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獨山:黨建引領“村社合一”奏響“春耕之歌”

近年來,獨山縣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建立村“兩委”班子成員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機制,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全面推行“村社合一”。目前,合作社覆蓋全縣64個村(社區),涉及農戶23571戶,佔全縣農戶總數的34.8%,其中貧困戶21511戶,佔全縣貧困戶總數的92.5%,實現抱團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基長鎮林盤村:種桑養蠶托起脫貧致富夢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正是桑樹發芽的黃金期,更是脫貧奮進的好時機。

遠遠望去,在基長鎮林盤村壩區,桑農正在桑樹基地裡搶抓農時,進行除草、打藥等工作,一片片歡聲笑語瀰漫在田間地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全縣沒有像往年那樣出現大規模春耕生產的熱鬧場景,但依然保持著生機盎然的景象。

49歲的韋興瓊是個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已經六七天了,每天早上除草4個小時,每小時工費9元,下午打藥,按每桶3.5元計算,每天下午可以打15桶左右,每天收入80多元,這讓她很是高興,“這幾天疫情有所好轉,我們可以出來務工,有收入了,心裡沒有那麼慌,生活也比之前好了許多。”韋興瓊滿臉笑容地說。

“受疫情影響,我們開工時間延遲了,最近都在組織群眾給桑樹除草、打藥等相關事宜。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700畝的桑園剪伐、除草、打藥,新增桑園桑苗栽種也正在進行”,畢業於四川南充蠶校的胡大澤是桑樹基地的負責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從事桑蠶工作30餘年的他,自開春以來,就主動申請帶領群眾搶抓時機,開展桑園除草等工作。胡大澤還向我們介紹,目前,他負責的片區桑樹有2500畝左右,每天有60餘名群眾在這裡務工,工人每天收入在80—100元之間。

近年來,為推動桑蠶產業快速發展,林盤村積極成立獨山榮業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推出“五化五為主”農業發展模式,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種桑養蠶產業,利用廣幫資金建設了30個標準養蠶棚,共15960平方米,完善了種桑養蠶的硬件設施。

截止目前,獨山榮業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種植桑樹1300餘畝,覆蓋貧困戶315戶1239人,帶動就業500人。同時,該村還與龍頭企業簽訂了保底收購協議,確保桑蠶銷路不受疫情影響。

独山: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奏响“春耕之歌”

胡大澤(左一)帶領群眾配藥和勞動

独山: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奏响“春耕之歌”

蓄勢待發的桑苗

独山: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奏响“春耕之歌”

韋興瓊(左一)和其他群眾開展打藥工作

上司鎮上司村:小小茭白織密脫貧致富網

“起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護好杆和根,現在苗太嫩了,一定要特別小心才行。”

“大家要加快速度,茭白不能離開水土太久。”

時下,正直春耕時節,走進上司村籌洞茭白種植基地,遠遠就能看到村民們低頭勞作的身影,耕田、選秧、入田……茭農們忙著給茭秧進行移植,一株又一株茭苗的成功落地生根,讓人開始期待著今年茭白豐收的場景。

籌洞村熱鬧的春耕春種畫面,正是得益於上司鎮的積極規劃、認真部署。 2019年,上司鎮黨委聚焦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籌洞壩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氣候宜人等地理優勢,採取“村社合一”方式,引進貴州綠品源農業公司入駐籌洞壩區發展茭白種植,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以600元/畝的價格流轉土地,將原來零星散狀產業聚攏統籌規劃管理,更好的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同時,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為確保疫情防控和春耕春種兩手抓,上司鎮在科學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早謀劃、早安排、早部署,積極抓好春耕勞作,力保茭白、辣椒、果蔬等優質高效產業的發展,確保農民增產增收,為今年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前,上司村通過“村社合一”模式,計劃種植茭白2000畝,畝均產值達 6000元左右,已完成種植1900畝,覆蓋當地230戶966人,其中貧困戶67戶243人,高峰期帶動務工120餘名,每天工資在100—120元之間。

独山: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奏响“春耕之歌”

耕田

独山: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奏响“春耕之歌”

選秧

独山: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奏响“春耕之歌”

茭白苗移植

玉水鎮本寨村:有機蔬菜鋪就脫貧致富路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但對玉水鎮本寨村的村民來說,春天也是收穫的季節。

近日,在玉水鎮本寨村500畝蔬菜種植基地,十餘名群眾正穿梭在基地裡,採摘、分揀、裝筐、裝車……身旁滿目碧綠的蔬菜一眼望不到邊。

“以前這個時候,我都已經在外省打工了,自從村裡辦起了合作社,我就再也不出去了,在家門口就業,不光有收入,還能照顧家庭呢,這可是一舉兩得的事。”在菜薹收購現場,村民們一邊雙手不停的幹著活,一邊你來我往的討論了起來。

“2018年,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本寨村成立了惠農利農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銷合作模式發展蔬菜種植及銷售,村合作社負責勞務輸出,土地流轉等工作,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和紫菜薹收購,蔬菜產業帶動了村民致富,也給我們帶來了新希望。”村黨支部副書記黎祖高說。

近年來,本寨村根據氣候特點和地理環境優勢,不但大力發展蔬菜產業,還通過招商引資方式,積極探索、發展了茶葉、種桑養蠶、軟籽石榴、海花草等產業。其中,種桑養蠶產業已於2018年完成500畝壩區種桑養蠶項目產業結構調整,2019年蠶房已經建成,桑養蠶項目已初步建立起了一體化產業鏈,許多群眾正積極參與到種桑養蠶項目當中。

目前,本寨村惠農利農合作社蔬菜種植覆蓋群眾387戶1512人,累計參與務工1500餘人次,高峰期務工人數可達70人。(通訊員 曹曉琴)

独山: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奏响“春耕之歌”

群眾在基地收割菜薹

独山: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奏响“春耕之歌”

群眾在搶收青菜

独山: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奏响“春耕之歌”

菜薹收購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