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歐洲爭霸(39)外交巔峰,再保險條約和地中海協定簽訂

通過三國同盟、德奧同盟、三皇同盟三大盟約,德國暫時解除了法、俄結盟的可能性,然而三皇同盟跟第一次一樣,同樣是經不住考驗的。奧匈與俄國在巴爾幹半島矛盾的不可調和,註定了第二次三皇同盟的短命。

歐洲爭霸(39)外交巔峰,再保險條約和地中海協定簽訂

1887年,保加利亞大公做大不願聽命沙皇指揮,沙皇憤怒決定採取軍事行動控制保加利亞。如此,一旦兵進保加利亞,處在俄保之間的羅馬尼亞勢必會被沙俄加大管控。屆時匈牙利將處於俄屬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三面包圍之中,奧匈的多瑙河生命線也有被切斷的可能。保持在巴爾幹的勢力和影響,既是奧匈大國地位的象徵,也是帝國生存之所繫。因此,如此局面是奧匈帝國所不能容忍的,俄、奧矛盾再次緊張,德國從中斡旋失敗。但德國必須要保持奧匈帝國的獨立和大國地位,奧匈一旦在外部壓力下解體,不僅會危及歐洲均勢,使德國外交失去迴旋餘地,也將打破德意志帝國內部微妙的政治平衡。因此,德國毫無懸念的站在了奧匈這邊,第二次三皇同盟破裂。

歐洲爭霸(39)外交巔峰,再保險條約和地中海協定簽訂

第二次三皇同盟破裂後,俾斯麥對時局再次陷入了擔憂,終日害怕法俄結盟。為此,1887年,三皇同盟破裂同年,俾斯麥通過闡明利害關係說動俄國與德國雙方締結了《再保險條約》。條約意思大致為:若德、法爆發戰爭,俄國將保持中立。此後,在保加利亞事件上德國給了俄國很大聲援,讓俄國找回了些面子。有了先前的德奧同盟關係,再加上《再保險條約》,德國很好的限制了法國的盟友選擇,讓法國不敢輕舉妄動。其次,德國在俄國與奧匈之間也再次形成了雙向抑制,迫使俄、奧雙方緩和了關係,以免被德國疏遠。

歐洲爭霸(39)外交巔峰,再保險條約和地中海協定簽訂

簽了《再保險條約》後,這一切似乎已經足以保障德國外部環境的安定了,但德國還不滿足,德國要徹底孤立法國,而且和俄國簽訂的條約似乎也不是很保險,德國始終擔心俄國變卦。從大環境來看,意大利和法國爭奪北非,奧匈和沙俄爭奪巴爾幹,而法、俄都是英國在地中海的勁敵。因此,俾斯麥竭力鼓勵英國和意、奧合作,力圖把它拉進德、奧、意三國同盟共同對付法、俄。1887年 2月,英、意約定維持地中海以及亞得里亞海、愛琴海和黑海的現狀保持不變。奧匈於同年 3月,西班牙於5月先後加入該項協定,史稱地中海協定。4國商定共同維持近東現狀,共同抵制法國在地中海勢力的擴張以及俄國影響在奧斯曼帝國的增長。

歐洲爭霸(39)外交巔峰,再保險條約和地中海協定簽訂

地中海協定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與歐洲國家建立的最接近於同盟的一種合作關係,對於英國擺脫外交孤立、維持地中海地區的"均勢"起了重要作用。但英國既想享受同盟恩惠、又不願承擔同盟責任的外交策略,使地中海協定從一開始就存在著隱患,也是日後地中海協定終結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