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是不是覺得十年前的NBA更具觀賞性?

陽臺上的陽光


NBA經過了一段快速發展之後,如今已經成為推廣最出色的聯盟之一,世界上打球最好的人都聚集在這裡,但是為什麼如今有人說NBA沒有以前好看了呢?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90年代到2000年初,NBA是屬於得內線者得天下,站樁型中鋒非常吃香,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奧尼爾、姚明都是那個時代的寵兒,雖然那個時候NBA的節奏比較慢,但是身體對抗非常強,肌肉的碰撞,血脈噴張!然後到了03白金一代進入聯盟,確實是群星璀璨,正好也趕上了NBA高速發展,個人覺得那幾年是最好看的。此外,再說一下十年前NBA的盛況到底是什麼樣的,要知道那個年代NBA更像是一個江湖,一個人、一座城,忠誠難能可貴!

回想11年前,2007年到2008年,每支球隊都有球星,每支球隊都有爭奪總冠軍的資格,那個時候的NBA進入季後賽的門檻幾乎達到了50勝,要知道在整個常規賽也只不過是82場比賽,而他們的容錯率只能輸32場,八支球隊都是這樣的條件,可以想象到那個時候的西部究竟是怎樣的狂野!而到了2008年之後,2010年西部又一次出現了八支50勝的球隊,所以10年前的NBA真的可以說是百花齊放

但是在那之後出現了三巨頭,也開始出現了球星抱團的現象,任何行業出現壟斷都會一家獨大,趣聞性,觀賞性,未知性都會下降,近四年來的決賽都是金州勇士和克利夫蘭騎士,而勇士更是四年三冠,這當然就很容易讓球迷出現審美疲勞。其次是庫裡的出現,一個現象級球員,他的打法他的投籃三分球改變了NBA的模式,小球文化得到了推崇,某種程度上改變了NBA的格局,傳統意義上的大個子幾乎沒有生存空間,現在都是速度快、會三分的內線球員,所以感覺現在的NBA沒有以前好看的原因,總結一下有幾下幾點:第一個就是NBA的打法改變了,雖然說速度更快,轉換更多,速度更快,精彩程度上有所增強,但是現在對抗太少了!

第二是裁判的態度,及時零容忍是好事情,但是裁判的關鍵時刻決定比賽的走向,甚至是結果,真的有些沒意思。第三就是抱團的現象,很多球星,甚至是有經驗的老將,為了總冠軍已經拋下了所謂的忠誠,NBA的江湖聯盟變成了商業聯盟。

第四點,聯盟中的造星能力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強了,以前無論是艾弗森,勒布朗詹姆斯,科比拿出來都是響噹噹的名字,甚至是整個聯盟都是服氣的。那現在無論是杜蘭特,庫裡,哈登拿出來都會有人不服氣,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像之前球星那樣那麼服眾了,所以個人覺得NBA真的沒有以前那麼好看了,強隊就那麼幾支,其他球隊不是在重建,就是在重建的路上,確實有些無聊,那麼球迷也很難出現為了一個球星去喜歡一支球隊的情況了,畢竟很有可能合同到了直接就去加盟一支強隊,都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


聚焦體育人


是的,並不是厚古薄今,我認為十年前的NBA要比現在好看的多的多的多。

1.十多年前的NBA基本上每支球隊都會只有1-2名超級明星,而不會像現在似的,動不動就當打之年的三個全明星抱團,那時候的看點十足,比如說詹姆斯對韋德,科比對保羅,掘金雙槍對陣姚麥等等;而現在的NBA只有那麼幾隻球隊的比賽有看點,也無非就是那麼幾隻球隊之間的相互較量可以看看,而大多數比賽都沒有巨星。

2.還有就是十多年前的比賽大家都相互較勁,而現在的比賽則是兄弟籃球,競技體育最大的魅力就是競爭,你失去了競爭精神,全是兄弟籃球,那自然就沒意思許多;同時體毛哨的增加,三分球的增多讓比賽失去了觀賞性。

