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從《慶餘年》到《夢迴》,談國劇應思“變”!不要瞎變

感覺這題目有點大呀,也不知道我的才華能不能支持的住哈!?試試看吧~

《慶餘年》看得不亦樂乎,首先劇情好,其次演員好。多簡單的事!

從《慶餘年》到《夢迴》,談國劇應思“變”!不要瞎變

說是簡單,但實則很難!

劇本好,標準是在變化的

《慶餘年》的劇本之所以得到大部分觀眾的認可,

首先是原著吸引人,穿越時空雖然已經不算新鮮,但是穿越後的內容卻非常不同,不是確切的歷史朝代,不針對具體歷史事件,使得觀眾的想象力得以擴展,不拘泥於固定思路,當作者的思路超出觀眾的想像時,必然得到“喝彩”!

其次,編劇的巧思。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一個爛編劇,可以一瞬間把一個好作品改個稀巴爛,為了啥?可能為了捧某個演員。不說這個啦。

說好的,就像《慶餘年》的編劇王倦,將藤梓荊的故事做了大變動,使得範閒的行為更加合理,有情感支撐。這顯然更符合大部分觀眾的心理預期。而小說裡面,一般不會考慮,基本是怎麼爽怎麼來。

這是有經驗有良心的編劇,才能這樣認真的思考。怎麼樣更有邏輯,還能讓改動前後貼合,這是藝術,也是功力!

從《慶餘年》到《夢迴》,談國劇應思“變”!不要瞎變

網絡上王倦老師的改編闡述

從《慶餘年》到《夢迴》,談國劇應思“變”!不要瞎變

反觀《夢迴大清》,劇本咋就那麼,都不知道說啥啦~

從《慶餘年》到《夢迴》,談國劇應思“變”!不要瞎變

海報跟《慶餘年》有點相似,哈哈

之前發過微頭條說過:

從《慶餘年》到《夢迴》,談國劇應思“變”!不要瞎變

拿著時隔十幾年舊書改編,能不能用點心?!其實擁有一部分書迷,這是固定資源,這是先天的優勢,當然也是雙刃劍。如何利用好,我覺得這不只是智商問題,而是態度問題。當觀眾是隻認流量的“沙雕”,可不可以不要那麼明顯。

然而這種劇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觀眾,二八定律的“二”是永遠存在的。

最近古裝劇扎堆,在這兩個劇之間,有《鶴唳華亭》《劍靈山》《劍王朝》《大明風華》,到底是怎麼個排序,觀眾心裡自然有數。

相對於古裝劇,觀眾對現代劇的包容度似乎更強一些。很有趣。我覺得是我們觀眾的修養高哈。

對於現代發生的事,首先這個大環境基本是客觀的,我們本來就知道,就算不知道有懷疑,我們也是抱著謙虛的姿態:“那個領域,不太瞭解”,所以我們要看看!(這時候是不是要給我們的觀眾鼓掌)

這麼寬容的觀眾哪裡找?

之前看美劇,裡面經常會出現一些暴力犯罪變態這種,後來有個機會問在美國同學,為啥?他說:不這樣根本沒人看!

從《慶餘年》到《夢迴》,談國劇應思“變”!不要瞎變

《致命女人》三個故事,兩個跑題,照樣豆瓣評分9.3分。

為啥?故事設計上採用了個體化,獨立化,簡短化,主演之間基本是沒有聯繫的,故事互不影響,只是通過一座房子聯繫起來。而之前美劇女性題材《絕望主婦》講故事的方式~一群主演的連續性故事,這種方式到最後基本是編不下去。這也是大部分美劇的思路,而《致命女人》讓觀眾耳目一新,而這兩部劇的編劇是一個人!

從《慶餘年》到《夢迴》,談國劇應思“變”!不要瞎變

韓劇《偶然發現的一天》

同樣還有韓劇,據說編劇壓力大到抑鬱,所以才有那麼多“神奇之作”,雖然大部分爛尾~但可見人家是多麼用心!

