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子線到底多長合適?

愛釣魚的小四川


釣魚是一項戶外娛樂運動,不但可以放鬆心情,緩解疲勞,強身健體,還能在觀賞美景,呼吸新鮮空氣,和魚搏鬥之後享用到美食。這也是現在許多人喜歡釣魚的原因之一。



有些釣魚新手,只知道竿、線、鉤、漂的搭配,但不知道具體應用到實際作釣當中,結合水情、魚情如何來選擇調整搭配方式。比如今天的問題:子線到底多長合適?下面,我來詳細的解答一下。

子線的長短,要根據做釣魚體的大小和浮漂的調釣方式,來進行合理的搭配。

比如我們在野外垂釣一兩左右的小鯽魚時,子線可以用到10至15釐米左右。在垂釣2~5斤的中等個體魚時,我們的子線可以用到25~30釐米左右。在作釣較大個體的魚類,比如20斤,甚至100斤的魚類時,我們的子線,應該在50釐米以上,甚至一米以上。


總體來說:釣小魚子線短,釣大魚子線長。正常的子線長度是雙子線的總長度,要大於魚體的長度。為什麼這樣呢?主要是因為在垂釣時,一鉤掛在嘴上,一勾掛在魚身或魚尾上,由於子線較短,魚在掙扎擺頭時,容易造成斷子線,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魚體越大,呈現的動作越大,遊動時帶動的水流越大,所以造成的水底子線動作越大,導致水面上浮漂的假動作就越大。越長的子線,越能過濾這些虛假動作。

由於作釣水域水流過大或小魚鬧鉤嚴重時,我們必須要釣跑鉛。因為跑鉛是鉛墜到底,所以損失的信號比較大,此時我們為了提高信號的傳遞,在釣跑鉛時,子線應該縮短至10釐米以內。這也是釣友們常說的:正常釣,子線長;跑鉛釣,子線短。


建議釣魚新手朋友們,多學習,多練習,在具體作釣過程當中,結合不同的水情、魚情,多進行實地的操作研究,才能使釣技有一定的提高。

釣無定律,我們還要在具體做的過程當中,根據當時的水情、魚情、溫度、氣壓等各種相關因素,來合理的調整我們的垂釣方式,才有可能獲得比較滿意的魚獲。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看法和更好的垂釣方式,請在下方回覆,謝謝。


悠然小釣


子線的長度沒有固定標準,大致的範圍是在30公分至2米(對摺前)。正常的情況下垂釣綜合魚情子線的長度一般是在40公分至60公分之間。

子線長短對釣魚的影響

子線越短越不容易出現纏繞的情況,但是子線太短會造成鉛墜更靠近窩點,魚在窩點裡遊動的時候有較大的可能性觸碰到鉛墜導致浮漂出現假信號,另外在黑坑垂釣回鍋魚和老滑魚的時候,鉛墜離窩點太近容易引起魚的警惕心,導致魚不敢進窩。

很多釣魚人認為子線越短靈敏度越高,其實這是不對的。子線的長度只要在60公分(對摺前)之內,靈敏度不會有明顯的差異,如果子線的長度達到80公分(對摺前)就有可能對靈敏度產生一些影響。

子線越長,在鉤餌入水之後子線的擺動幅度越大,誘魚的效果也越好,但是鉤餌沉底的速度會減慢。另外,子線越長魚的警惕心越低。

根據魚情來選擇子線長度

根據子線長短的特點,我們就可以根據具體的魚情來選擇子線的長度。基本的原則是釣小魚用短子線,也就是30至40公分,綜合魚情使用中等長度的子線,也就是50至70公分,釣大魚用長子線也就是80至120公分,黑坑釣大魚需要儘量夠遠的時候可以使用超長子線,也就是120至200公分。

釣小魚由於子線比較細,所以使用短子線能夠減少纏線,釣大魚子線較粗,即便使用較長的子線也不容易纏線。

另外,小雜魚嚴重鬧窩的時候要使用短子線,因為短子線擺動幅度小,沉底速度較快,能夠避免小雜魚在水面附近對鉤餌進行攔截。釣浮以及釣行程的時候應該使用較長的子線,因為長子線擺動幅度大,鉤餌下底的速度慢,更有利於誘魚和抓離底接口。


