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你敢向領導進言嗎?請牢記“四字訣”

進言,就是向領導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是機關幹部的基本職責之一。

一般來說,機關幹部有三次建議權。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再聰明的領導,也有考慮問題不全面,處理事情不周到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機關幹部應注意不要盲從,要有自己的主見。

你敢向領導進言嗎?請牢記“四字訣”

純──端正思想認識,進言的動機要“純”

在進言時,要公道正派、大公無私,不能老是考慮建議和方案在落實過程中對自己是否有利,與個人得失是否有關。眾所周知,機關幹部的一些“餿主意”,往往與機關幹部頭腦裡的私心雜念有關。進言動機純正,既是對上級的真心尊敬,也能贏得上級的尊敬。美國太平洋鐵路公司總經理威廉·傑佛斯搭乘該公司鐵路專車公出,在某一站,車上司機到他的專用車廂來找他,有事詢問。當時,傑佛斯正忙於擬一份電報稿,所以隨便答應,沒有正面看那司機。司機傲然地說:“你這態度很不夠意思,不要把自己弄得太忙,留些時間給自己思考。”說完掉頭就走了。總經理覺得這話一針見血,聽了不但不以為忤,反而肅然起敬,就濃縮他話中的精義,製成精緻的卡片,壓在玻璃板底下,作為座右銘:“人生何必太匆匆,留些時間思考。”當然,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在向領導進言提出意見時,所提的必須是積極的、有建設性的言論,切忌不負責任地空談。另外,作為下屬在提出意見時,不要有損於上級的尊嚴,不能讓上級“下不了臺”,或表現得你比上級精明。同時,不要強調自我的私怨,不要給領導留下這樣的印象:你是為了自己的私慾,才提出這個意見。

你敢向領導進言嗎?請牢記“四字訣”

簡而言之,對領導服從不是不動腦筋、照抄照搬,更不是被動應付、盲目服從;而是從實際出發,從實效出發,敢於和善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完善上級的意圖,發展上級的意圖,矯正上級的意圖,落實上級的意圖。通過不懈努力,達到“三加兩減”,即加長領導的手,加大領導的腦,加亮領導的眼;減少領導的工作量,減少領導的工作失誤

高──積累廣博知識,進言的點子要“高”

機關幹部處在工作一線,對實際問題體會更真切、更直接,瞭解得也更透徹,因此對領導的決定中那些不妥當之處,也會發現得比較及時和準確。作為一名具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的機關幹部,就不能對領導決定中的不妥之處視而不見,而是應該積極進言。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淮海戰役開始前,中央軍委只是設想在江南打個大戰役,於是決定由粟裕率華野一兵團共三個縱隊渡過長江,開闢東南各省戰場,直逼南京、上海,為打大規模的殲滅戰創造有利條件。粟裕接到毛主席親自簽發的“熟籌待復”的電令後,思慮再三,認為渡江南進不一定達到吸引蔣軍主力回防江南、減輕中原我軍壓力的目的,三個縱隊、十萬大軍渡江,反而削弱了中原我軍的力量。於是他在深思熟慮、綜合分析我軍在中原黃淮地區打殲滅戰的各種有利條件後,向中央軍委寫出報告,提出了暫不渡江南進,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幾個大仗,力爭將蔣軍主力殲滅在長江以北的大膽建議。結果被中央軍委採納,進而形成了淮海戰役的偉大決策。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對各種現象和事情做出科學的分析和判斷,才能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並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進行比較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提出具有獨到見解的好建議。

你敢向領導進言嗎?請牢記“四字訣”

實──深入調查研究,進言的內容要“實”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機關幹部工作要經常調查研究,積極地、親身地深入到實際中去調查研究,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廣泛聽取意見,對本單位、本系統的情況做到心知肚明。只有這樣,才能發現新情況及新問題,對各種實際情況比領導知道得早,瞭解得更細,掌握得更全,才能為領導提出切合實際的、具有指導性、操作性和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活──掌握一定技巧,進言的方式要“活”

機關幹部作為領導的助手,為領導出謀劃策,其建議本身的質量固然重要,但若不注意採取靈活的方式方法,“進諫”的效果也不一定好。一般來說,機關幹部可以採取以下方法提建議:一是膽大心細,直言進諫。採用這種建議方式時,應注意提煉建議內容的精神實質,注重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邏輯性。二是掌握時機,迂迴論理。這種方式通常在機關幹部第一次或第二次提建議未被領導採用,繼續向領導提出這個建議時採用。採用這種方式應注意把握:所提建議內容確實重要,必須讓領導瞭解和採納;應選擇適宜的論理方式,通常可採用引證、暗喻、引喻等方法,使領導真正意識到建議內容的價值,從而說服領導採納。三是多層分析,由表及裡。這種方式是指機關幹部先對與核心內容相關的其他問題提出建議,在此基礎上,再就核心內容提出建議,並進行深層次分析,以解決本質要害問題。

你敢向領導進言嗎?請牢記“四字訣”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對同一件事情,機關幹部向領導提出意見和建議最多不要超過三次,第三次建議權用完,就不要再反覆向領導提出意見和建議。特別是領導一旦下定決心,即使有意見也不要輕易提,而是想方設法去貫徹領導的決心意圖,否則就有干擾領導決策、影響領導決心的嫌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