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他18年专注种菜,供应餐饮巨头且销往海外,如今成亿万富豪

坐在肯德基餐厅里,你或许很难想象,手中汉堡包中的生菜全部来自一家总部在青岛的公司。全国唯一能够365天均衡供应结球生菜的公司,其结球生菜的种植技术、研发水平、生产规模、年出口量等,均居全国第一。这家公司的主人马铁民先生,作为新农人唯一代表踏进湖畔大学殿堂,成为湖畔大学第三期门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菜大王”马铁民的创业故事。

他18年专注种菜,供应餐饮巨头且销往海外,如今成亿万富豪

一、种菜创业

1999年,马铁民从陕西老家来到山东省莱西市,当时他自费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专业学习结束,被这里一家新加坡蔬菜公司聘用。产品全部出口,他们提供种子由农户种植后回收产品,但是国际化的高标准农户很难适应,产品合格率很低。

2001年底,这家公司连年亏损彻底倒闭,而马铁民却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冒险。马铁民筹集40万元资金在莱西夏格庄镇租了30多亩地,注册了凯丰有机蔬菜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创业之旅。刚开始,马铁民往土地里播撒了7个品种的蔬菜,一心想着把菜种好,无暇顾及与市场的对接。一年过后,地里的菜长成了他想要的样子,马铁民准备迎接第一次期待已久的胜利。

但很快,命运里的逆流袭来,他遭遇了非典。2003年,受非典影响,人员活动量减少,社会消费量降低,菜卖不动。近400亩蔬菜基地中只有70多亩的生菜卖出去,那时他感觉,“很多看似不关自己的事,逐渐就蔓延到自己身上。”

连续四年,马铁民和几个同事就住在菜地旁边的窝棚里,齐刷刷躺在一张通铺上,眼瞧着幼苗种进土里,小苗破土而出,直到长出菜叶。

他18年专注种菜,供应餐饮巨头且销往海外,如今成亿万富豪

二、专注生菜

第一年种植的7个蔬菜品种里,只有生菜赚钱了,其他都赔钱。马铁民决定调整品种结构,专种生菜,接着他又四处找基地。到2006年,他已经有五千多亩地。

非典之后,马铁民开辟了第二条产业供应链,将生菜出口国外。2007年,他接下了一个日本的大单,眼看生菜一批批长成,日本的商家突然取消了订单。马铁民急得没办法,“即使装车运到农贸市场,球生菜卖十天都卖不完。”只能任由蔬菜烂在地里,通过销毁种在武汉、南京、西安等地的蔬菜进行止损。

直到后来,马铁民找到在肯德基工作的前同事,刚好对方正在找供应商,这才解决了销路问题。前后一年里,跑了无数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2004年7月份的时候,马铁民终于种出了夏天里的生菜,而且经过肯德基的验收,生菜全部达标,马铁民的年收入,整整翻了近100倍。

2003年,为了签下麦当劳的订单, 马铁民坐着火车从福建到广东,在麦当劳的厂区里面见到了当时的采购,没跟人说上几句话,对方就让他离开了。后来他又带着蔬菜基地的档案,招标书,跑到麦当劳北京的工厂,介绍自己种菜的情况,带人到基地核验。

他18年专注种菜,供应餐饮巨头且销往海外,如今成亿万富豪

三、互联网助力

2013年,马铁民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颠覆性有了感知力。作为一名曾经的创业者,他受邀成为青岛高新区首期创业导师,那时候,他不懂创客空间,人工智能,无人机,机器人,只凭借早期累积的创业经验,“一头雾水”地去给年轻的创业者当评委。

湖畔大学的面试后,马铁民开始琢磨互联网技术怎么解决农业上的问题,甚至开始网上购物——之前,马铁民几乎不在淘宝上购物,手机也没有关联过支付宝。在湖畔大学,有人称他是“生菜大王”,马铁民感觉额头渗汗,他纠正了一下:“我更希望叫做新农人。”

经过18年的艰辛奋斗,马铁民目前已拥有12处自有核心示范基地、近2万亩的蔬菜种植规模、4处共2万多平方米的国际现代鲜切加工车间,带动8万亩蔬菜合作基地,40多个蔬菜品种供给全球 20多个国家。

如今,马铁民的年销售有数十亿,研发水平亚洲第一。虽然现在马铁民成为了亿万富豪,但他的生活却十分简单和低调,衣着也和平常的农民无异。他说自己每天操心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怎么种好我的菜?二是怎么卖好我的菜?

他18年专注种菜,供应餐饮巨头且销往海外,如今成亿万富豪

关于马铁民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阅读。

我是实体经济守望者,欢迎关注,一起讨论更多相关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