眼鏡哥說魚


子線的長短根據魚情還有就是個人習慣調節。

根據魚情

短子線靈敏度相對較高,在魚口輕弱時候建議使用增加一點靈敏度,由於短信號傳遞的更快。

冬季溫度低魚的身體在低溫下僵硬,開口小力氣小,短子線可以提高浮漂的靈敏度,適合使用。

釣小型魚使用短子線,魚小終歸力氣小長的子線浮漂信號損失過多小信號無法看到。

長子線在釣行程中需要使用因為需要餌料慢速下降方便魚截口。

釣大魚使用相對短子線長子線的拉力更大,大魚力道大使用長子線不易切線跑魚。

長子線的優點

雙餌擺幅較大、到底時間長、隱蔽性好,拉力值較大。釣大魚、魚口少,魚吃口比較謹慎的時使用長子線,增加擺幅,誘魚魚截口。子線長鉤餌到鉛墜的距離較遠增加鉤餌的隱蔽性。

短子線的優點

雙鉤餌擺幅小,鉤餌到底快可以避開雜魚。信號傳遞遞的快。出口真實,使用短子線可以快速傳遞中魚的信號,釣鯽魚使用短子線不會發生纏線。


老五釣魚筆記


二、黑坑中子線長度為30公分左右為宜。特別是在釣頭水魚時,經過合理的調釣會使鉤餌下襬速度降緩時間長,更好的形成霧化帶。增加誘魚效果。

三、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在黑坑限竿主線長,但沒有說子線長度。有些釣友把子線加長,甚至長到1米。這樣做是為了釣的更遠。

還有在使跑鉛、垂鉛、小雜魚鬧窩嚴重時,建議子線長度為10公分左右,能夠增加浮漂的靈敏度和鉤餌快速到底。

四、在使用pE線(俗成大力馬)當子線使用時,建議長度為10一15公分,大長會使線纏線、打結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子線的長度多少,是和你所垂釣的水域、魚情、要求等分不開的。合理的使用不同子線的長度會使你魚貨更好。個人見解請指正。


釣魚老趙


可以根據魚體大小和魚口大小來調整子線長。下文所說的子線長度都是對摺後的長度。

子線的長短。主要對釣魚有以下2個影響點。

1、靈敏度。

子線越長靈敏度越差。子線越短靈敏度越好。

2、鉛墜影響魚兒的吃口。

先說根據魚體的大小來調整子線長短。魚體型越大,子線越長。最好子線的長度大於魚兒在水中的高度。

說人話。就說不要讓鉛墜撞魚的頭。以免產生虛假信號。提竿無魚。同時也會驚嚇水中的魚兒。

反過來,子線長短合適也讓魚兒更安心的吃餌。還是不會撞頭!!!

靈敏度!

如果在調高釣低的情況下。其實長短子線對靈敏度的影響不大。主要是子線彎曲的時候。

長子線更鈍。很多朋友都遇到過不停的上拉浮漂,浮漂還是原來的2目不變就是調釣不合適。子線彎曲太大的緣故。

在同樣的調釣前提下。子線越短,魚兒就食傳動到鉛皮座,從而拉動主線,影響浮漂,產生漂相的時間也就越短。

所以釣小鯽魚、輕口、冬季釣鯽。子線可以10到15cm左右更好。

市面上一般的成品子線雙鉤的長度 一般都是43到50cm的總長,對摺後就是20cm左右的長度。

這個是一個很適中的子線長度。

總體原則,魚體型越大,子線越長。魚體型越小子線越短。

魚口大、猛子線越長越鈍出口越真實。魚口輕子線越短越靈敏。出口有力!

最後,長子線下襬幅度大,誘魚效果更好。短子線到位快!可以很快到底避免中途截口。


鉤癮


子線多長合適?一個很籠統的問題,一般老釣友不會去問。根據季節、魚種、魚情、釣法其子線長短是多變的。既然有釣友提出,咱也就做一個簡單的回答(只針對野釣)。

1.季節冷時:魚開口輕,主要釣法為底釣。適用子線長度為15-25釐米,這種不長不短的子線,即能減輕由於子線過長引起浮漂出口變小,又不改變鉛墜到位後子線的擺動幅度,從而更好的出口和誘魚。

2.環境適宜魚開口好時:主要釣法為釣底。針對鯽魚等小型魚,適用子線為10-15釐米。短子線能減少擺動,使餌料快速到底,從而使魚更快就餌。針對鯉草等中大型魚時,適用子線一般有兩種:短子線,要求雙子線總長,不超對象魚體長三分之二;長子線要求雙子線總長超出對象魚體長20公分。具體使用長度根據對象魚體長而定,這樣使用主要防止雙釣搭橋引起斷子線。

3.魚群離底或上浮時:主要釣法為浮釣。適用子線長度為35-50釐米,這種長子線擺動幅度大,餌料下沉慢,能更好的引起釣層魚接口。如釣大體形魚參考2中大魚長子線用法。

4.大風浪或走水嚴重時:主要釣法為跑鉛釣。適用子線小魚為5-10釐米,大魚為10-20釐米。這種短子線相對長子線來說失口輕,浮漂放口大且快,相對靈敏且中魚率高。

以上為個人在,野釣中常遇的四種情景,做的一個小解析。不對不足之處,敬請廣大釣友們,評論留言補充指正!

