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社區場景是可以深挖的“金礦”

本報記者 翁榕濤 趙毅 廣州報道

在香港出生併成長的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可能未想到自己後來會在廣州番禺紮根,並越來越適應這個地方的生活,“從一九八幾年開始,我們到內地發展也有30多年,親眼看到祖國的經濟發展騰飛,也有份參與到這個進程,是見證者、參與者也是貢獻者。”

1991年,彭磷基、孟麗紅夫婦帶領著祈福集團開創了中國大盤開發模式,將一片無人問津的沼澤荒地打造成“中國第一邨”。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在參觀完祈福新邨後,盛讚祈福集團的開發沒有浪費一分耕地。

祈福新邨的開發正好踏中時代節點。次年,黨的十四大召開,要求“努力推進城鎮住房制度改革”;1994年,國務院頒佈執行《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拉開了房改大潮的序幕。

孟麗紅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現在地產公司都在進行多元化轉型,其實祈福集團早在20年前就開始做醫療、教育以及養老產業,也是比較有預見性的。”她表示,祈福集團剛回內地是主要做工業製造加工,上世紀90年代初進軍地產,但現在更多的傾向於在教育、醫療及生活服務領域進行可持續性發展。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時代背景下,祈福集團重點打造的醫療、教育和養老正迎來新的機遇。

快時代下的“慢煲湯”

28年前就已在地產界聲名大噪的祈福集團,如今卻顯得十分低調務實。

改革開放初期,在香港經營電子生意的彭磷基、孟麗紅夫婦應邀回到位於廣州番禺的家鄉投資設廠,成為第一批參與內地發展的港資企業。

祈福集團自1991年開始轉型成房地產企業,在番禺鍾村,祈福集團第一期就拿下了約1500畝的土地,當時的鍾村有多落後?孟麗紅向記者舉了例子,當時只有荒山、魚塘和農田,那時候連計算機都沒有,人們只能用算盤算數。

孟麗紅指出:“當時內地房地產市場幾乎一片空白,但人們對改善居住條件是有需求的,我們引進香港和國際先進的地產理念,建設初期考慮到做‘衛星城’,在行業內率先做出多個第一。”

據瞭解,祈福集團逐步引進香港模式,培養了許多專業銷售人員,建起了售樓處;在宣傳廣告上,率先在報紙、電視做廣告;在法律文件上也開創先河,規範買賣樓盤的流程,提供售樓書、買賣合同等。

更為直觀的數字是,1991年冬天祈福新邨首次發售,買家帶著被子提前1天到現場排隊,500多套別墅在兩小時內被搶售一空。

截至目前,祈福新邨佔地面積已達7500畝,至今投入超過500億元,建成並售出5萬套住宅,常住人口超20萬人,儼然一座小城鎮。祈福新邨未來還將推出住宅、商業和辦公樓產品。

業界對祈福集團的印象仍停留在大盤項目上。祈福新邨開發10年後,華南板塊多個千畝大盤才得以陸續發展,大盤開發模式真正成為全國房地產開發的潮流。

2002年,祈福集團進軍佛山南海,打造面積高達533.33萬平方米的祈福南灣半島;2007年,祈福將目光投向廣東肇慶,開發肇慶·祈福海岸項目。

近年來,祈福集團地產業務發展步伐逐漸放慢。截至目前,其在售項目依然集中位於廣州(番禺、花都)、佛山、肇慶以及江西,業務覆蓋住宅開發、商業地產、酒店以及公寓。

目前部分地產公司崇尚高週轉以及規模擴張,孟麗紅有自己的看法,“我們不追求發展的量,但追求發展的質。有些地產公司盲目舉債擴張,資產可能還抵不上負債,相比之下,祈福集團比較保守穩健,資產負債率是比較低的。”

孟麗紅將祈福集團的發展過程比喻為“煲老火湯”,老火湯是廣府地區名菜,指用慢火長時間煲煮的湯。

祈福集團地產開發的同時,早已預見生活配套服務的重要性。在孟麗紅看來,祈福集團是以“運營城市”的理念來打造社區,正是通過產品、配套和售後服務全方位的老火靚湯式務實開發,才能在造就良好市場口碑的同時帶來不俗的銷售業績。

“單靠地產開發,在國家政策、市場環境的變化下可能面臨比較大的風險,我們希望做的是可持續發展。”孟麗紅認為,一個成熟的企業應該是對社會負責的,而不是去追逐行業虛火和市場泡沫。

