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滑縣木版年畫》

滑縣地域廣闊,文化底蘊深厚,各類民俗事象繽紛多彩。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傳承發展著一個獨樹一幟自成體系的手工藝術精粹《滑縣木版年畫》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

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滑縣木版年畫》

▨ 風格 滑縣木版年畫具有自己的風格在形式上、內容上、印製上、色彩上,搭配分明,吉祥喜慶氣氛濃郁,畫面生動完美。

▨ 內容滑縣木版年畫,線條流暢,大膽誇張,構圖飽滿,形象鮮明。與蘇州的桃花塢、山東的濰坊、廣東的佛山、河南的朱仙鎮這些著名的年畫相比,它寓意更深刻,色彩更分明,表現更強烈,做工更原始,畫面更淳樸。

▨ 歷史滑縣木版年畫產生於明武宗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主要分佈在我縣東南部的慈周寨前二村、前一村、林頭村老店鄉的馬蘭集和八里營鄉關寨村等10多個村莊,以前二村、馬蘭集的年畫最富盛名。

其主要作品有:全神圖,高142公分,寬75公分,主神72位,以三皇、佛祖、玉帝、千手觀音、泰山老奶、觀音、關公為主要人物及土地、雷神、田祖和侍人等共為79像。家族族譜版畫有崗叉樓、榮花樹、十名義、八名義古版畫面10餘種。扇面版畫多以戲曲故事、山水畫為主,古版大多已流失,現有不到十種。

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滑縣木版年畫》

▨ 五神像圖高90公分、寬60公分,又分大五像、大四像、大三像、大二像、大天像等。主要突出玉皇大帝、送子觀音、田祖、文財神、武財神關公等,版面複雜而清晰優美,神像威武、莊肅並配以八仙對聯,更顯神威。

▨ 鍾馗捉鬼 高69公分,寬40公分,該幅版畫粗獷豪放,誇張而富有美感,一直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 文武財神高45公分,寬27公分,文財神比干,武財神關公兩尊並坐,配有“馬過五關想漢主,花開三月思桃園”對聯,充分表達了群眾對關公的崇拜和信仰。

滑縣木版畫用料講究,版面均用上等梨木板材;繪製原為蠟紙現今改用宣紙。製作工具有大中小刻刀,刷子、摚子、排筆、毛筆等。一幅版畫需經定稿粘貼、雕刻印刷、繪畫等工序。

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滑縣木版年畫》

▨ 定稿粘貼選定設計圖案,將圖案在宣紙上用燃過的香頭或粗鉛筆進行繪製。將繪製好的圖案牢固平整的翻貼在事先準備好的梨木版上。

▨ 雕刻印刷雕刻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技術要求嚴格精細,通常採用陰陽兩種刀法。先將雕刻後的版面打掃乾淨,塗灑少許清水,稍時便塗刷上墨,並將印墨或印色塗刷均勻,然後試印數張取得好的效果後,即可大量印刷。

▨ 繪畫繪畫是木版畫的關鍵工序。印刷後的圖稿,便可直接繪畫。繪畫時工序繁多,要求認真精細,手法採用陰陽色調,顏料以大黃、大紅、大綠、硃紅為主,用水稀釋調和;精細部分使以工筆、水墨、色彩搭配嚴謹分明。

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滑縣木版年畫》

滑縣木版年畫內容豐富、藝術風格獨樹一幟自成體系。從僅存的一張帶有滿文文字的《三像》版畫墨樣中,足以表明它在歷史上的開放與極盛。它均為手工製作,用料作工嚴格講究認真,作品和人民群眾生活習俗息息相關,能夠長期保持不變質、不褪色具有一定的收藏觀賞價值。滑縣木版年畫是農耕文化的反映,對於研究我國農耕社會的發展以及民俗風情、意識形態等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歷史悠久是傳統手工技藝中不多見的絕技絕活,堪稱藝術珍品、華夏瑰寶不可失傳,所以它具有重要的搶救、保護、傳承價值。

滑縣木板年畫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主席馮驥才先生說過,滑縣木版年畫是民間文化遺產的一個驚人發現,是半個世紀以來新發現的中國古版的畫之鄉,是在藝術上完全獨立的年畫產地,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存。目前,滑縣木版年畫已入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