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朱翊鈞:萬曆一個長達28年不上朝卻穩坐釣魚臺的男人!

百言成文,千水成河。

我是千河,今天來聊一聊。

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也顛覆了大家對皇帝的認知,原來皇帝也可以這樣做。長達28年不上朝,卻穩穩把控著朝政。對權謀,政治,已經揮發到極致的。男人!

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

朱翊鈞:萬曆一個長達28年不上朝卻穩坐釣魚臺的男人!


前文也提過,明神宗前10年,內閣出了個明代有史最強大的首輔,名相,能臣:張居正

整個萬曆前十年都是圍繞著張太嶽在轉,而張居正也不負眾望!將明朝拉回正軌,走上萬歷中興!

朱翊鈞:萬曆一個長達28年不上朝卻穩坐釣魚臺的男人!


朱翊鈞從小就在李太后的教導下。

朱翊鈞:萬曆一個長達28年不上朝卻穩坐釣魚臺的男人!


嚴格教帝

李太后管教明神宗相當嚴格。明神宗有時不願讀書,李太后便馬上將他召來,讓他長時間罰跪。每次明神宗在經筵聽儒臣講授完畢,李太后總是讓明神宗在她面前模仿講臣複述所講內容。凡到上朝之日,李太后五更時就來到明神宗的住處,招呼道:“皇上應該起來了。”下令左右扶明神宗起來坐下,取水為他洗臉,然後領著明神宗乘車而出。明神宗侍奉李太后惟命恭謹,而那些奉李太后之旨的宦官們,往往對他過分挾持管束。有一次,明神宗在西城曲宴上喝多了酒,命內侍唱新曲給他聽,內侍推辭說不會,明神宗便取劍要殺內侍,幸虧左右加以勸解,才取笑割去內侍的頭髮。第二天,李太后聽說此事,傳話給張居正,讓他上疏切諫,並令他為明神宗起草罪己御札。又將明神宗召來罰跪,一一列舉他的過錯,明神宗哭著請求以後改過才算了結。

朱翊鈞:萬曆一個長達28年不上朝卻穩坐釣魚臺的男人!

萬曆六年(1578年),明神宗大婚,李太后將返回慈寧宮,她囑咐張居正道:“我不能再早晚照護皇上了,先生親受先帝的託付,望每天早晚都能對皇上有所教誨,不負先帝對你的信賴。

朱翊鈞:萬曆一個長達28年不上朝卻穩坐釣魚臺的男人!


明神宗對張居正也是愛恨交加。

張居正對明神宗的教導非常嚴厲,有一次神宗讀《論語》僅僅是誤將“色勃如也”中的“勃”字讀成了“背”音,張居正就大聲怒吼應讀“勃”!張居正這一喊,不但是把小皇帝嚇得瑟瑟發抖,就連在場的大臣們也驚慌失色。大臣們一是驚張居正管教如此嚴厲,二是驚雖然張居正是明神宗的老師,但明神宗畢竟是皇帝,張居正竟然敢如此做。

如果僅僅是張居正如此嚴厲,還要好說一些。當時陪伴明神宗並管理後宮的馮保也很嚴厲。馮保這個“大伴兒”與其說是個“大伴兒”還有不如是一個“大管兒”。馮保所起到的作用,並非是陪著明神宗玩耍,而是時時刻刻看著明神宗,以防明神宗做什麼出格的事情。十歲的孩子正是貪玩的年齡,然而對於明神宗中來說,貪玩好鬥是不行的,他必須時時刻刻都像個君王的樣子。有一次明神宗正在和小太監玩耍,見到馮保來了,馬上端端正正地坐起來說:“大伴來了。”如此可見,明神宗讓馮保管的,連和同齡人玩耍都是奢望。

明神宗成年之後,張居正作為顧命大臣的任務也可以結束了。明神宗16歲那年開始張居正不止一次地嚮明神宗提出辭呈,明神宗才肯放他走。明神宗對張居正的感情是複雜的,既有多年師生的情誼,也有對張居正多年來的不滿。張居正臨行前給明神宗上奏說:“大婚之後,應該要有節制,要愛護保養身體,留心於庶務萬機。”說完張居正哭了,明神宗的眼眶也溼潤了,遲遲的說不出話來。明神宗不知道應該如何看待眼前這個老師。他們之間的感情肯定是有的,但恨也是有的。恨張居正將自己當成蓋章的機器,剝奪了自己這麼多年的自由,恨張居正奪走了自己的權利。複雜的情感導致明神宗對張居正是又愛又恨。張居正死五年之後明神宗還突然問工部,張居正被充公的那些房產是賣還是租了?租給何人了?正是明神宗對張居正的感情愛恨交加,多年後還時常想起。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了。。。

對於擺脫了枷鎖的朱翊鈞顯得格外的開心,以後調戲宮裡的小宮女就再也沒有人管了,沒有人在自己的耳邊唧唧歪歪了。心情特別好的朱翊鈞就把張居正的事拋到了一邊,開開心心的罷朝了一天,慶祝這對於自己天大的好消息。隨後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準備大顯身手的朱翊鈞發現這和自己想象的有點不一樣了。

帝師張居正雖然去閻王爺那拜訪去了,但是張居正留下的變法還在,朱翊鈞受張居正的影響,堅持了兩年以後,實在忍無可忍的同意了舊勢力反撲,把帝師張居正的變法全部推翻,以此發洩自己內心的不滿。張居正活著的時候,朱翊鈞沒辦法反抗,他死後,朱翊鈞暗藏的憤怒似乎爆發了。張居正死後的第四天,當時的御史言官深知朱翊鈞的心意開始彈劾張居正遺留下來的親信,後來更是把矛頭直指張居正。朱翊鈞藉機下令,開始查抄張居正的家,張居正的棺木更是險些被開,以平朱翊鈞的憤怒。直到朱翊鈞承受不了輿論壓力,才停止迫害張居正的親朋。

但卻發現自己居然對於一些事情做不了主拿不定主意。明朝的大臣們真的是太難打交道了。開始懷念起自己的老師張居正來了。

朱翊鈞在張居正生前是位明君,等張居正死了後,朱翊鈞開始慢慢荒廢朝政起來了。

國本之爭

朱翊鈞:萬曆一個長達28年不上朝卻穩坐釣魚臺的男人!