社區場景一站式服務

在同時期甚至成立更晚的華南地產公司都赴港上市後,祈福集團卻未有將地產業務上市的計劃,與之相反,2016年祈福集團旗下祈福生活服務控股有限公司(HK.03686,下稱“祈福生活服務”)正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身為祈福生活服務集團主席、首席執行官,孟麗紅認為,“社區場景是可以深挖的金礦,祈福生活服務不是一家傳統意義的物業公司,作為社區一站式生活服務供應商,未來可以發展的空間很大。”

截至2019年6月30日,祈福生活服務為15個住宅區及7項純商業物業或項目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合計訂約建築面積約為962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祈福生活服務也運營著15家不同規模的超市、生鮮市場及便利店,以及8家不同類型的餐飲店,還在祈福新邨內設有2個學習中心,提供補習班、興趣班等校外培訓服務。此外,祈福生活服務還提供包括信息科技服務、職業介紹及洗滌、家居服務等配套生活服務。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祈福生活服務錄得收入約為1.78億元,毛利約7770萬元;其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上升約13.9%至約4336萬元。

祈福生活服務的業務分為物業管理、零售、餐飲、資訊科技及配套生活服務五大板塊,2017年祈福集團斥巨資打造了祈福繽紛世界商業綜合體,首期商業面積約8萬平方米,擁有多個主題廣場,未來商業總量規模逾52萬平方米。

“現在一個手機APP就能打通社區所有服務環節,用戶可以在移動端上繳納物業費、電費以及停車費等。”孟麗紅指出,公司正利用多年積累的大數據,對用戶進行深入分析,針對喜好推出適合服務等,也讓企業的宣傳更有針對性。

祈福集團的多元化服務圍繞著超過20萬社區業主的消費展開,不同的業務板塊可以相互配合,產生協同效應,形成完整的服務生態圈。

對於祈福生活服務未來的發展,孟麗紅有著清晰的規劃,“我們未來大力發展的業務,一是校外培訓,二是資訊科技,這些都是前景看好的業務。物業管理除了住宅外,我們還會繼續拓展產業、商業、寫字樓以及政府、事業單位的物業。”

助推大灣區民生“三駕馬車”

對於孟麗紅而言,祈福集團的事業、祈福生活服務的發展以及公益慈善業務,構成了其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醫療、教育以及養老,被喻為人們生活的 “新三座大山”,孟麗紅告訴記者:“我的夢想是希望祖國能不斷富強,而這也要求國民有強健的體魄、豐富的學識。”

祈福集團熱心教育公益,孟麗紅向記者介紹:“這麼多年來,祈福集團投入了6億多元做慈善,做的最多的是在教育領域。”據瞭解,祈福集團投入3000多萬元在廣西百色建起祈福高中;投入5000多萬為9個省份的3000多名大學生提供了助學金等。

儘管在廣州番禺生活超過30年,也未能讓孟麗紅的“港式思維”褪色。在粵港澳大灣區日漸融合的今天,如何讓內地的醫療、教育體系和資源和香港、國際接軌?身兼全國政協委員重要一職的她,覺得自己在民生事業上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祈福集團早在2001年就打造了中國首家國際JCI認證醫院、國家三甲醫院——祈福醫院,至今投入已超過30億元,床位擴張至3000張,全院臨床醫科技室42個,國際先進設備約1400套,彙集了國內外專業醫護藥技人才逾千名。

在養老產業方面,祈福集團十幾年前打造了護老公寓,目前已有100多位老人入住,以祈福醫院為依託,強調醫養結合,重視“社區式養老”。

孟麗紅表示:“希望在大灣區的利好下,祈福醫院能爭取成為跨境轉診的合作試點。”

早在20多年前,祈福集團就開始打造雙語國際化教學的祈福教育,目前擁有14所不同特色的學校、提供從幼兒園至大學預科的一條龍教育服務,擁有150多名從美、加等地聘請的外籍教師,開設有港澳臺班、中加雙證班、中美雙證班、國際班等,可與加、美實現學分互認、畢業雙證等。

香港人來到內地,需要為下一代尋找既能與國內體制對接又國際化的教育模式。孟麗紅指出,未來將招聘更多的香港老師來祈福學校工作,為大灣區建設教育和人才高地服務。

針對祈福醫院和祈福教育的擴張計劃,孟麗紅表示,如果有合適的時機會考慮分拆上市,因為要對股民負責,累積的經營財務數據足夠了,以及國家政策鼓勵、市場環境差不多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