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皇帝死後,後宮妃子被殉葬,20年後竟然發現她在墓中生下一子

秦朝時期殉葬制度更加盛行,咸陽宮中數千宮人被埋葬於驪山秦始皇陵中。而兩漢以後,宮人的殉葬例子便較為少見了。此時“人殉”已經不那麼明目張膽了,而是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並且為那些活人穿上了“自願”的外衣。

皇帝死後,後宮妃子被殉葬,20年後竟然發現她在墓中生下一子


到了明代,以宮人殉葬再度形成了高潮。究其原因,此時正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而封建專制的高度集權和專橫,便在喪葬制度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明代開國君主朱元璋開啟了這個朝代的“人殉”制度,使得這一野蠻的葬制死灰復燃。而且為朱元璋陪葬的人數,也是明代最多的。明初的“人殉”候選人主要有三種:宮女、妃嬪以及被當成“貢品”進獻而來的高麗貢妃。其中佔比最大的,便是宮女。

皇帝死後,後宮妃子被殉葬,20年後竟然發現她在墓中生下一子

“人殉”制度在統治階級內部興盛,可想而知,在當時的民間也深受其影響,妻子給丈夫陪葬之事十分普遍。至明英宗時期,肆虐一時的“人殉”制度終於被廢除。自從朱元璋將“人殉”制度定為祖制之後,便迅速推廣開來。其影響之深,為歷朝歷代所罕見。“人殉”制度的禮儀極其隆重,甚至還有一套嚴格執行的程序。

皇帝死後,後宮妃子被殉葬,20年後竟然發現她在墓中生下一子

明朝對參與“人殉”之人的家屬,會給予一定程度的優待,以緩和矛盾。文獻中記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他們的身份一般是沒有生育的妃嬪和宮女。傳說為朱元璋陪葬的妃子之中,有一位並不想死。她抓住機會悄悄地逃了出去,不幸的是,她在逃跑過程中被守墓的士兵發現了。面對妃子的苦苦哀求,士兵動了惻隱之心,把妃子安置在陵墓附近,自己繼續做著為皇帝守墓的本職工作。

皇帝死後,後宮妃子被殉葬,20年後竟然發現她在墓中生下一子


士兵有時間了就會來看望妃子,這兩人日久生情,妃子為了報答士兵,便嫁給了他,還為他生了個兒子。二十年後事發,朱棣也沒有再追究,而是讓他們世世代代為皇帝守墓,這件事慢慢地就無人提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