

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一味的等待,是不會好結果的。

愛情,是個需要勇氣的東西,喜歡某個人,就要大聲的去說出來,否則誰會知道誰的心意?無言的等待,只能等來一個無疾而終的悲劇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