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13歲女孩因抑鬱自殺:發40條微博記錄尋死“心路”

  石家莊13歲女孩患抑鬱症吞藥自殺

  致命的“心靈感冒”

  “照顧好我的貓,別把它拋棄了,對它好點!”

  11月17日晚上11點多,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的家裡,13歲女孩樂樂(化名)留下了僅有3行字的遺書,隨後吞下96粒暈車藥和16粒頭孢,選擇自殺。

  此時,距離她被診斷出抑鬱症僅一個多月。事實上,在這一個多月裡,樂樂發了40條微博,都與抑鬱症相關。

  在微博這個自己的小天地裡,她多次寫下自己患抑鬱症後遭受的痛苦、自殺的想法以及希望得到的幫助。然而,在她自殺前,這些內容只有少數陌生的網友注意到,她身邊的親朋包括父母在內卻沒有一個發現。

  被忽視的求助

  11月25日,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見到樂樂的爸爸蔣先生時,他正蹲在重症監護室的門口。此時,樂樂已經在裡面昏迷了8天。

  “每天只有半個小時的探視時間,太短了。”他帶著哭腔說,“我現在就想在門外陪著她,醫生開門的時候,我還能隔著門縫看她一眼。”

  蔣先生和妻子都不敢回家,感覺一回去,哪兒都是女兒的影子。他們無法接受那個喜歡楊超越、經常唱著“燃燒我的卡路里”的女兒突然不說話了,就那樣一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好消息是,經過幾天的搶救,樂樂目前肝功能恢復不錯,腎功能也在逐漸恢復中,其他方面雖然恢復緩慢,但已經有了間斷性的自主呼吸。

  壞消息則是,樂樂還在昏迷中,沒有脫離生命危險。

  在蔣先生的記憶裡,女兒一直乖巧懂事,並且樂觀開朗。他說,平時樂樂從來不跟他叫爸爸,都是稱呼他為“輝哥”。有時女兒放學後回到家,就會跟自己撒嬌,坐在沙發上,把腳一伸,“輝哥,把鞋給我脫了”。

  今年9月初,樂樂升入初一後,蔣先生髮現女兒漸漸變了。他注意到,女兒開始不愛說話,總是悶悶不樂,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樂樂在學校上的是重點班,作業每天做到晚上10點多,第二天早上6點就要起床,每天睡眠時間不足7個小時。蔣先生一度認為是女兒學習壓力大,才導致狀態不好。

  開學兩週之後,樂樂曾跟爸爸商量,能不能轉到普通班,蔣先生沒有同意。隨後,樂樂的狀態越來越差,今年10月,蔣先生帶著女兒來到石家莊一家醫院的心理科,經醫生診斷,是抑鬱症,而且是重度。

  “我當時十分震驚,沒想到女兒會得抑鬱症。” 蔣先生一時不能接受這個現實。

  11月4日,樂樂開始住院治療。“在醫院住了一週,我們看到孩子情緒好了很多,就出院了。”蔣先生說,當時他和孩子母親以為樂樂已經恢復了。

  出院後的一天,蔣先生帶女兒去肯德基吃她最愛的炸雞。父女二人面對面坐著,蔣先生回憶說,當時他和女兒商量了下個週一(11月18日)回學校的事。

  樂樂突然問爸爸:“假如我初中退學,以後還有出路嗎?”

  “現在大學生都不好找工作,你初中都不上完,能有什麼出路!”蔣先生脫口而出。

  “我現在真是後悔這麼回答她。”他對此懊悔不已,自己能看出當時她不想去上學,但是為了怕她落下課程,耽誤學習,還是建議她回到學校。

  “當時樂樂應該是在向我求助,就應該讓她休學。”蔣先生事後反思,家長自己認為的對孩子好,不一定真的對他們好。

  自殺前的40條微博

  11月17日是一個週日,第二天樂樂就要回到學校上學了。

  樂樂的母親回憶說,中午樂樂想吃炸雞。“你去買點雞胸肉和麵包糠,我給你做”。

  蔣先生說,他記得當天樂樂買回來好多雞肉,當時也沒有多想,認為可能是她太想吃炸雞了。事後,他分析,可能是女兒想在自殺前用完自己的零用錢,而且當晚女兒吞下的藥物很可能就是當天中午出去買雞肉時順便買的。

  晚飯時,蔣先生和妻子也沒發現女兒有什麼異樣,吃完飯樂樂就獨自回房間了。

  第二天早上6點,蔣先生去叫女兒起床上學,怎麼敲房門都沒人回應。他趕緊用備用鑰匙打開了房門,打開燈看到,樂樂正躺在地上,昏迷不醒,嘴角有殘存的藥渣。

  他和妻子都嚇壞了,趕緊叫了救護車,樂樂被送到了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搶救,被確診為急性重度藥物中毒、多臟器功能衰竭、急性腎衰竭、急性肝衰竭等。

  “女兒選擇自殺之後,我十分不理解,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吞這麼多難吃的藥自殺?”蔣先生說,直到自己看了樂樂的微博後,他才理解女兒在抑鬱之後生活得有多痛苦。

  樂樂剛被送進醫院搶救後不久,樂樂的母親便接到一個石家莊警察打來的電話。“他說網警在排查時,發現樂樂在微博發的一些內容透露出想要自殺的意思,所以和家長聯繫”。

  掛掉電話,夫妻二人立馬去看了女兒的微博。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注意到,樂樂的微博名字叫“北巷林七”,背景和頭像都是純黑色。她只發了40條微博,每條微博都發在了一個名為“抑鬱症超話”的微博社區。

  樂樂最早的一條微博是今年10月23日所發,“太痛苦了,我堅持不下去了”。

  10月31日,她第一次在微博發出求助。“能不能稍微安慰我一下,我真的太難受了”。

  11月6日凌晨1點多,在住院期間,她第一次表達了想退學的意思。“今天做的電針起反作用了,下午又犯病了,住院恐怕是治不好了,該準備準備想想怎麼跟父母說想退學的事情了”。

  隨後,又發了一條微博。“住院已經治不好我了,讓我去死吧!”

