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仍然抱著傳統觀念養育孩子的父母,不可能得到滿意的孝敬,認同嗎?

農在天涯


你是指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嗎?

傳統的育兒觀念有很多,有精華也有糟粕。重男輕女,為人父,止於慈,父系家長制,家長權威重於天。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與現在養育觀念不相符。但是傳統育兒觀念中的重名輕利,重視精神和品質的培養。以儒家修齊治平學說為根本,注重精神品質的培養,強調修身養性。

傳統育兒觀念中強調家長權威,要求孩子絕對服從。現代育兒觀念中強調民主,平等,但是家長的權威還是必須要有的。

傳統觀念要求孩子遵從孝道,現代育兒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孝道依然存在,不過從以前的孝順變成了孝敬,一字之差,意義不同凡響!

傳統觀念中注重家風傳承,現代教育中有多少個家庭有家風家訓?

所有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國幾千年來的文明發展下來,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能籠統的覺得傳統觀念落後了,不入流了。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我們的上一輩或者上上輩經歷了文化大革命,把好多真正的傳統丟失了。


孫蕾昕帶娃記


1、對於子女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可以培育子女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對於好家風的形成至關重要,不僅影響自己,還能影響周圍的人,從而促進社會和諧。

2、子女是否出色。養兒防老,關鍵在於養的質量,不在於養的數量,如果子女以後也是想著養兒防老,把改善自己生活質量的任務又託給下一代的話,那根本就無濟於事。

現如今,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通過繳納社會保險,就能享受基本的社會保障,如果一味想要養兒防老,不僅不現實,還可能給子女增加負擔,不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和事業發展。

現代社會,要通過養兒女防老,並不是主流觀念,也不被提倡。現實中,因病返貧、因災返貧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如果過度寄託與子女,發生意外的話,則會造成整個家庭的貧困,這也是當前扶貧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就是因病返貧、因災返貧。說明我們的老百姓防範風險的意識還不夠強。對社會保險的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在當前的社會保障機制下,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來保障自己的基本權益,如繳納社保、醫保等,不要過分寄託於這種陳舊的思想觀念。


A努力十堅持


仍然抱著傳統觀念養育孩子的父母,不可能得到滿意的孝敬,認同嗎?

孩子能不能做到孝敬老人,其實最關鍵的因素是家庭教育的成敗,是家庭教育耳濡目染的結果。你說的這個“傳統養育觀念”面有點廣,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孝敬”今非昔比

小時候我所看到的父母與子女不管孝與不孝,關係是生硬的,那時候所謂的孝道大概就僅限於“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如今的孝敬不再侷限於這些,生活條件的提升就導致我們對感情依託的需求會升高。更多需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更需要的是情感依託。所以現如今的孝道最看重的是否能有良性的情感依託。

影響孝道的因素

一、少年時的親子關係

以前都是講究“寧給娃一個好心,不要給娃一個好臉色”,所以很多父母都不懂得如何去經營親子關係,只是一味的認為一切都是為了娃好。這世上所有的感情都需要我們用心經營,長期不去經營,再親密的關係也會被時光打磨。我們的家庭教育應該首要考慮的是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生存環境,讓孩子感受到他的價值感。

二、父母的行為指標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父母如何做,孩子如何學。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平時在生活中,父母以如何的態度對待爺爺奶奶,孩子也會以怎樣的態度對待老人。孩子在家裡總有一個比較信服的家長,尤其是這個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行為影響最大。所以,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我們無法與老人和睦相處,那也請在孩子面前給對方留夠顏面。

三、公平對待每個孩子的內心需求

對於多孩家庭來說,最主要的任務是如何平衡好每個孩子的心理需求。當然我們也知道“五根手指是不一樣長的”,但是有些細小的變化可能短期看不出來什麼痕跡,長此以往,對孩子的身心傷害還是很大的。

比如一個朋友家老大8歲,老二3歲。作為老一輩的父母來說信奉的就是哥哥要懂得謙讓弟弟。直到家長聽到這句話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你怎麼又欺負二寶”聽到哭聲的媽媽這樣質問老大。“你什麼都怪我,他哭又不是我的錯,我不喜歡弟弟,小氣還愛哭!”說著就哭著走了。這肯定是長時間積累的怨氣。


總結: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我們都渴望有愛和諧的家庭,渴望被需要、被肯定。我們只有讓他感受到愛與尊重,他才會回饋愛與尊重。


我是心若繁花,很高興為你作答,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感謝關注。


欣若繁花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傳統觀念也分為很多種,男兒窮養,女兒富養,這類就比較實質性的能說得出來的一種觀點,這種觀念在人們心中很多時候都是一種概念,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沒法用言語表達完整!