3.這是一個缺乏巨星的時代,現在的超級明星還是十年前的超級明星,詹姆斯、杜蘭特、保羅啊,而新時代的超級明星我認為目前也就庫裡和萊昂納德算的上;庫裡開創了小球時代,而萊昂安德關鍵時刻的表現值得信賴。

而至於像哈登、字母哥等人我認為目前都算不上超巨,哈登率領火箭只進過一次西決,還是在替補席看著隊友躺進的,而字母哥也是一樣,兩個在季後賽關鍵時刻的表現並不像一個巨星該有的樣子,這是一個巨星匱乏的時代,強行造出來的巨星不叫巨星。





足籃小能哥


隨著NBA職業聯盟的逐漸發展,各項規則都在不斷完善,可是給我們感覺最深的也許是現在的籃球更像是養生籃球,沒有了以前傳統籃球肉搏的激情,沒有了以前讓人熱血沸騰的感覺,或許是聯盟更加註重保護球員的人身安全。傳統的籃球也逐漸被現在的小球時代所取代,攻防轉換加快,在很多老球迷眼裡現在就是組團奪冠的年代,相信很多球迷都十分懷念喬丹時代的籃球。

1、時代在變遷,籃球理念也在變化

自從科比時代的湖人和綠衫軍總決賽之後,傳統籃球也逐漸消失在我們眼前,黃綠大戰就成了很多80後90後最後的一絲回憶,當時也沒有很快的節奏,基本上都是陣地戰,並且開始通過團隊配合區得分,頂級的進攻配上頂級的防守,簡直讓人看得過癮,這樣的對抗強度也是球迷想看到的,也是籃球的精髓所在。從黃綠大戰之後,內線球員似乎變得不再重要,就像勇士的死亡五小逐漸風靡聯盟,因為效果顯著引得很多球隊紛紛去效仿,所以也是因為籃球理念導致了球隊體系以及打法的改變。這種快速的攻防轉換,往往很容易早早的讓比賽失去懸念,也出現瞭如今上半場就有球隊大比分落後,或者第四節就已經成為垃圾時間的情況。

2、球迷年齡層的變化

隨著籃球的普及,NBA無疑是最受歡迎的,因為那裡聚集了世界上最頂尖的球員,時代在發展,NBA的轉播場次更多,也使得更多的人去熱愛上NBA。像老一輩的都是從喜歡艾佛森、科比、雷阿倫、GDP、納什等球員過來的,這些球員都陪伴著我們的青春,正如即使有第二個科比,我們也沒有第二個青春一樣。唯獨詹姆斯依然保持自己的競技狀態,而詹姆斯還在不斷用自己的實力去證明自我,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詹黑,如今都被詹姆斯所深深打動,轉變成詹密,不管你是否喜歡他,他已經在聯盟征戰15個年頭,目前依然還在和時間賽跑,也是可以在關鍵時刻挽救球隊的詹姆斯。

蘇群老師說過一句話:不管你是否喜歡詹姆斯,都必須承認他是近些年來最偉大的球員之一,這也將是他生涯最輝煌的時刻之一,我們應該好好去珍惜這段時光,不要等到哪天他退役了我們再去懷念他,後悔當初沒有喜歡過他,能夠成為他的粉絲是我們的一種榮譽,從喬丹到科比再到詹姆斯,他們都代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都讓我們充滿著無數的回憶。

3、籃球打法和裁判吹罰尺度的改變

在以前七八十年代籃球是注重身體對抗的,特別是喬丹的年代,各種肉體對抗,卡位搶籃板,很多動作換到現在肯定是犯規,甚至會被吹罰技術犯規了。以前的籃球每個球員都有自己對應的工作,甚至在早期的時候都是強調球員通過不斷的走位來擋拆、傳切、分享球權,到了八十年代這樣的打法被推向了籃球理念的頂峰。現在隨著三分的興起,很多球隊都開始注重外線,也間接的造成了球隊打法的改變。

個人覺得,以往的防守、身體對抗、球隊戰術還有得分方式,都比現在的聯盟更具有觀賞性!


