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國志翻譯·魏書·劉放傳


三國志翻譯·魏書·劉放傳


劉放傳,劉放字子棄,涿郡人,是漢代廣陽順王的兒子西鄉侯劉宏的後代。曾任涿郡主簿,被舉薦為孝廉。遇到世事大亂,那時漁陽人王松據守著當地領土,劉放前去投靠。太祖攻克冀州,劉放勸說王松說:“過去董卓倒行逆施,英雄同時起事,擁兵自立,擅自發號施令,只有曹公能夠拯救危亂的局面,擁戴輔佐天子,尊奉朝廷的辭旨討伐罪逆,所向披靡。就說袁紹、袁術那麼強大,守,守不住淮南,戰,在官渡大敗;曹公乘勝前進,勢如席捲,必將掃清河北地區,威權與刑罰已經結合,事情的大勢就顯現出來了。快些到達的總會得福,落後臣服的先就要滅亡,這是等不到整天奔走趨赴就會到來的時運。過去黥布放棄為王的尊貴地位,執劍歸依漢朝,確實是懂得興盛衰敗的法則,明瞭歸依叛離的命運的舉動。將軍您應該投身於曹公,把自己的命運交付給他,用優厚的禮物去與他結交。”王松照著他的意見去做了。恰逢太祖在南皮縣討伐袁譚,寫信召喚王松,王松獻出雍奴、泉州、安次三城,歸附了太祖。劉放替王松寫了答覆太祖的信,文辭很是華麗。太祖既很讚賞,又知道了他勸說王松的那番議論,因此徵召了劉放。

建安十年(205),劉放與王松一同到了太祖那裡。太祖十分高興,對劉放說:“過去班彪歸附竇融,才有了竇融帶著河西歸附漢朝的功勞,現在的事和它多麼相似啊!”隨即讓劉放參司空軍事,後歷任主簿記室,..陽、..臿、贊縣三縣縣令。魏國建立之後,劉放與太原人孫資都作了秘書郎。從前,孫資也歷任過縣令、參丞相軍事。魏文帝即位後,劉放、孫資轉為左右丞。幾個月後,劉放調任為縣令。黃初初年(220)朝廷改秘書為中書,讓劉放做中書監,孫資做中書令,每人都加官為給事中;劉放被賜爵為關內侯,孫資為關中侯,於是二人開始掌握機密。

黃初三年(222),劉放晉爵為魏壽亭侯,孫資為關內侯。魏明帝即位後,二人尤其被寵信重用,一同被加官為散騎常侍;晉升劉放的爵位為西鄉侯,孫資為樂陽亭侯。

太和末年(233),吳國派遣將領周賀從海路到達遼東,對公孫淵進行引誘招降。明帝想從半路攔截討伐周賀,朝廷中的多數認為不可以,只有孫資決斷執行這一計策,果然大敗吳軍,孫資被晉爵為左鄉侯。劉放善於起草文書,武帝、文帝、明帝三朝的詔書命令凡是有所揭示諭示的,多數都是劉放所撰寫。

青龍初年(233),孫權與諸葛亮聯合,想一起出兵侵犯魏國。邊境上的偵探得到孫權的信,劉放就改變了其中的辭句,往往抽換了原來的本文,卻能使文句符合,將信送給徵東將軍滿寵,讓他作出想要歸附於蜀的樣子,將孫權的信封好讓諸葛亮收看。諸葛亮把信傳給吳國大將步騭等人,步騭等人拿著信去見孫權,孫權擔心諸葛亮懷疑自己,竭力為自己辯解。這一年,劉放、孫資都加官為侍中、光祿大夫。

景初二年(238),遼東平定後,因為參與謀劃的功勞,二人各自晉升爵位,封在本縣,劉放為方城侯,孫資為中都侯。這一年,明帝病重,想任命燕王曹宇為大將軍,加上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共同輔佐朝政。曹宇性情謙恭良善,陳述誠意堅持辭讓。明帝召見劉放、孫資,到了臥室裡面,明帝問道:“燕王為人處世就是這樣的嗎?”劉放、孫資回答說:“燕王實在是因為自己知道不能擔當這麼大的責任的緣故罷了。”明帝說:“曹爽可以代替曹宇嗎?”劉放、孫資隨即表示贊成,又竭力陳述應該迅速召回太尉司馬宣王,以維持護衛皇室。明帝接受了他們的意見,隨即給劉放黃色專用紙讓他書寫詔書。劉放、孫資出去後,明帝的主意又有變化,下詔制止宣王不讓他來。不一會兒又召見劉放、孫資說:“我自己要召回太尉,而曹爽等人反讓我止住他,幾乎敗壞了我的大事!”命令他們再次書寫詔書,明帝獨獨宣召曹爽和劉放、孫資一同接受詔書命令,終於罷免了曹宇、夏侯獻、曹肇、秦朗等人的官職。這時太尉司馬宣王也到了,走近明帝的臥床接受詔令,事後明帝去世。魏齊王曹芳即位後,因為劉放、孫資決定了關係明帝身後的重大謀劃,給他們增加封邑三百戶,劉放連同以前的封邑達到一千一百戶,孫資是一千戶;又封二人各自一個兒子為亭侯,次子為騎都尉,其餘各子都是郎中。

  正始元年(240),再為二人加官,劉放為左光祿大夫,孫資為右光祿大夫,授金印,佩紫綬,禮儀與太尉、司徒、司空三司相同。正始六年(245),劉放轉任驃騎將軍,孫資為衛將軍,二人兼任中書監、中書令仍同以前一樣。正始七年,又封二人各自一個兒子為亭侯,二人因年老退位,以列侯的身份在朔望的時候接受朝見,位居特進。曹爽被誅殺後,又讓孫資擔任侍中,兼任中書令。嘉平二年(250),劉放去世,諡號為敬侯。劉放的兒子劉正繼承爵位。孫資又退位回居宅第,授為驃騎將軍,轉任侍中,照舊為特進。嘉平三年(251),孫資去世,諡號為貞侯。孫資的兒子孫宏繼承爵位。劉放的才智計謀優於孫資,而自我修養不如孫資。劉放、孫資既善於秉承順從主上的意旨,又從來沒有明顯地議論過朝政的得失,壓制辛毗幫助王思,因此受到世人的譏評。然而他們還是能夠時常順著眾大臣的諫諍,扶助、贊同他們的意見,並時常秘密地陳述朝政的損益之處,而不是專事引導阿諛之言。到了鹹熙年間,開設五等爵位,因為劉放、孫資在前一朝功勳顯著,改封劉正為方城子,孫宏為離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