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外地遊客眼中的井陘“天路”六大怪

井陘太行天路“六大怪”

廢舊自行車摞著排

路邊柿子沒人摘

紅紅的蘋果論袋賣

旱地紅薯如腦袋

年輕人的摩托車比汽車快

老百姓的房子石頭蓋

時下,網上流傳著

“井陘太行天路”有六怪

人家是誇咱呢?還是……?

廢舊自行車摞著排

指的是說咱們“天路”文創產品。據聽說這些廢舊自行車都是咱自己從廢品收購站“淘”來的,造型也是自己設計、自已動手做的,既體現勤儉節約的“天路”精神,又能體現咱天路“山地多彩自駕遊綜合體驗基地” 發展定位,還起到了“裝飾”作用,小編感覺挺好的,這點是誇路。其實咱天路的文創產品不止這點,還有好幾處呢!

外地游客眼中的井陉“天路”六大怪

路邊柿子沒人摘

這點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咋回事兒。小編聽著心裡不是味兒,鼻子有點發酸!為什麼呢?因為“天路”是條“扶貧”路,沿線群眾的日子並不富裕。那為什麼“路邊柿子沒人摘呢”?不是當地群眾不差錢,而是柿子賣不上價,賣到手的錢不夠摘的工錢;也不是過往遊客不喜歡柿子,而是一方面他們認為隨便摘老鄉的柿子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一方面柿子樹高大,樹下摘夠不著,上樹摘危險。如果老鄉們事先為遊客準備工具,適當收點費,讓他們自己採摘,既能讓遊客體驗體驗,又多少能掙倆錢,豈不更好!小編是這麼想的,可行與否,那得看實踐。如果您有更好的辦法,既讓遊客滿意,又能讓老鄉掙錢,不妨說出來,就當咱智力扶貧了!小編非常期待呀!

外地游客眼中的井陉“天路”六大怪

紅紅的蘋果論袋賣

這點小編多少也有點想法。山裡的蘋果大多是旱地果,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口感好。不用說,論袋賣的蘋果,根本談不上什麼品牌,自然也不會賣出什麼好價錢。別忘了,咱井陘蘋果可是有“國家地理標誌商標”這一“貴族”血統的呀?如果貼上自己的商標,再換個像樣點的小包裝,是不是能多賣錢兒呢?要知道,出來旅遊就是消費的,不差錢兒的主多去了!老鄉們不妨試試!

外地游客眼中的井陉“天路”六大怪

旱地紅薯如腦袋

這是誇咱當地的紅薯長得個兒大。其實,不光是個兒大,咱旱地的紅薯口感還特別好。紅薯、紅薯面兒、紅薯粉兒、紅薯乾兒……紅薯系列產品還真不少,但目前似乎咱“天路”上還鮮見這些產品“身影”,大家是不是在這方面做做文章呢?還有,就是能不能把咱的紅薯也變成讓遊客體驗的“採摘”呀?行不行,試試吧!不試咋知道不行呢?如果有更好的建議,那就請您提出來,我先代表我們的老鄉說聲“謝謝啦!”

外地游客眼中的井陉“天路”六大怪

年輕人的摩托車比汽車快

這是為什麼呢?一是咱“天路”汽車限速30公里,不能跑快了。限速牌就在西柏山“天路”入口處掛著呢!這點務必要記住,否則……哈哈,你懂得!二是“天路”坡大、彎多,汽車跑不動。三是“天路”是旅遊路,兩邊都是田園美景,車行“天路”,如行巨幅山鄉圖。來“天路”就是為了看景,開那麼快乾什麼?

外地游客眼中的井陉“天路”六大怪

老百姓的房子石頭蓋

這句話也好理解,但也值得尋思尋味兒。“天路”穿經地帶是全國唯一的傳統村落保護片區,傳統村落幾乎清一色是“石頭村”,所以“老百姓的房子石頭蓋”,既是咱“天路”沿線兒民居的傳統建築特色,也是遊客對咱的思維定勢,換句話說,“石頭房”遊客“看點”,是咱“天路”的“金字”招牌、旅遊的“賣點”,所以提醒老鄉們,一定要把特色保持住、保持好呀!

外地游客眼中的井陉“天路”六大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