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從“一鋼獨大”到“金銀滿山”

聞喜縣是工業大縣,運城市唯一一家年銷售收入300億元的工業企業“山西建龍”就在該縣。然而,“一鋼獨大”的經濟結構,是長項也是短板,有優勢也有隱憂。近年來,聞喜縣立足於補短板、調結構,把生態建設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一項戰略性任務來抓,把1000多座磨盤嶺變成金山銀山,縣域經濟均衡發展的態勢正在形成。

用好政策資源——

做好頂層設計,躋身涉農項目富集區

聞喜縣的磨盤嶺大多處於峨嵋嶺、鳴條崗以及中條山前沿的丘陵溝壑區,涉及11個鄉鎮,土地面積61.49萬畝,多為純旱梯田,歷史上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藉助國家退耕還林工程,該縣做規劃,繪藍圖,在中條山、稷王山大規模營造生態林,不斷提升全縣綠化水平。

聞喜縣聘請國家林草局規劃設計院、省林草局規劃設計院專家規劃設計,制定“一區、一帶、五路、兩出口、四個循環圈”總體規劃,把磨盤嶺造林綠化和生態修復工程作為現代林業發展的十大行動之一,把林業建設與富民惠民相結合,努力打造綠色富民產業。

本著這一思路,該縣以增綠、增景、增收為目標,以山區建體系、丘陵建基地、平原建林網的“三區”綜合開發為主攻方向,以項目保障、技術服務和專家規劃為支撐,積極爭取實施了一大批省級項目:每年3000畝的交通沿線荒山造林項目,每年2000畝的重要水源地造林項目,每年1200畝的天保造林工程,特別是2018年以來5萬畝的退耕還林項目、4000畝的區域特色造林項目……3年來,全縣共爭取新一輪造林項目7.431萬畝。

得益於現代林業發展的整體態勢,該縣成為更多項目資金的富集區。

2018年,投資500萬元的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順利落地聞喜縣;2019年,以聞喜縣為主,全省唯一的有機旱作農業特色示範基地項目也正式落地實施,目前到位資金已經近億元。項目所向、資金所趨,聞喜縣現代農業後來居上,正成為縣域經濟的第二梯隊!

調動社會資金——

優化投資環境,打好招商引資“主動仗”

前不久,筆者在聞喜縣有機旱作農業(杜仲)示範區的九九慢城公司採訪時,恰逢縣、鎮幹部現場辦公,與冰池村幹部、公司負責人“多方會談”,協調土地流轉等事宜。

“原以為人生地不熟,彼此需要很長時間的磨合,事實上我們把事情想複雜了。”九九慢城公司杜仲產業(聞喜)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文感慨地說,“自2018年3月開工建設,流轉土地3萬畝,平整土地2.5萬畝,栽植新型良種杜仲1.2萬畝,約36萬餘株,覆蓋300餘座磨盤嶺,到位資金1億多元。”

產業化綠化,選準項目和企業是關鍵。杜仲渾身是寶,杜仲產業是介於工農業之間的1.5次產業,是生態、經濟效益有機融合的黃金產業。早在2017年,聞喜縣就經過多方考察,把湖南九九慢城公司杜仲產業作為磨盤嶺綠化招商引資的重點,舉全縣之力,以一流的營商環境為企業落地創造條件。

為了更好地推進項目落地,該縣實施了一批項目:投入400餘萬元,從聞(喜)合(陽)高速的陽隅互通連接線到郭家莊鎮蒿峪村,將過去連摩托車都難回彎的土路改造成一條寬5米、長8公里的水泥路,同時投入200餘萬元鋪築約40公里長的田間路;投入420餘萬元,在郭家莊地表水源制高點劉家場村、石鍵村、冰池村,新建3座3000立方米大型蓄水池;考慮到僅靠蓄水難以解決杜仲種植用水問題,又投入100餘萬元,建立塬體集雨澆節水農業項目;投入680餘萬元的柏林水庫引水工程作為補充水源,目前已進入招投標階段……

政府部門的支持,使九九慢城公司杜仲基地建設如虎添翼。公司購置40臺挖掘機用於平塬整地,投資3000餘萬元鋪設澆灌田間管道30餘萬米,千年旱塬將變成水澆地。

無獨有偶,最早開展杜仲種植的山西喜善農業有限公司也盡享營商環境的“紅利”。面對筆者,公司總經理張旭如數家珍,林業部門苗木補貼60萬元;水利部門扶持節水滴灌980畝,並投資18萬元建成長約50米的兩道壩用於溝底小流域治理;交通運輸部門投入20餘萬元修路3公里……經過幾年發展,喜善農業的杜仲種植面積已達3800餘畝,覆蓋周邊54座磨盤嶺!

得益於一流的投資環境,近年來聞喜縣先後吸引十餘家企業把資金投入磨盤嶺綠化中,綠化面積達1萬餘畝……

發力“搭臺唱戲”——

堅持因勢利導,種好富民興縣“搖錢樹”

1月3日,位於郭家莊鎮七里坡村的聞喜縣半山腰種植專業合作社大院裡,20餘名村民正一刻不停地進行山楂分揀、包裝、裝筐。近30噸新鮮紅潤、酸甜可口的“七里坡山楂”,將以每公斤3.4元的價格,整車發往海南省。

七里坡村一帶的磨盤嶺,由於地勢較高、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種植山楂成了發展經濟林的“最佳選擇”。早在2009年,七里坡村就成立了半山腰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山楂種植。2013年,“七里坡山楂”通過原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2015年,“七里坡山楂”作為山西省農產品代表參展世博會,一時間聲名鵲起。

據統計,2017年以來,聞喜縣結合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郭家莊高標準農田建設,在郭家莊鎮七里坡、堆後兩個村投資1390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9200畝,更新井9眼、修復13眼,新建井房21座,新建8000立方米蓄水池1座,200立方米蓄水池3座……

連續兩年,聞喜縣都精心組織山楂文化節,吸引各路客商關注七里坡、支持七里坡,助推山楂產業品牌升級。目前,投資近百萬元,在七里坡村搭建的觀光臺正在加快建設中。

林業產業化,要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聞喜縣根據“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實施”十六字方針,對綠化磨盤嶺初步探索出3種模式:一是純經濟林,在侯村鄉、桐城鎮等鄉鎮栽種柿子樹;二是在一些無法耕種的溝底種植純生態林;三是生態林與經濟林結合,在嶺上種植經濟林,溝底種植生態林,因地制宜形成立體式綠化佈局。

後宮鄉上偏橋村利用退耕還林發展600餘畝油用牡丹特種經濟林,將產出的牡丹籽一部分賣給附近的山西潞安礦業集團用於化學加工,一部分壓榨成有“液體黃金”之稱的牡丹籽油出售。

昔日荒山禿嶺,如今“金山銀山”。目前,聞喜縣3688座磨盤嶺中,1000多座已被綠化,種上了花椒、杜仲、連翹、油用牡丹……

楊紅義 王琪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