老套路,祝廣大釣友們:用對子線,釣多大魚!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用,給個關注點個讚唄!


大王的釣魚日記


這位釣友你好,子線長短的選擇應該根據具體魚情來進行選擇。因為本人只玩野釣,在這裡從野釣方面給你個參考。

當我們在討論子線長短的選擇時,首先我們需要去明白長子線和短子線各自的優缺點。長子線的優點是能降低魚的警惕性,因為它下落的過程相對而言會更加自然,餌料到位慢,同時方便魚的離底接口,並且長子線的強度相對更強。短子線則更靈敏,擺動幅度小,到位快但是短子線相對強度稍差。

因此長子線更適合魚口較慢,魚體較大的時候應用。能夠讓魚放心的去吃餌。短子線則更適合魚口較快,魚體較小的時候應用。

一般我們在野釣鯽魚的時候,三十公分的子線對摺就可以了,如果發現餌料到底之前時不時有鯽魚接口,那麼可以將鉛皮上移,這也相當於加長了子線長度。如果釣鯉魚或者草魚的時候,60-100的子線長度對摺就可以,主釣草魚可以增大鉤距,鉤距20-50即可。採用跑鉛釣法時子線不宜過長,並且鉛皮到底之後要將杆子向後扯一下,其目的也是為了把躺底的子線抻直,增加靈敏度。暫時就想到了這麼多希望能幫到你。

歡迎各位釣友一起探討,不當之處也請釣友加以斧正。





牛城狙鯽手


秉承解答問題,儘量細緻,明瞭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子線到底多長合適?這個問題個人的觀點是可以根據當時的具體水情和魚情,參考長短子線的優缺點來選擇的。

實際上對於臺釣的子線長短並沒有什麼嚴格標準的,可以長一點也可以短一點,並不是一層不變的。我們想要清楚如何選擇子線的長短,我們就要知道子線長短的優缺點是什麼?

短子線的優點:

1,短子線更有利於魚兒吃口信號的傳遞。

2,短子線更有利於餌料迅速到位。

短子線的缺點:

1,魚兒進食比較小心。

2,由於餌料到位較快,不利於誘魚。

長子線的優點:

1,長子線能有助於魚兒放鬆警惕性,更大膽進食。

2,長子線有利於釣行程,誘魚效果好,更方便魚兒接口。

長子線的缺點:

1,信號傳遞不及時。

2,容易造成子線纏繞。

3,魚兒吃口輕時,浮漂信號不明顯。

基於上面這些因素個人對於題目的觀點如下:

根據魚兒生活的水層不同來選擇子線的長短

比如:我們釣底層魚時,比如:鯽魚和鯉魚等。我們可以選擇短子線,一般15-25公分看就可以了。

釣其它水層魚時,比如中上層魚種鰱鱅等,中下層魚種草魚和鯿魚等,我們的子線就可以選擇長一點。主要有兩個好處:

1,子線長可以加長餌料在水中持續下落的時間(釣鰱鱅我曾經見過老師傅80公分的子線)。

2,子線長可以適當調整鉤距垂釣不同的水層(有的雙鉤鉤距放到20公分以上)。

根據魚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子線長度

比如:釣鯽魚我們可以選擇15-20公分就可以了。由於鯉魚警惕性比較高,釣鯉魚時子線可以稍長一點,可以選擇15-25公分的子線。

根據魚兒的體型大小來選擇子線長度:

釣大魚選擇長子線,目的是長子線更自然,可以使大魚放鬆警惕性,更大膽進食。釣小魚用短子線,主要是因為小魚警惕性沒大魚高。還有就是短子線更有利於吃口信號的傳遞。

小結:

以上主要是根據魚兒體型及生活習性的不同來具體選擇子線的長度的。


臺釣之所以一直深受釣友們的喜愛,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臺釣釣法的多樣化,可以靈活應對不同的水情和魚情。

根據釣法的不同來選擇子線的長短

釣跑鉛時選擇短子線

走水現象是我們釣魚人常常遇到的,而跑鉛釣法是應對走水最好的辦法之一。但由於跑錢釣法較頓,為了信號更能快速及時的傳送到浮漂上,這時我們就可以選擇短子線來應對。但釣跑鉛具體多短,個人的常用選擇是這樣的:如果窩子裡的小魚居多,我就10-15公分左右,如果大魚居多我就15-20公分左右。

