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秦Pro EV怎麼選?先看看真實續航和技術對比

幾何A/Aion S/秦Pro EV怎麼選?先看看真實續航和技術對比

要說今年的A級純電動轎車市場,比較高端一點的車型主要是秦pro EV和Aion s、幾何A這幾款了,定位和價格都比較相近;分別來自比亞迪、廣汽新能源和吉利新能源,尤其是後兩款,是兩家傳統車企在電動車領域的全新代表作品。

那麼三款車到底差別在哪,要怎麼選呢?

今年詳細比較下這三款車。

幾何A/Aion S/秦Pro EV怎麼選?先看看真實續航和技術對比

首先看看三臺車實際續航:

根據《高工車評》對廣汽Aion S魅Evo630做過的測試,該車NEDC工況續航為510km,標準駕駛模式下,中級能量回收,開空調24度,乘坐兩人,該車走完了同樣的普通道路、快速路、高速路總計268km後,儀表顯示剩餘續航還有175km,消耗儀表續航里程是335km,這表示Aion S實際行駛里程與儀表消耗里程的折扣是80%。

幾何A/Aion S/秦Pro EV怎麼選?先看看真實續航和技術對比

一臺幾何A的2019款高維標準續航立方版,NEDC工況續航為410km,同樣的空調24度,乘坐兩人,駕駛模式採用經濟模式(想吐槽下這車只有經濟模式和運動模式);能量回收中級,最終實際行駛里程357km,消耗儀表續航里程為381km,這個折扣在93.7%。

幾何A/Aion S/秦Pro EV怎麼選?先看看真實續航和技術對比

比亞迪秦EV Pro 500選擇將空調開到24度2擋風,駕駛模式調至“經濟模式”且將動能回收選標準。在城區、外環快速和高速等行駛280km後,顯示消耗的儀表續航為323km,這表示實際行駛里程和儀表續航里程的折扣為86.7%。

以上是夏季開空調的使用情況。

不過這本身和車的動力性能、能量回收系統也有一定的關係,比如三款車中Aion S的電機功率是最大的。例如我們之前也分析過,幾何A其實為了續航犧牲了部分性能和駕駛方面的配置等等;例如採用的120kw的電機小於Aion S,包括不少人詬病的小尺寸輪胎等等。駕駛模式也只設定了經濟模式和與運動模式,加上他的能量回收系統的效率會更加明顯等等。

再看看冬季續航。

今年年初北京的車主爆出秦pro EV 開25℃制熱 2 檔風,選擇 ECO 模式,能量回收調成較大回饋,車上司機一人,氣溫在零下2度到零度左右,行駛102km,消耗儀表續航里程有150km,相當於折扣在68%。平均百公里電耗超過了21 kWh/100km。

幾天前,一位Aion S北京車主爆料稱北京早上開車,氣溫零度以下,掉電特別明顯,開空調25度2擋風,座椅加熱2檔,走了30Km,續航掉了80km。因為晚上車凍透了,當車開一段時間後續航消耗的才好一些。

幾何A在冬天的續航還未真實測試,但恐怕同樣難逃電動車冬季魔咒。北方冬季動輒零下多少度的環境,晚上車停一夜完全凍透,不僅要開暖風座椅加熱等,還要給電池加熱,電動車的續航折扣會明顯加大,開暖風的電耗還要高過開空調,實際的續航至少也是8折,甚至6-7折,所以北方的朋友要做好心理準備。

再來看三款車的配置:

三個車型都分了400km級別續航和500km級別續航的版本,這裡主要選擇三個車的高續航車型來比較。

幾何A/Aion S/秦Pro EV怎麼選?先看看真實續航和技術對比

其中秦proEV主要是售價18.99萬-19.99萬的秦proEV高功率高續航版的兩款車型:智聯領越型和智聯領創型,價格相差1萬元。

幾何A高能超長續航的立方、立方和冥方三個版本,售價從17萬-19萬,NEDC續航為500km;每個版本差1萬元;

Aion S的是魅 630的三個版本,售價15.98萬、17.28和20.58萬,價格差距是最大的。

三款車的定位都是豪華型的家用轎車,可以看到三款車在安全性配置方面都配置得非常全面。但是在舒適便利性方面還是有些差距。

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幾何A和廣汽Aion S打成平手,秦pro EV要落後這兩款車。

可以看到,在L1級別的車道偏離預警系統/碰撞預警/AEB自動緊急剎車/LKA車道保持這些功能方面,三款車的高配車都有配。並且秦 pro Ev的高配車還需要選配BSD盲區監測。

但是幾何A和AionS還能同時實現低速交通擁堵輔助TJA和ICA高速巡航輔助功能,這兩個功能才是L2級別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動力性能方面,Aion S全系採用的都是是135kw的電機,並且加速性能是三款車中最強的;而秦pro 也只有最高續航版本採用的才是135kw電機;幾何A全系採用的只有120kw的電機,很明顯是為了續航做出的犧牲。

三電系統方面,只有幾何A的電機控制系統採用的不是集成式“三合一”佈局,反觀比亞迪自身的技術,還有Aion S採用的日本電產(NIDEC)集成式電驅動系統,幾何A的相對落後。

除了以上,其實三款車的定位風格有很大差別。

幾何A最出眾的應該是外觀和內飾的設計感,走的是科技冷淡風,也是新生代電動車感覺最強的一款,全封閉的前進氣格柵、還有隱藏式的門把手、極簡的外形和內飾設計、8英寸HUD是亮點。

幾何A/Aion S/秦Pro EV怎麼選?先看看真實續航和技術對比

但它內飾的淺色織物用材不一定符合大部分國人的胃口;還有座椅舒適度包裹度不夠,尤其是後排空間太低,底盤調教也是偏硬。

Aion S風格有點類似,但更偏向智能風,內飾和外觀沒有幾何A那麼強的科技感,還是有家用車的風格。外形較廣汽的車家族風格有很大提升,內飾的質感製作都比較用心,感覺是三款車中最好的;雙聯屏的設計也是亮點,值得一提的是乘坐舒適度和座椅包裹性要好於幾何A。

幾何A/Aion S/秦Pro EV怎麼選?先看看真實續航和技術對比

秦pro EV的外形內飾設計有很大提升,走的就是家用轎車風格,外觀和內飾也有高級感,前排的空間和座椅舒適度也不錯,不過後排的座椅對長腿不友好。如果說科技感,恐怕就是這塊平板電腦的中控屏了,實際意義並不大,開車玩平板的可能性不大。

幾何A/Aion S/秦Pro EV怎麼選?先看看真實續航和技術對比

合下來,三款車都各有優勢,但卻都有美中不足,秦 pro 外型內飾配置、動力和續航都均衡,但感覺售價會稍高;幾何A續航不錯,外形很有感覺,可惜動力性能、舒適度等差了一點;Aion S內飾、舒適度、配置、動力性能等等比較出眾,但不少配置也只是最高配要到20多萬了,另外實際續航恐怕也是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