神宗皇后王氏沒兒子,神宗長子是王恭妃所生的朱常洛。於是,按慣例,他應立這個兒子為太子。但是,皇帝寵愛的卻是三子朱常洵,因為,這個兒子是他心愛的鄭貴妃,皇帝打算廢長立幼,。這關係到今後誰是下一任皇帝這樣的“國本”問題,就自然引起了大臣們的嚴重關注,於是,當年二月,戶科給事中姜應麟首先上奏,主張“冊立元嗣為東宮,以定天下之 這逆了皇帝的心意,於是這位官員馬上被貶得遠遠的。但是,一個人倒下去了,還有千萬個人跟上來。一時間,主張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的奏章雪片一般的飛到皇帝這裡,弄得他暈頭轉向,心煩不已。但是神宗廢長立幼,是一點理都不佔,於是,他就想出了一個自以為不錯的妙計——拖。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神宗準備把皇長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併封王,藉口等他們長大些再擇其善者為太子,以此來搪塞朝臣。結果朝臣大譁,神宗不得不收回前命。

後來這件事情一直爭論不已。結果還是皇帝的母親李太后出來干預,

她問皇帝:“為何遲遲不立常洛為太子?”皇帝慌不擇言:“他不過是個宮女的兒子罷了。”李太后本是穆宗皇帝的宮女,因為生了神宗皇帝才被晉封為貴妃,後來兒子即位又成為皇太后的,現在聽到皇帝兒子說出這種話來,立刻大怒道:“你也是宮女的兒子!”嚇得皇帝趕緊叩首請罪。有了李太后的支持,又加上群臣的壓力,皇帝只好在萬曆二十九年(1602年)十月,怏怏不樂地立皇長子朱常洛才為皇太子。至此,“國本之爭”告一段落,朝野上下才算安頓下來。群臣雖然取得了勝利,但皇帝卻憋了一口氣。於是他產生了報復心理:你們既然不讓我立喜歡的兒子做太子,那我就“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乾脆“罷工”。他想到做到,先是不肯上朝,不召見大臣,慢慢連內閣大學士們也很少見到皇帝的面;後來發展到不批奏章,臣下們的奏章一概“留中”不發。皇帝很明白,對於那些他不喜歡的奏摺,只要一加以貶斥,馬上就會給朝臣們找來更多的上奏理由,又使他們得到了“訕君買直”的機會。現在乾脆給他一個不理,讓這幫“忠君愛國”的臣子們面對空氣作戰。

萬曆三大徵

萬曆三大徵,明神宗萬曆20年至28年(公元1592-1600年)接連在中國西北、東北、西南邊疆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三戰分別為平定蒙古人叛亂的寧夏之役、平定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的朝鮮之役和平定貴州土司叛亂的播州之役。


明朝三戰皆勝,有力維護了明朝的內部統一及宗主國的權威。然而,三場征戰下來,大明國力損耗巨大,元氣大傷。

《明史》載:“寧夏用兵,費帑金200餘萬。其冬,朝鮮用兵,首尾八年,費帑金700餘萬。播州用兵,又費帑金200餘萬。三大徵踵接,國用大匱”。據此可粗略估算出這八年間軍費開支高達1100萬兩白銀。

期間還有兩場征戰也發生在萬曆年間,那就是萬曆11年(1583年)至萬曆34年(1606年)的明緬戰爭,以及萬曆47年(1619年)與後金的薩爾滸之戰,而這兩場關鍵的戰爭明朝都失敗了。

朱翊鈞:萬曆一個長達28年不上朝卻穩坐釣魚臺的男人!

關於萬曆年間的這幾場征戰,後來的歷史都給出高度評價。《萬曆武功錄》稱其為“唐宋以來一大偉績”。而《萬曆傳》對“抗倭援朝”更是讚譽有加:“神宗決策兩次東征是及時和果斷的,否則不止朝鮮不保,遼東,山東及東南沿海將永無寧日。這場戰爭雖耗費了明朝的鉅額財力,卻換來了邊境的長久安寧,其意義是不可低估的。”

看來,比起大揚國威的萬曆三大徵,神宗與群臣國本之爭“對峙”長達15年之久和因此而起的明末三大案就不是事了。然而,後來的歷史清楚地告訴我們,這些事件都不是孤立的,明王朝就是在這樣的內鬥和外耗中由盛轉衰的。

這一點,從神宗的臨終遺言中可看出一二:“朕嗣祖宗大統,歷今四十八年久,因國事焦勞,以致脾疾,遽不能起,有負先皇付託.....

值得一提的是,後人打開萬曆皇帝的墓穴後,發現萬曆皇帝的右腳比左腿短,說明他的腿腳不太方便,難怪他30年都不上朝,原來是有原因啊!

好了,我是千河。篇幅有限,萬曆帝就講到這。下期我們在講講明末三大案。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也請大家多多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