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从《庆余年》到《梦回》,谈国剧应思“变”!不要瞎变

感觉这题目有点大呀,也不知道我的才华能不能支持的住哈!?试试看吧~

《庆余年》看得不亦乐乎,首先剧情好,其次演员好。多简单的事!

从《庆余年》到《梦回》,谈国剧应思“变”!不要瞎变

说是简单,但实则很难!

剧本好,标准是在变化的

《庆余年》的剧本之所以得到大部分观众的认可,

首先是原著吸引人,穿越时空虽然已经不算新鲜,但是穿越后的内容却非常不同,不是确切的历史朝代,不针对具体历史事件,使得观众的想象力得以扩展,不拘泥于固定思路,当作者的思路超出观众的想像时,必然得到“喝彩”!

其次,编剧的巧思。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个烂编剧,可以一瞬间把一个好作品改个稀巴烂,为了啥?可能为了捧某个演员。不说这个啦。

说好的,就像《庆余年》的编剧王倦,将藤梓荆的故事做了大变动,使得范闲的行为更加合理,有情感支撑。这显然更符合大部分观众的心理预期。而小说里面,一般不会考虑,基本是怎么爽怎么来。

这是有经验有良心的编剧,才能这样认真的思考。怎么样更有逻辑,还能让改动前后贴合,这是艺术,也是功力!

从《庆余年》到《梦回》,谈国剧应思“变”!不要瞎变

网络上王倦老师的改编阐述

从《庆余年》到《梦回》,谈国剧应思“变”!不要瞎变

反观《梦回大清》,剧本咋就那么,都不知道说啥啦~

从《庆余年》到《梦回》,谈国剧应思“变”!不要瞎变

海报跟《庆余年》有点相似,哈哈

之前发过微头条说过:

从《庆余年》到《梦回》,谈国剧应思“变”!不要瞎变

拿着时隔十几年旧书改编,能不能用点心?!其实拥有一部分书迷,这是固定资源,这是先天的优势,当然也是双刃剑。如何利用好,我觉得这不只是智商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当观众是只认流量的“沙雕”,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明显。

然而这种剧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观众,二八定律的“二”是永远存在的。

最近古装剧扎堆,在这两个剧之间,有《鹤唳华亭》《剑灵山》《剑王朝》《大明风华》,到底是怎么个排序,观众心里自然有数。

相对于古装剧,观众对现代剧的包容度似乎更强一些。很有趣。我觉得是我们观众的修养高哈。

对于现代发生的事,首先这个大环境基本是客观的,我们本来就知道,就算不知道有怀疑,我们也是抱着谦虚的姿态:“那个领域,不太了解”,所以我们要看看!(这时候是不是要给我们的观众鼓掌)

这么宽容的观众哪里找?

之前看美剧,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暴力犯罪变态这种,后来有个机会问在美国同学,为啥?他说:不这样根本没人看!

从《庆余年》到《梦回》,谈国剧应思“变”!不要瞎变

《致命女人》三个故事,两个跑题,照样豆瓣评分9.3分。

为啥?故事设计上采用了个体化,独立化,简短化,主演之间基本是没有联系的,故事互不影响,只是通过一座房子联系起来。而之前美剧女性题材《绝望主妇》讲故事的方式~一群主演的连续性故事,这种方式到最后基本是编不下去。这也是大部分美剧的思路,而《致命女人》让观众耳目一新,而这两部剧的编剧是一个人!

从《庆余年》到《梦回》,谈国剧应思“变”!不要瞎变

韩剧《偶然发现的一天》

同样还有韩剧,据说编剧压力大到抑郁,所以才有那么多“神奇之作”,虽然大部分烂尾~但可见人家是多么用心!

可能是观众逼出来!懂得穷则思变!

然而,国内对于《前半生》,《欢乐颂》,《热爱》,甚至好多个网剧,都是宽容以待,不求甚解。

所以说,编剧们,多唱几遍《春泥》:

那些痛的记忆

落在春的泥土里

滋养了大地

开出下一个花季

风中你的泪滴

滴滴落在回忆里

让我们取名叫做珍惜

让我们懂得学会珍惜

演员最后拼的还是文化

这话很老了,但是是至理名言。

那些“没文化”的演员,早晚“扑街”。

无论你被如何定位(不说人设吧,容易崩塌),综艺咖,毯咖,学问咖,痴情咖,个性咖,随便咖。。。最终体现一个演员价值的必须是专业能力!

这里只说演技(刨除相声演员,杂技演员,歌舞剧啥的哈)。

12月15日,港媒专门发长文揭露了anglebaby的所谓“七宗罪”。虽然港媒一向以夸张吸引眼球,但其所说的内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现在一些演员(明星)的不务正业!

其他几点我就不说了,大家有兴趣的话,自行搜索。但单第二条:演技和从业态度有问题。就是要命的!

一般港星的训练是很严苛的,因为市场小,明星多,如果没有真本事,真的很难生存,所以随便一个TVB的小演员的演技,吊打内地所谓“顶流”都是有可能的。

从《庆余年》到《梦回》,谈国剧应思“变”!不要瞎变

内地的市场太大了,是的演艺圈膨胀的特别快!财富膨胀的同时,个别演员、明星也膨胀的厉害!分不清真假好赖,总归是没有文化惹的祸。

以前的演员为拍连续剧可以去花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体验生活,现在做不到了,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没办法改变,但主观上研究剧本,多听多问多请教,平时多观察多累积也做不到,只能说你对自己的这份职业不够尊重!(或者真的不适合做演员)

当然这也不是演员一个人的问题,一个团队,一个剧组,一个工作室,一个出品方,甚至导演,都是能改变一个作品成色的关键!但是最终观众认可或否定的都是演员!

所以baby们,不用叫唤:无戏可拍,没办法,先看看你自己!

说白了还是态度决定一切!

《大明风华》里俞灏明的演技,又受到大家认可。证明的还不够明显吗?你的努力和演技,观众看得见,就像身高差距那么明显!

从《庆余年》到《梦回》,谈国剧应思“变”!不要瞎变

说了这么多,还是那句简单话:剧情好,演员好!

学过没学过《马哲》的人都知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思“变”是解决好剧少的,唯一解决方式,至于怎么变?

不是拿着好剧本,直接把人全换成“流量”那么简单粗暴,也不是一群老戏骨拿着烂剧本苦苦支撑,这些都是瞎变!

简单一句:与时俱进。(所有相关人员)

9102都要过去了,别把观众当傻子,尊重观众,这是最基本的。

从《庆余年》到《梦回》,谈国剧应思“变”!不要瞎变

可喜的看到,我们的观众越来越成熟(见过世面的),不会崇洋媚外,不会违背内心,那些欺骗观众的影视作品(演员明星)正被驱赶,鞭笞,同时也成为纠正市场的反面教材和正面力量!(从电影开始,再向电视剧全面反馈)

其实国内的演艺圈,还是太幸福了,好的环境和条件,(好的剧本,好的演员,不缺,人口基数大,就是整不明白)更应该培养出好的作品。这才是良性循环。也是时候了!

从《庆余年》到《梦回》,谈国剧应思“变”!不要瞎变

最后一句祝愿:未来可期!未来别太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