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戰疫情 保春耕 中國農大農學院學子特別的“課堂”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6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吳丹)雨水時節過去,各地的農民開始有條不紊地準備春耕,不過今年多了一些這樣的人,他們是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學生,因疫情無法返校,於是擼起袖子,走進田間地頭,助力春耕。

  農學院研究生二年級陳代濤

  戰疫情,保春耕,搶農時,“心”出發

  “在農大6年的學習生涯讓我即“知農”又“愛農”,現在即將畢業的我要回到家鄉,投身強農興農事業,真正做到解民生之多艱。”陳代濤,該校農學院2020屆應屆畢業生,曾於2016年至2018年擔任中國農業大學“2+2”輔導員,他的家鄉在山東省萊陽市照旺莊鎮葉家泊村。在習近平總書記於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後,他便下定決心,要在研究生畢業後返鄉創業,帶動村民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導師王小芬副教授的大力支持,在王老師的支持下,他在讀書期間便開始著手農場經營的事情,截至目前,已經流轉土地60餘畝進行果樹種植。

  對於果樹種植來講,冬季果樹修剪尤為重要,修剪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第二年的產量。“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村村都進行了封閉式管理,我跟千千萬萬同學一樣放了一個長長的寒假。抗疫情也要保生產,從正月初三開始,我便開始了一段特殊的隔離生活,白天我會帶著口罩到果園裡進行果樹整形修剪,晚上回到家裡整理實驗數據準備畢業論文。就這樣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完成了30畝蘋果樹的整形修剪以及果園的地形測量,並聯系公司完成了果園微噴系統的設計工作,為今年的生產做好充足準備。”陳代濤同學如是說。

  不僅如此,他還積極聯繫了農大優質食品聯盟進行水果的線上銷售,為家鄉蘋果“帶貨”1200餘箱,為解決家鄉農產品滯銷、市民食品供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農學院2016級本科生歐爾鑫

  寒假溫室辣椒栽培實習

  由於近幾年老家大田作物病害增加,價格不景氣,距離市場較遠,務農收益少,而大通縣距離西寧市場近,且當地特殊的氣候條件,生產的紅椒色度好,耐運輸,收益較好。自2017年選擇在大通縣種植辣椒,主要種植紅椒。

  每年寒暑假都會前往園區幫助父母從事該方面工作,全方面都有涉及。寒假主要負責溫室大棚的棉被起落, 通風,施肥,澆水。辣椒前期栽培主要注重病蟲害的防治,辣椒晚疫病,黃痿病,病毒病與薊馬病害相似,很容易用錯藥。噴施農藥由父親親手負責。

  作為一個農學人,積極將學校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踐,去年公司推出油菜秸稈還田,父親與公司交談該項目,有些猶豫,跟父親詳細介紹秸稈還田利弊,最終試驗了5畝(種植15畝),前期還田地塊油菜幼苗長出較多,草害嚴重,影響辣椒植株發育,後期辣椒患病率低,產量高於未還田地塊。

  歐爾鑫,農學院2020屆本科畢業生,目前參與到西寧市大通回族自治縣新莊鎮尕莊村匯豐農業公司春耕工作當中。他表示,每年寒暑假都會回到家鄉從事各方面工作,例如在寒假主要負責大棚棉被的起落以及負責通風、施肥、澆水等。他還積極將循環農業理念傳播給當地,積極介紹秸稈還田的利與弊,並通過在自家土地對比實驗,得出採用油菜秸稈還田方式生產辣椒,不僅降低了辣椒患病率還提升了產量。

  農學院2019級博士生萇淑敏

  她根據專業所學,將肥料施入土壤耕層,以降低肥料的蒸發率,也不會小麥產生損傷,來提升肥料利用率。追肥一週後再進行灌溉。這樣肥料的利用率就會得到提升。待肥料施入土壤耕層以後要等待一週時間再進行灌溉,這樣小麥會在一週時間內對肥料進行一個很好的吸收,對小麥後期生長奠定一個很好的基礎。

  2020年2月15日,天氣晴朗,由於早上小麥地裡面會下露水,所以我們一家人早些把午飯吃完便用電動車載著簍和肥料去地裡面進行工作。將肥料放置在地頭方便補充肥料,使用手工推肥的簍進行施肥,鑑於一人推比較費勁,於是兩個人一組,一人推一人拉,每兩行進行推肥一次。由於土地比較多,用了2天才將肥料追完。

  萇淑敏,農學院2019級博士生,家鄉是我國糧食主產區河南省,小麥是河南重要的糧食作物。疫情期間,她結合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積極投身於春耕播種小麥當中。“農村的晚上還是很冷的,但是在地裡面進行灌溉勞動,仰望星空,萬籟俱寂,別有一番滋味。”她是如此描述參與春耕的心情與感受,她表示,在追肥一週以及灌溉後,目前的小麥長勢非常喜人。

  農學172班本科生梁芳婷

  我家在廣西河池都安縣地蘇鎮右江村,我們村一般在立春前後種植春玉米,今年農曆初六,我家開始種植春玉米。種植春玉米一般分兩個大部分,除草和播種。

  種植玉米一般需要提前幾天進行除草,一般是採用人工除草(鋤頭除草)或者使用除草劑或者二者結合,視情況而定。

  我家種植春玉米採用穴播方式,流程是挖穴、施肥、播種、覆土。挖穴:用鋤頭挖穴,穴深約6釐米,穴寬約12-15釐米,穴距約40-50釐米;為了省力,一般傾斜鋤口一定角度以使開穴時鋤口旁邊尖的部分先著地。施肥:往開好的穴裡放入肥料,可使用農家肥(腐熟雞鴨糞肥或者人糞尿漚肥)做基肥,也可以用商品複合肥做基肥。播種:往已施放肥料的穴裡放入玉米種子,每穴3到4粒,注意穴內種子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不能緊挨聚成一堆,一般距離2-8釐米。覆土:用鋤頭之前開穴的土掃入穴內,蓋住穴內種子和肥料,覆土的土層約2釐米,表面蓋平整,注意要用細土覆蓋。

  基本上每年寒假我都會參與種植春玉米的工作,以前主要負責播種和覆土,這兩年開始參與挖穴。覆土的關鍵在於控制好2cm的土層,而挖穴是最耗體力的,因為地比較硬;如果是基肥施農家肥,從家裡挑糞到地裡也很耗體力,播種和施肥則相較輕鬆些。

  記憶中我家是今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做基肥種植春玉米,在基肥的用量上,長輩們依舊是憑經驗施肥,事實上同等面積的玉米地需要的商品化肥用量遠少於農家肥,經驗用量實則是在浪費化肥,同時也會影響長勢。除此之外種完玉米最大的感受就是腰痠背痛,“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道理其實大家都懂,但是當真正參與到勞動中來時,才會切身體驗到這份辛苦,在大家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的當下,依舊要愛糧惜糧。

  雖然現在不能坐在教室裡學習,但相信這樣一種特殊的上課形式會更有意義,”不負農時不負春“,將理論運用於實踐,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這是每一個學農人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