  “初中就退學,又能有什麼出路,但我真的讀不下去了,我不知道我要怎麼面對學校,我一想到我這個假休完就要去上學我就受不了,我好難受。”

  “我真的很想聽到一個人可以跟我說‘你已經做的夠好了,休息一下吧’,而不是‘能一兩週治好就一兩週治好吧’。”

  “再等一等,我就吞很多的藥,然後安心的休息下來。”

  ……

  隨後,這些微博陸續發出。11月14日,樂樂在“抑鬱症超話”裡問網友:“初中退學以後還有出路嗎?”

  11月15日,樂樂第一次嘗試吞藥自殺,失敗。

  11月17日,樂樂開始微博直播自殺。當天下午3點19分,樂樂發微博稱:“線斷了,我也該準備了”,兩個多小時後又稱“都準備好了”,晚上10點02分表示“就是今天晚上了,等家人都睡著”。

  半個小時後,她發出了最後一條微博。“等一會兒就吞藥,希望有人可以幫我報個警”。

  在樂樂最後一條微博下面,有400多條評論,大部分評論都在關心勸說她,“不要走,千萬不要,再堅持堅持”“還在嗎寶貝,別走好不好”“你別走,我們一起堅持下去好嗎”……還有的網友在評論裡@石家莊網警巡查執法 ,希望可以阻止這個花季女孩。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點開這些留言網友的微博發現,這些人絕大多數都關注了抑鬱症相關的話題。在這些抑鬱症話題中,有很多網友流露出想自殺的想法,還有網友直接問自殺的方法。

  目前,“抑鬱症超話”已經不能打開,顯示“超話暫不開放,主持人完成整改後恢復”。

  亟須建立早期篩查機制

  11月27日,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來到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河北省精神衛生中心)。兒少精神科主任張旭靜告訴記者,近些年來,她接待的18歲以下患心理疾病的孩子逐年增多。

  據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統計,從2014年11月到今年10月底,近5年來,每年他們門診接待的未成年人人次分別為613人、828人、886人、1573人、4626人,5年增長近7倍。目前科裡有50名孩子住院,都是重度患者,最小的抑鬱症患者是一個11歲小女孩。

  她分析說,人數逐年增多,除了跟發病率相關,還跟人們對於抑鬱症的意識有關。現在人們逐步開始對抑鬱症重視了,但還是有很多人諱疾忌醫。這些人有一種“病恥感”,如果不是嚴重影響到生活,他們不會來醫院,也非常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有抑鬱症。

  從目前記者調查的情況來看,樂樂就是不願意讓人知道自己有抑鬱症,她之所以不願意回到學校,也是因為不想面對同學們。蔣先生說,樂樂只把自己患抑鬱症的消息告訴了她最好的朋友萌萌(化名),萌萌不但沒有疏遠她,還去安慰她,告訴她抑鬱症沒什麼大不了。蔣先生記得,當天樂樂特別高興地跟他講這件事。

  張旭靜說,面對病人她總是反覆強調,“抑鬱症就是心靈患了一次感冒,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疾病”。

  她提醒家長,一定要多注意孩子平時的狀態,如果孩子情緒低迷、睡眠差、厭學,一定是心理出了問題,要及時帶他們來醫院。她分析,樂樂的家長就是發現女兒的異常情況後,沒有及時帶她到醫院治療,到醫院時已經是重度患者。另外,樂樂向父親求助和在網上的預警,都沒引起重視,才導致了最後的悲劇。

  張旭靜坦言,未成年人抑鬱症已經不僅是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大問題了。在制度層面,她建議,國家應儘快建立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篩查機制。“精神科醫院和小學、初中、高中學校建立聯合機制,對老師進行疾病知識培訓,對學校有異常心理行為的兒童青少年能夠及早發現,每年定期進行心理測試篩查,由精神科醫生定期到學校對相關人員進行篩查,並做好家長的宣教工作”。

  另外,她還建議建立學校及社區心理衛生服務體系,對輕微異常患兒及早進行心理干預。對正常兒童青少年進行預防保護性措施,提高兒童青少年抗逆力。

  11月28日,已經是樂樂住進重症監護室的第11天,她仍在昏迷中。蔣先生重感冒了,為了防止交叉感染,這幾天他不能進入病房探視女兒了。不過,他仍然守在重症監護室門口。

  只有進出的護士醫生把門開到多一半的時候,他才能看看女兒那熟睡的臉,可是不巧,記錄本掛歪了,正好擋住他看孩子的視線,幸好一位好心的護士發現後,掛正了那本記錄本,這樣他又能隔著門縫看到女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