傳統觀念並不代表的就是迂腐,不接受新時代教育觀念,只是秉承一箇中國的傳統習慣,人們比較習慣用這種方法去教育孩子!既然它存在了幾千年那麼就有它存在的價值,這種觀念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加上一些時代的色彩,骨子裡是不會有太多變化的,特別是中國尊老愛幼的傳統,更是中國帶帶相傳的美德。

所以我覺得這個說法還是比較不偏重,但是也不會全盤否定,任何事都是因人而異。

希望這個回答可以幫到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03063a53f734565aceedd07103238a6\

工地搬磚哥


我不認同這樣的話。

傳統觀念中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養育方法。

當父母年老了,孩子們是否孝順的因素很多,當然也離不開父母對子女的教育。

培養孩子具有感恩的心,培養孩子孝敬老人的品德,這些都是孩子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的。

家長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玫瑰]



向日葵親子說


認同,時代不同了,現在都提倡科學育兒,傳統的教育觀念雖然沒什麼錯,但卻不適合這一代孩子,就好像古時候的衣服,現在穿著走在大街上,雖然也是穿衣服了,但是卻顯得格格不入。近些年,隨著80 90後當父母的越來越多,他們的教育觀念和老一輩的父母之間就會產生一定的隔閡,最好的辦法就是孩子自己帶,自己學習科學的育兒方法,而不是一邊當個甩手掌櫃把孩子扔給父母,一邊又要求父母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呢,最好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然後和科學的育兒方法相結合,最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用心,多多陪伴孩子。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會既孝順又懂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天下金鑰匙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3c36524ffce412688dafb4cf6c4acab\

胖豆子雯雯


我說一下我的觀點吧,我認同不會得到滿意的孝敬,其實因為傳統觀念本來就是錯誤的,我們都知道父愛母愛是最偉大的,不管按著什麼思想去教育孩子,為什麼想要得到滿意的孝敬呢,如果我們要求孩子以後孝敬你,那就是同等交換,你把他們養大,等我們老了以後要孝敬我們,父愛母愛就不是無私的,你想想父愛母愛還偉大嗎,養孩子的真諦是什麼傳宗接代還是養兒防老?都不是的,是為了付出與欣賞。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更不用幫我養老,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讓我有機會與他同行一段……我們換個方式去愛孩子不好嗎?只要他健康,快樂,足矣!”中國有很多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這樣的,父母認為對的思想,就去灌輸在孩子的思想當中,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我感覺很可笑,因為我們跟孩子的關係就不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我們就認為孩子什麼也不懂,我們相當於老師,我們在課堂上講,孩子就開始聽。但是有時我們問問自己,我們的觀點真的對嗎?跟孩子根本就不是建立在平等之上的,社會都講究人人平等,平等在那裡呢?那是不平等的,就因為我們生了他們,就可以不平等了,要知道孩子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你以為孩子願意給你做子女嗎,也許人家還不願意呢,但是沒有辦法,不能選擇,只能認頭,但是我們想想,我們跟孩子探討過問題嗎,應該很少吧,都是父母下決定,然後命令孩子做什麼,我們跟他們平等嗎,尊重過他們嗎。父母跟孩子其實是平等關係,都應該去感恩相遇,然後給孩子引導正確的人生方向,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才叫眾生平等呢


奉旨越獄371


首先,這邊的傳統觀念具體指的是什麼觀念呢?因為傳統的東西,不一定就是不好的,要看情況啊!

其次,不管是什麼觀念去養育孩子,只要你是深深地愛著孩子,讓孩子也能感受到你的愛,在溫暖的愛裡成長,結果一定不會差的。

另外,這兒的孝敬是指什麼呢?物質上的依靠?還是精神上的撫慰?還是兼而有之?還是單純地看孩子聽不聽話?不知道是指哪一種?如果都不是,指的是孩子對你的愛的話,那隻要用心對他,陪伴他,孩子會回報你滿滿的愛!


原寶娘


不認同。實際情況更可能是,作父母的觀念不改變,無論你採用什麼觀念養育孩子都不可能得到滿意的孝敬。現在退休的這撥人,還有很多既管上又管下。但我認為,在未來的主流觀念一定會是管下不管上。上一輩人必須依靠他們自已在年青的時候作好養老的經濟儲備和健康儲備,為老來買好醫療保險,不能夠再指望子女來為他們養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