巴哥籃球


NBA作為一個商業聯盟,聯盟裡的每一個人都要吃飯,因此最終還是要照著收視率,服務於球迷。而大部分球迷也不喜歡整場肉搏,頻繁的犯規和罰球把整個比賽搞得斷斷續續,一場下來雙方就是七八十分的得分。

時間回溯到2003年總決賽,活塞五虎對陣湖人F4。最終活塞依靠鐵桶防守陣五場比賽解決戰鬥,拿下了總冠軍。湖人在那五場比賽中,得分分別是75,99,68,80和87。儘管活塞拿下了總冠軍,但是那年的收視率卻非常的差。

活塞的奪冠使得“防守贏得總冠軍”的呼聲越來越高,時任NBA總裁的大衛·斯特恩一看情況不對,這樣下去NBA的收視率就很難保證了,於是大手一揮,出臺了一條改變了後來NBA走勢的新規則,就是取消Handcheck!

新的規則規定,如果外線球員在罰球線以上的位置持球時,防守人不能用手搭在球員的身體上,否則就是犯規。最直觀的變化是,2003-2004賽季只有得分王麥迪的場均得分超過了25分(28.0分),而在取消Handcheck的下一個賽季,有7名球員的場均得分越過了25分的門檻

NBA的轉折點實際上發生在這個時間節點,這條規則弱化了中鋒的作用,因為中鋒在內線持球的時候,防守人可以隨意將手搭在他的腰上。從那以後,NBA的權杖交給了得分後衛和鋒線搖擺人。我們可以看到,在1960s和1970s的二十年間,中鋒拿走了18座常規賽MVP獎盃。而在21世紀,只有第一年奧尼爾奪走了常規賽MVP,之後3年大前鋒拿走了之後,至今的15座常規賽MVP獎盃均由後衛和小前鋒奪走。

當然,如今小球橫行的另外一點重要原因是偉大中鋒的凋零。如果給本世紀第二個十年的聯盟中放進一條巔峰的大鯊魚,想必NBA如今的格局和走勢也會大不一樣。傳統中鋒的凋零,也使得背身單打這項技能快從聯盟中消失了。

很多人覺得是水花兄弟加上杜蘭特的恐怖組合徹底改變了NBA的打法,但這並不值得全聯盟去效仿,畢竟同時擁有三位歷史頂級射手的球員只此一家。本質上的原因,還是中鋒的凋零,使得內線單個回合的得分低於三分線外出手的回合得分。如果奧尼爾放到當今,當他在籃下單次出手輕鬆拿下超過1.2分時,結果就不一樣了。恩比德能擔起這個重拾中鋒雄風的重任嗎?目前看來,似乎還差得遠。

但假設終歸是假設,奧尼爾歷史上也只有一個。而照目前的潮流,人人都投三分球會成為未來NBA的新潮流,除非在不久的將來,有一位天賦異稟的偉大中鋒出現,逆轉NBA,否則,傳統中鋒只會越行越遠。


大黃哥兒


NBA經過了一段快速發展之後,如今已經成為推廣最出色的聯盟之一,世界上打球最好的人都聚集在這裡,但是為什麼如今有人說NBA沒有以前好看了呢?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90年代到2000年初,NBA是屬於得內線者得天下,站樁型中鋒非常吃香,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奧尼爾、姚明都是那個時代的寵兒,雖然那個時候NBA的節奏比較慢,但是身體對抗非常強,肌肉的碰撞,血脈噴張!然後到了03白金一代進入聯盟,確實是群星璀璨,正好也趕上了NBA高速發展,個人覺得那幾年是最好看的。此外,再說一下十年前NBA的盛況到底是什麼樣的,要知道那個年代NBA更像是一個江湖,一個人、一座城,忠誠難能可貴!