可能是觀眾逼出來!懂得窮則思變!

然而,國內對於《前半生》,《歡樂頌》,《熱愛》,甚至好多個網劇,都是寬容以待,不求甚解。

所以說,編劇們,多唱幾遍《春泥》:

那些痛的記憶

落在春的泥土裡

滋養了大地

開出下一個花季

風中你的淚滴

滴滴落在回憶裡

讓我們取名叫做珍惜

讓我們懂得學會珍惜

演員最後拼的還是文化

這話很老了,但是是至理名言。

那些“沒文化”的演員,早晚“撲街”。

無論你被如何定位(不說人設吧,容易崩塌),綜藝咖,毯咖,學問咖,痴情咖,個性咖,隨便咖。。。最終體現一個演員價值的必須是專業能力!

這裡只說演技(刨除相聲演員,雜技演員,歌舞劇啥的哈)。

12月15日,港媒專門髮長文揭露了anglebaby的所謂“七宗罪”。雖然港媒一向以誇張吸引眼球,但其所說的內容,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現在一些演員(明星)的不務正業!

其他幾點我就不說了,大家有興趣的話,自行搜索。但單第二條:演技和從業態度有問題。就是要命的!

一般港星的訓練是很嚴苛的,因為市場小,明星多,如果沒有真本事,真的很難生存,所以隨便一個TVB的小演員的演技,吊打內地所謂“頂流”都是有可能的。

從《慶餘年》到《夢迴》,談國劇應思“變”!不要瞎變

內地的市場太大了,是的演藝圈膨脹的特別快!財富膨脹的同時,個別演員、明星也膨脹的厲害!分不清真假好賴,總歸是沒有文化惹的禍。

以前的演員為拍連續劇可以去花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體驗生活,現在做不到了,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沒辦法改變,但主觀上研究劇本,多聽多問多請教,平時多觀察多累積也做不到,只能說你對自己的這份職業不夠尊重!(或者真的不適合做演員)

當然這也不是演員一個人的問題,一個團隊,一個劇組,一個工作室,一個出品方,甚至導演,都是能改變一個作品成色的關鍵!但是最終觀眾認可或否定的都是演員!

所以baby們,不用叫喚:無戲可拍,沒辦法,先看看你自己!

說白了還是態度決定一切!

《大明風華》裡俞灝明的演技,又受到大家認可。證明的還不夠明顯嗎?你的努力和演技,觀眾看得見,就像身高差距那麼明顯!

從《慶餘年》到《夢迴》,談國劇應思“變”!不要瞎變

說了這麼多,還是那句簡單話:劇情好,演員好!

學過沒學過《馬哲》的人都知道: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時空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方式。

思“變”是解決好劇少的,唯一解決方式,至於怎麼變?

不是拿著好劇本,直接把人全換成“流量”那麼簡單粗暴,也不是一群老戲骨拿著爛劇本苦苦支撐,這些都是瞎變!

簡單一句:與時俱進。(所有相關人員)

9102都要過去了,別把觀眾當傻子,尊重觀眾,這是最基本的。

從《慶餘年》到《夢迴》,談國劇應思“變”!不要瞎變

可喜的看到,我們的觀眾越來越成熟(見過世面的),不會崇洋媚外,不會違背內心,那些欺騙觀眾的影視作品(演員明星)正被驅趕,鞭笞,同時也成為糾正市場的反面教材和正面力量!(從電影開始,再向電視劇全面反饋)

其實國內的演藝圈,還是太幸福了,好的環境和條件,(好的劇本,好的演員,不缺,人口基數大,就是整不明白)更應該培養出好的作品。這才是良性循環。也是時候了!

從《慶餘年》到《夢迴》,談國劇應思“變”!不要瞎變

最後一句祝願:未來可期!未來別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