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貝寧:赤道與北迴歸線之間的貧窮國度

非洲西南部有這麼一個國度,夾在赤道與北迴歸線之間,擁有125公里的海岸線,還被稱為“油棕之國”的國度,這裡就是貝寧。


貝寧:赤道與北迴歸線之間的貧窮國度

貝寧全稱貝寧共和國,面積為11.26萬平方公里,人口截止2019年末1120萬,人口密度為96.4人每平方公里,2018年全國的GDP總收入為103.59億美元,換算為人均GDP為902美元,是世界最不發達地區之一,首都為波多諾伏。

貝寧:赤道與北迴歸線之間的貧窮國度

早在16世紀時候,貝寧就有了額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城邦,到了16世紀後期,葡萄牙和荷蘭來到了這裡,並開始在這裡建立殖民地,進行資源掠奪,還進行奴隸交易,慢慢的法國,英國等等列強也來到這裡進行殖民地,奴隸交易在這裡進行長達300多年,直到 19世紀末才慢慢停止交易。之後20世紀初,貝寧完全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世界大戰期間,在貝寧更加進行瘋狂的掠奪資源,慢慢的貝寧開始反抗,1960年8月1日宣佈成立,為達荷美共和國,1990年3月1日改名為貝寧共和國。

貝寧:赤道與北迴歸線之間的貧窮國度

半個多世紀發展過去了,這裡發展得怎麼樣呢?在農業上面來看,貝寧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國家,全國農業從事人口就達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經濟比例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糧食基本可以自給自足,其他種植業以棉花為主。工業方便來看,全國的基礎工業薄弱,生產能力較低,從業的人數只佔全國的百分之十左右,自然資源方面來看,貝寧是一個礦產自然缺乏的國家,但是由於工業基礎薄弱,許多礦產資源都難以開發。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一下:

其一:一個地區之所以不發達,肯定離不開歷史原因了,貝寧歷經數百年的殖民地,資源到處都被掠奪,經濟難以發展。

其二:從教育方面來看,貝寧識字率百分之四十都不到,文盲率很高,這也是發展緩慢的一個原因。

其三:自然資源的匱乏,經濟結構比較單一,以農業和轉口貿易為國民的經濟的支柱,其他工業發展比較緩慢,這也是一個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

貝寧:赤道與北迴歸線之間的貧窮國度

1964年11月12日與中國建交,之後由於貝方原因1966年1月與中國進行(斷)交,在1972年12月29日在此與中國復交,此後兩國發展順利,現在中國在貝寧有很多企業,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農業技術,科學技術等等,促進當地發展,不知道看到這裡的小夥伴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想獲取更多資訊,記得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