回想11年前,2007年到2008年,每支球隊都有球星,每支球隊都有爭奪總冠軍的資格,那個時候的NBA進入季後賽的門檻幾乎達到了50勝,要知道在整個常規賽也只不過是82場比賽,而他們的容錯率只能輸32場,八支球隊都是這樣的條件,可以想象到那個時候的西部究竟是怎樣的狂野!而到了2008年之後,2010年西部又一次出現了八支50勝的球隊,所以10年前的NBA真的可以說是百花齊放

但是在那之後出現了三巨頭,也開始出現了球星抱團的現象,任何行業出現壟斷都會一家獨大,趣聞性,觀賞性,未知性都會下降,近四年來的決賽都是金州勇士和克利夫蘭騎士,而勇士更是四年三冠,這當然就很容易讓球迷出現審美疲勞。其次是庫裡的出現,一個現象級球員,他的打法他的投籃三分球改變了NBA的模式,小球文化得到了推崇,某種程度上改變了NBA的格局,傳統意義上的大個子幾乎沒有生存空間,現在都是速度快、會三分的內線球員,所以感覺現在的NBA沒有以前好看的原因,總結一下有幾下幾點:

第一個就是NBA的打法改變了,雖然說速度更快,轉換更多,速度更快,精彩程度上有所增強,但是現在對抗太少了!

第二是裁判的態度,及時零容忍是好事情,但是裁判的關鍵時刻決定比賽的走向,甚至是結果,真的有些沒意思。第三就是抱團的現象,很多球星,甚至是有經驗的老將,為了總冠軍已經拋下了所謂的忠誠,NBA的江湖聯盟變成了商業聯盟。

第四點,聯盟中的造星能力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強了,以前無論是艾弗森,勒布朗詹姆斯,科比拿出來都是響噹噹的名字,甚至是整個聯盟都是服氣的。那現在無論是杜蘭特,庫裡,哈登拿出來都會有人不服氣,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像之前球星那樣那麼服眾了,所以個人覺得NBA真的沒有以前那麼好看了,強隊就那麼幾支,其他球隊不是在重建,就是在重建的路上,確實有些無聊,那麼球迷也很難出現為了一個球星去喜歡一支球隊的情況了,畢竟很有可能合同到了直接就去加盟一支強隊,都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


體育w老王


反正感覺就是:10年前

“臥槽,晃倒了,這人好牛逼,偶像啊!不行我得找找視頻學學他的招!”

現在: 這孩子有點意思,有當年XX的影子。。


好了,言歸正傳。


以前是得內線者得天下,現在是無三分不籃球。十年前,西科東艾,北卡南麥。別扯數據,別提榮譽,只是單純地抱著對籃球藝術散發出的美感,用欣賞地眼光去看而已。現在,很難再有這種感覺了。


也可以這樣說:NBA沒變。是愛的人變了

變得老了

也變的沒那麼強了

甚至消失在球場上

或許熱愛的開始是第一眼的驚豔



西瓜最籃球


首先我是一個足球迷。但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僅僅是十年前的NBA更好看,十年前,甚至更久之前的足球、網球比賽也都比現在更好看。

澄清一下,說過去比賽更好看並不代表現在比賽不好看。

先以足球為例。

過去的邊後衛,能左能右,就算是一個頂倆,豪門中必須至少配一條邊。現在的邊後衛,從邊鋒到邊後衛,能上能下,一個人承包一條邊,一個人當三個人,一個人適應三種戰術。

如今不僅僅是豪門,所有邊路球員幾乎都要符合這個要求,然而像梅羅這樣的頂級球員就那麼幾個,客觀上也是讓球員升價飆升。

再往回說,這些全能行球員都是被“逼”出來的,那麼今後從選苗、青訓開始是否也要按照這樣思路去選撥和訓練?天生有著左腳或者左手優勢球員,也要讓他停下來花專門時間去習慣換邊思維?

現在的球員太均衡、太全面,巔峰時期的C羅、梅西承包了攻擊線,過去的球員有特點、很專一,甚至有專屬的一片區域。喬丹身邊有皮蓬羅德曼,皮爾洛身邊有加圖索德羅西,再當年,阿加西和桑普拉斯的死守底線大戰發球上網,都讓比賽從一開始就懸念十足,看點十足。

一旦整個團隊風格一致,球迷都能知道陣型打法的時候,難免會降低體育比賽最具魅力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不確定因素。

