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家電市場“寒冬”是轉型升級的陣痛期,迎來的將是化繭成蝶

秦儀||撰文

說起當下的家電行業,都會以一個應景之詞來概括——寒冬。在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全球家電市場面臨著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動盪和壓力,國內家電產業乃至產業鏈,產能過剩、市場疲軟、競爭加劇。

多數家電企業的日子不好過,感受到行業發展有史以來最大的壓力。截止2018年,整個家電產業經歷高增長後的增速回落,步入2019年後市場下滑的速率加大。據中國家電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上半年,國內家電市場零售額累計4125億元,同比增長率為-2.1%,回落態勢已經十分明顯。

家電市場“寒冬”是轉型升級的陣痛期,迎來的將是化繭成蝶

種種跡象表明,家電行業的“寒冬”確實來了!但僅僅是以“寒冬”來定義行業正在進入的新階段,顯然是片面的,是不客觀的。需要用發展和辯證的眼光來審視當前行業的處境,結論肯定是,陣痛只是在孕育新的發展空間。

從行業規律來看,此前國內家電市場經歷了超過30年的高速增長,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家電品的普及,這是家電業伴隨國內改革開放經濟騰飛而出現的發展“奇蹟”之一。全球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的家電市場都沒有經歷過如此長的增長週期,一成不變的向上。

如今,國內家電產業趨冷與回調,是行業發展規律使然,是從起步時期的增量推動向成熟時期的存量推動過度,經歷市場的震盪、起伏是十分自然,也是一個週期產業的常態走向,經歷波折回調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

從產業背景來看,推動家電市場需求高增長有兩個主要方面:一方面是國內居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下的消費能力的提升,才能讓家電從奢侈品轉變為居家生活的日用品;另一個方面就是房地產的輝煌的數十年,但房地產在2019年遇冷,直接導致需求推動力減弱。

如今,居民收入依然是在增長,不過作為生活必需品已經十分普及,家電耐用消費的一面就凸顯出來,家電不可能像賣蘿蔔一樣那麼隨便,但是需求的普遍性仍然讓它不可或缺。

從市場結構來看,受消費升級、品質生活影響,家電產品分級愈發明顯,中高端消費增多市場擴容,低端市場開始萎縮。與此同時,區域家電消費不平衡和換代需求增加,加劇了家電市場的新特點和複雜性。

特別是推動行業發展的動力,由過去的普及推動已經過渡到更新迭代推動。這一行業性質的轉變,一方面推動了需求的層級化延伸,不同層圈會有不同的使用場景,產品個性化需求已經十分清晰;另一方面加速了沿海與偏遠之間距離的縮小,市場結構的多元化精彩紛呈。

基於以上情況,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所謂的“寒冬”是表象,調整變革才是本質。中國家電產業的內在活力猶存,行業潛力仍有挖掘的空間。換言之,風險與機遇同在,挑戰與發展共存。調整階段的中國家電產業將呈現如下特徵:

第一,競爭加劇、優勝劣汰

。今年“雙11”從來不以價格為武器的格力,都祭出了價格殺手鐧來清理市場,可見市場競爭又一次呈現出白熱化。更不要說已經把價格拉的很低的彩電業,更是血流成河慘不忍睹。但這些都是行業成長必須經過的歷程,經歷大浪淘沙洗禮後的行業將會更加成熟。

第二,技術更迭、產業進化。在5G、物聯網、AIoT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推動下,有上百年曆史的家電品將重新煥發生機,家電品的智能化、套系化趨勢將深度改變家電品的形態和價值鏈,物聯網化和共享化又將促使家電的業態發生變革。

第三,創新迭代、週期變短。在消費升級和品質生活背景下,家電產品的個性化趨勢十分明顯。在創新迭代不斷深化背景下,家電品的迭代週期明顯變短,這不僅對產業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深深影響著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而消費更新的週期變短,有利於消費需求的加快。

對於家電企業來說,順利度過到這一調整階段,勢必要把創新作為換道發展的抓手和突破口,結合用戶消費者升級了的高端需求,從產品、營銷、服務等多個層面創造新的競爭力,才能在全球化時代下讓中國家電產業成為世界的主力軍,屆時中國家電產業才能在全球市場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和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