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為什麼他們的音樂百聽不膩?

為什麼他們的音樂百聽不膩?

1792年,22歲的貝多芬離開故鄉波恩,來到維也納定居。在這裡,他和“交響樂之父”海頓成為師生、和“音樂神童”莫扎特成為摯友。此後,他創作出了著名的9部交響曲和32首鋼琴奏鳴曲等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約瑟夫·卡爾·施蒂勒繪於1820年

波恩貝多芬故居藏

如果說海頓和莫扎特將巴洛克音樂全面引向了古典主義時期,那貝多芬直擊內心的作品則是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浪漫主義時代。他改造了當時的主流音樂表達形式,賦予了音樂強大的精神世界,感動聽者的同時,也展現著作品中的詩意和哲思。

1831年,時年20歲的鋼琴教師李斯特,在巴黎聽到了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立即被他的輝煌技巧所吸引,發誓要把鋼琴技巧發展到像他的小提琴一樣。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

米克洛斯·巴拉巴斯繪於1847年

匈牙利國家博物館藏

從此,他潛心鑽研、忘我練習,最終從根本上革新了鋼琴演奏技巧,寫出了至今仍被視為超高難度的《十二首超技練習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鋼琴作品,“鋼琴之王”也由此誕生。

26歲那年,威爾第帶著自己的第一部歌劇《奧貝託》登上了大名鼎鼎的斯卡拉劇院演出,首演十分成功,不僅讓他名聲大振,而且還獲得了三部新歌劇的合約。此後的三十多年裡,他陸續寫出了《弄臣》、《茶花女》、《遊吟詩人》、《阿依達》等經典歌劇,成為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之一。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朱塞佩·威爾第(1813-1901)

圖爾納雄、加斯帕德·費利克斯攝於1866年

《5000件攝影傑作》收錄

作為意大利歌劇傳統的繼承者,威爾第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意大利歌劇變得更加完美和精緻。同時,由於他崇尚歌劇的聲樂化,因此他的作品能夠充分展現人聲的特點,這使得美聲唱法本身也在歌劇中獲得了豐富和完善,更直接推動了美聲唱法黃金時代的到來。

音樂,始終在人類文明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創作者通過結構、曲調、歌詞,展現著各自的情感起伏、藝術理念以及時代特點。這些作品歷經百年,被後輩不斷演繹,成為歷久彌新的經典,讓即使身處今天的我們,也依然能被音符中蘊含的巨大力量所感動和震撼。

創造經典的音樂大師們,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音樂後生。究竟這些作品中暗藏著哪些哲思?在這些音樂大師生活的年代,他們經歷了什麼?他們又有哪些“遺珠之憾”?

要聽懂他們的音樂,需要先走近這些音樂大師。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精品課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在本期“致敬音樂大師”專題中,葉小綱、湯沐海、郎朗、王健、呂思清等十位極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古典音樂家,將從作曲、樂器、聲樂等不同側面,帶你瞭解他們心目中的音樂大師。

大咖說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流言背後,我們該如何認識李斯特?普契尼的《圖蘭朵》有哪些獨特魅力?為什麼說聽巴赫要有儀式感?這些問題你都可以在這次收錄的大咖說中找到答案,一線音樂家、樂評家將從他們的角度講述大師的故事。

小課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從巴洛克時期的巴赫,到浪漫時期的門德爾松;從羽管鍵琴再到現代鋼琴;從交響曲再到歌劇。此次收錄的小課頗為豐富,無論你是熱衷聆聽器樂,還是偏好欣賞美聲,這些課程都將滿足你的需求。

聽薦好書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週年,“樂聖”貝多芬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他的音樂裡又藏有哪些詩意?我們將跟隨法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羅曼·羅蘭一起,走進一個真實的貝多芬。

雜誌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作為國內最受歡迎的古典音樂刊物之一,三聯《愛樂》積累了大量有關音樂大師的報道和評論文章。閱讀這些雜誌,將為廣大樂迷提供更多新鮮的觀點和分析文章。

專欄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同時,中讀最火爆古典音樂主講人段召旭老師,還會在兩季的專欄中,通過“邊彈邊講”的方式,為你解讀超過兩百首經典作品。深入、細緻地剖析,即使你是古典音樂小白,也能輕鬆入門。

如果你想免費收聽以上專題並享受專欄課程優惠,小編良心推薦中讀

VIP年卡。除聽書外,購買VIP年卡還可免費領取收聽所有精品課500+獨家聽書、200+大咖說、150+聽外刊、365+特權福利

11月21日~11月30

學生證開通中讀年卡會員可享5折!

↓ ↓ ↓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學生

388元的中讀365天會員權益

你現在比別人少花194元,就能擁有啦!

所有會員權益,總價值20875元 免費聽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为什么他们的音乐百听不腻?

內容及商務合作請聯繫:

zhongdu@lifeweek.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