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城市裡的退休老人特別熱衷於旅遊,而農村的老人卻很少看到,農村的老人不喜歡旅遊麼?

73神牛


說得心酸!當初農民交公糧為國家做貢獻,老了才給一百塊錢!幾十年前饑荒的時候種糧食的竟然吃不飽,還得跑城裡找不種糧食的親戚混口飯吃。現在農三代跑到北上廣交著每個月好幾千的個人所得稅,眼睜睜看著城裡人拿著好幾千的退休金,而自己的農二代爹媽還在城裡打工賺著比人家退休金少得多的工資,而拿不到城裡戶口的農三代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子女只能送回老家上學唸書。

我也不奢求多,只希望個人所得稅上交到戶口所在地。不然的話錢交了卻沒有對應的服務,全給別人做嫁衣了


水滴的聲音


看到朋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感覺有一點不靠譜。有的人是城裡退休的,回答問題就是從城裡人的角度考慮,有的人是祖祖輩輩鄉村人,回答問題就是從鄉村人的角度考慮。有一個名句說得好,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回答問題也應該跳出自己所在的角度,才能正確全面,讓人信服。

我生在鄉村,一直高中畢業才離開故鄉,我的父親母親在黑土地上辛辛苦苦耕耘一輩子,父母養我們六個兒女,在大慶,瀋陽,錦州,葫蘆島各自安家。父親從來沒有離開過故鄉。母親去大慶,瀋陽,葫蘆島,也算是一次旅遊吧!實話實說,鄉村人從經濟實力上,沒有多餘的錢去萬水千山旅遊。從養兒育女的責任上,不可能透支給兒女的學費,跳出龍門的本錢。如果沒有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我們姐弟六人,怎麼可能離開故鄉,成為教授,石油工程師,焊接工程師,教師?

我退休前後,因為喜歡旅遊,去過北京故宮,山西五臺山,雲崗石窟,南京中山陵,黃山,千島湖,大上海,海南島,領略萬水千山的魅力。實話實說,如果沒有一定經濟實力,不可能實現感悟萬水千山的願望。

所以說,不是鄉村人不喜歡旅遊,真的是鄉村人有許多無奈,現在經濟條件好一些,有些鄉村人也去旅遊了。順便說一下,不要小瞧鄉村人,有的地方鄉村人的生活讓我們城市人羨慕!有的城市人一個月3000元,還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實剩不下多少錢,許多年輕人靠啃老虛度光陰。

老夫建議,我們不論來自鄉村與城市,一撇一捺都是堂堂正正的大寫的人,喜歡旅遊的就高高興興的去,誰也不要看不起誰,因為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朋友,你不信:若干年以後,山清水秀的鄉村會成為許多城市人養老的世外桃源,那個時候,誰還分清,是城市人還是鄉村人誰最喜歡旅遊了!



黃昏老鐵


我們寧夏回民信奉伊斯蘭教,有許多回族老人把到麥加朝拜當作終生最幸福的事,農民中也有不少老人去過麥加,去一次幾萬元呢,他們自己攢錢,子女們贊助,十年前,一次我住院時,就聽病房小夥子說兄妹多人各出五千給爹媽去了麥加,花了近八萬。想想西藏佛教徒能跪拜到拉薩,真令人感動宗教的力量。其實他們也沒多富有,住著普通土房,收入也不高,信仰所致。追求不同。農民,牧民,漁民中也有非同一般人的人。象朱之文,愛唱歌,投入很大,別人竟笑傻。說他好吃懶做,不懂他的執著。在農村,幾十萬蓋了房沒人住,沒人說不值,如花錢去玩,就會有老人指責你不正道,不靠譜。


蘭花花4722


那你猜猜看為啥很少看到農村的老人去旅遊。作為一個農民每天做的事情都是非常勞累的,年輕的時候還行、吃得了苦還好,然而到了老年的時候就不行了啊,各種病就隨之而來了。


如果你仔細想想的話就能知道同一年齡在農村從事務農的農民要蒼老的快的多,身體的各項機能也會下降的更快。而且旅遊也不是那麼輕鬆的,旅遊本就是要多走一走、看一看,一般來說大多數時間都是需要走路,你讓他們的年老身體怎麼抗的住。


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許多做兒女的也想帶著他們的父母出去多看看。但其實他們並不是很想去的,因為在你眼中的一次小小的出行,卻會給他們的身體帶來極大的疲勞;而且外出之後,很有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尤其是在飲食方面。


我的一個表姐在去年的時候就帶著她的父母去了一次三亞旅遊。然而在去了之後,她媽還好,時不時的會跟著她去外面到處走走、看看。但她爸在去了之後,基本就沒怎麼去玩過,用他給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就是看了一看,也沒啥好玩的,下次不去了”。

在農村待了大半輩子,或許在他看來,再好的地方都不如他的那一畝三分地吧。


一齊趣旅行


提這種問題有意義嗎?人家生活在青石板上辛苦創造過工業奇蹟,如果老了沒有生活保障去喝西北風嗎?老人拿點養老金只能坐在家裡等死嗎?城市人出去看看祖國大好河山是振興國家旅遊業,促進社會消費也是一種偉大貢獻!如果人人死死攥著鈔票不花出去,社會經濟有活力嗎?懂嗎?

農村人生活在黃土地上,本身和山山水水相連在一起,田園風光盡在眼中,說實話旅遊對農村老人而言沒多大吸引力。城鄉格局不同,社會分工決定了勞動報酬分配形式不一樣,坦率地說吧!土地和糧食收益就是農村人養老資源,朝朝代代都是如此,老子幹不動了兒子種,兒子幹不動了孫子種,這就是歷史傳承,不種糧就沒糧吃!誰能顛覆呢?


雨花石284479641


不交養老保險費要養老金就是無賴!


手機用戶56222324491


城裡老人宿在鳥籠裡,看到的世界是燈紅酒綠,水泥鋼筋大碉堡,汽車飛機呼呼嘯,看不到自己吃的糧食,水果,是否韭菜是麥苗,故去農村旅遊見識見識莊稼。農村老農好不容易去趟城市,結果走路要一段三等綠,噪音滿天響,受不了,還是回農村自力更生好。


大媽吃一斤


問題提的有點幼稚,誰有錢還裝孫子呢?我在湖北十堰,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每月補貼六七十元,往往都要勞作才能減輕兒女負擔,除非兒女收入不錯才能出去旅遊。城裡退休的從一千多到萬八千不等,四線小城退休金每月四五千以上就很愜意了,夫妻倆月收入一萬多,出去轉轉屬正常。


漢水聽濤60779751


我們農村人不傻,歷代皇帝也有不少出自農民,旅遊,一線城市買房,兒女進高等學府,養二奶,包三奶,都想,就是錢不允許,沒有經濟來源,沒有過硬靠山。這就是農民,希望你們不要再壓迫農民了。


user9332514409344


說這種話比放屁還不值錢,成里老人愛旅遊,不見農村老人。我問你個好瞎逼逼的小編:城裡人有錢,農村老人有錢嗎?城裡人沒事幹,農村老人有空嗎?城裡人有車有條件,農村老人有什麼?你提這個問題腦子沒進水的話頭也披驢踢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