“萬金油”這樣的球員,一個團隊裡有一兩個是幸事,如果全是恐怕就少了很多看頭,至少對體育比賽的受眾來說。


梅青青梅


對,肯定更好看,我個人就不太愛看現在的NBA,感覺快向女籃看齊了,體毛犯規,鬍子犯規,這哪裡是NBA,這樣下去女的都可以上場比賽了,反正不能碰,一碰就犯規,沒有了以前肉搏戰激烈,現在就看誰的命中率高,飄在外線投,都視覺疲勞了。再一個就是現在聯盟裡抱團成風,沒有3個巨星的球隊都不好意思說能爭冠,以前是一隊一個超級球星,百花齊放,誰都有差不多的實力去爭奪總冠軍,現在就那麼幾個抱團球隊玩,其他隊都是陪太子讀書的,一點觀看的慾望都沒有。





過氣詩人


仁者見仁吧,現在對於大部分的八零後和一部分九零後來說,更偏向於十年前賽場上的那種衝勁,展現出來的那種血性,個人感覺那種更接近於原始的比賽,可以刺激人的味蕾,更符合體育精神中的“拼搏”。現在賽場上提到更多的就是體毛犯規,致使大部分職業運動員,追求的是怎樣以最簡單最快速的方式得分,這也是小球時代來臨的原因之一,換句話說,現在的職業運動員,更依賴於外線的,進攻變得更加簡單直接,似乎缺少的不僅僅是一種拼勁,球員之間針鋒相對和個別球星的那種捨我其誰的英雄主義也是吸引觀眾的一個重要的點,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焦洋53454639


對於我這樣看球至少十年的球迷朋友們來說,看現在的NBA一個最大的體會是現在沒有以前的好看了。

以前的NBA聯盟是群雄逐鹿,各路開花,激烈碰撞。即使我們瞭解庫裡的超遠三分,濃眉的暴扣,哈登的歐洲步,可似乎少了許多激情,少了很多對抗。不知是多愁善感,當我們在一次面對直播,比賽彷彿已經很難再一次打動我們的激情。

我接觸NBA是初二那年,也就是2002年,那時候都是一人一城,最多內外組合,以前每個球隊一個當家球星,一個副手,在場上拼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內線是實打實的肉搏戰。外線是一個個動作漂移,突破暴力,偶爾一個關鍵三分。隨時能點燃全場。那時候NBA的對抗強度大,記得很清楚姚明的第一場NBA比賽,瘦弱的姚明經常被擠到外面拿不到球,即使拿到球,也很難出手,打完得了0分2板,就一句話,那就像一場戰鬥!那些年一場比賽往往是80多分,90出頭,進攻打的非常順可以有100分,內線的肌肉對撞發出聲響,即使後衛在外線也不能夠輕易出手,面前三米無人防守一般都是優秀的後衛傳出詭異的球,每個球隊都有自己的防守大師,比如當年跑轟的太陽,內有駭客馬里昂,外有對科比鎖喉的拉加貝爾,那時候的球星,比如科比、鄧肯、加內特、麥蒂、韋德防守也是相當不錯,現在吹噓的歐文突破有多牛,那是沒看過艾佛森的過人,姚明對艾弗森的評價就是:他過了你,你都不知道他從你身邊過去了。不像現在明星抱團,讓大家爭第二,總而言之,那時候有對抗,而現在更像表演賽。

除了比賽之外,還有就是現在的巨星們缺少足夠的稜角,比如我們看到字母哥、萊昂拉德等目前聯盟中絕對的超巨,想到的更多是他們在球場上得分的樣子,至於其他方面,球迷們的印象並不深刻。這點和之前比如阿泰斯特除了防守好,科比凌晨四點的洛杉磯等等,這些都讓球迷們對於他們的印象更深,讓人覺得這些球星更有個性。

80後90後的朋友大多數是在2000年左右看球的,80年前期的朋友也許還看到了喬丹神一般的風采,但90後們至少也看到了世紀初群雄逐鹿,各據一方的璀璨,姚明經歷NBA的磨練,有吶喊,有失望,有驚喜,有感嘆!

作為一位老球迷,只希望聯盟可以越來越好,給廣大球迷貢獻更為精彩的比賽。不知道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