釣行程時選擇長子線:

如果我們在垂釣中上層魚種,或者底層魚上浮的時候,這時我們就可以適當加長子線的長度,這樣選擇的好處是:可以抓接口及判斷魚層的具體位置。

小結:

另外,在魚兒活性高時選擇短子線,魚兒活性低時選擇短子線。釣快魚使用短子線,慢魚選擇長子線。水深選擇長子線,水淺選擇長子線等等,這些都是通過利用長子線和短子線的優缺點具體選擇的。

引申一點:

對於長子線,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子線纏繞。以下幾點是可以降低子線纏繞的幾率:

1,拋竿儘量用“蕩”的方式。

2,提竿不易大力提竿。

3,子線加裝防纏繞豆(不過這種方法我只能說有效果,但效果不是很大。因為我就曾經買過這樣的子線線組)

4,鉛墜的地方,儘量修剪圓滑。

寫到最後:

對於怎麼選擇子線的長短,我們可以在瞭解當時魚情和水情的情況下,依據短子線和長子線的優缺點來選擇的。正確的選擇子線的長短是有助於提高中魚率,增加漁獲的。

碼字不易,如果您感覺我說的不錯,就請點個贊,添加個關注唄!我會繼續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謝謝您的閱讀。


石頭釣魚記


綁鉤時子線的長度,需要根據所釣的對象魚,還有當時的水深和魚情等因素來確定。

首先我們要確定自己釣什麼對象魚。比如我們釣小鯽魚時,使用1到3號鉤袖鉤,大鯽魚時,用3到4號袖鉤,釣鯉魚和草魚時,則用7號以上伊勢尼鉤。在隨著魚鉤選擇的不同時,所用子線的長度自然也就同了。我們在不考慮其它因素的情況下,而只考慮魚體大小的情況,總結的綁鉤時子線所用的長短,可以做為參考。

我們在釣小鯽魚時,打頻率相對比較高,所以要求魚餌入水和下水的速度都有比較快,並且要求浮漂反應靈敏,信號要準確,因此子線用的比較短,一般子線長度在8到12公分左右。我自己經常用這樣長度的子線,效果是非常不錯。我也和較長的子線相對比過,顯然也能上魚,不過速度上就明顯的慢了些。所以釣小鯽魚子線長度在8到12公分還是是比較合理的。

在我們釣大鯽魚是子線的長度為15到20公分,這裡的大鯽魚,一般是指三兩到一般斤的鯽魚。雖然野生的鯽魚要到一斤的不多,但在黑坑中也有許多工程鯽,有的能到兩三斤。如果要釣這樣的大鯽魚,子線的長度就需要適當的加長,我自己習慣使用的子線長度為15到20公分。因為長子線釣相對大個體的魚,效果確實要優於短子線。


天府南門大美仁壽


我以前也對子線長度這個問題有所疑問,後來解決了,下面就說一下我平時釣魚用的子線搭配,還是比較實用的。

首先說一下我的子線長度

我的子線長度是根據釣的魚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一般釣小魚用的比較短,釣大魚用的比較長,下面是具體組合:

釣鯽魚:我用的子線下鉤最長是12cm,上鉤是10cm,兩個鉤間距是2cm,差不多一個半鉤間距,野釣鯽魚調漂調成,兩鉤躺底,遇到頂漂基本上都會中魚。

釣草魚:釣這種大個體的魚,我用的子線長度下鉤是19cm,上鉤是15cm,兩個鉤間距是4cm,差不多是兩個半鉤間距,調漂我一般也調的比較頓,兩鉤躺底,遇到黑漂或者魚拖著漂走基本上都會中魚。

這是我平時釣魚的組合,不非得完全一樣,掌握一個原則,小魚基本上在10cm左右,大魚20cm左右就可以了。

說一下我對子線長度的認識

我用上面的子線組合,釣起魚來還是比較舒服的,漂相也比較明顯,原則上面也講過了,下面說一下原因,釣小魚,像鯽魚之類的,子線不能太長,如果太長魚吃鉤之後好長時間浮漂也沒什麼反應,容易錯過最佳提竿時間,而且釣小魚一般都直接飛魚,太長的子線很容易打結,按照我平時的習慣一般是10cm左右,最長不超過15cm。釣大魚用長子線是為了降低魚的警惕性,一般大魚吃餌都比較謹慎,給大魚留夠足夠的吃餌空間,一般我都是用20cm左右,不超過30cm。

以上就是我平時用的子線組合,如果是釣魚新手可以根據我的組合,自己綁一套子線試用一下,效果應該是可以的,我也談了一下我對子線長度的認識,新釣魚可以根據這個結合當地的釣魚資源靈活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