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清末民初赤峰街晉商鉅富“元隆張”形狀

在清朝至民國之時,排在赤峰街晉商之首的是曹家和張家,兩家是老鄉,祖籍都是山西省太原府太谷縣。張家累世經商,在當時的北京城擁有幾家商號。他們看好烏蘭哈達集(原赤峰街)的經濟前景,故此於乾隆晚期,約為十八世紀八九十年代,獨家投資,在當年赤峰街最繁華的商業區頭道街偏西路南開設燒鍋元隆號。該燒鍋兼營米麵糧油,請那時的職業經理人擔任掌櫃。掌櫃每隔二三年回太谷一次,向張家送交清單和應得紅利。張家也經常派人來赤峰檢查工作。曾經開創元隆號燒鍋的“廣”字輩的張氏先祖,是在來赤峰病故的,靈柩運回太谷老家安葬。如是往來達數十年之久。

清末民初赤峰街晉商鉅富“元隆張”形狀
  • 山西太谷縣

約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山西太谷縣一帶發生嚴重瘟疫,很多人被瘟疫奪去了生命。張家也難逃此劫,人死殆盡。唯有張永言一人,倖免於難,時年剛滿十四周歲。瘟疫過後,作為倖存者的張永言離開家鄉,前往北京。在北京居住了一年時間,又北上塞外,來到赤峰。二年後,張永言解僱了元隆號掌櫃的,自己既是財東又兼作掌櫃。

張永言在赤峰站穩腳根後,在元隆號對面(宴賓樓及其後院和西院)建起宅院,然後迎娶妻妾,傳宗接代。張永言一共生有五子:長子振遠、次子振堂,二人子承父業,全都經商;三子萬源、四子振古、五子振鐸,三人都勤奮讀書,並先後考中秀才。等到第三代文字輩,象張文琳、張文相、張文坦等人,也是或從事陶朱之業,或謀求詩書傳家。

清末民初赤峰街晉商鉅富“元隆張”形狀
  • 張家住宅

元隆張家實力雄厚,店鋪滿街。除元隆號燒鍋及其後櫃、元隆號東西棧房外,在張永言執掌家業時期還開設過萬源德燒鍋、西萬源德燒鍋、萬源德粉房、萬源噹噹鋪、萬源奎米店、萬源永、萬源堂藥店。張永言的子孫輩又開設過乾源泰燒鍋、德成泉燒鍋(和別人合股)、元恆潤錢莊、聚源店貨棧、德元恆(原名利升和)、德泰恆綢緞莊、聚源成綢布莊、元隆永茶莊、宴賓園、慶豐樓飯莊以及紙坊、線坊等。這些商號除錢莊、當鋪外,大部分是工商結合,前店後廠,故獲利頗豐。出於張家在商界的巨大影響力的緣故,所以先後有張文琳(字子衡)、張文相出任過赤峰縣商會正副會長一職。

張家在房產方面,除去各商號的眾多門面房及後院外,作住宅用的房產不下四十多處,房屋五百間。比較集中的有頭道街元隆老宅(張文琳將臨街的房子翻蓋成二層小樓,後改為慶豐樓飯店)和二東銜路北張萬源、張振遠、張振鐸的住宅及三東街張家五桂堂大院。

清末民初赤峰街晉商鉅富“元隆張”形狀
  • 慶豐樓舊址

元隆張家憑藉著自身的強大財力,修建了氣勢宏偉的“元隆墳”。此墳佔地二百四十畝,四周植有成行成排的樹木。在張文琳主政的時候,請石匠雕鑿了石人、石獅、石駝、石豬、石羊、石龜、石桌、石香爐等。又立碑一塊,記述“元隆墳”的購置與修建過程。裡面有墓穴二十座,大部為合葬墓,共埋葬著張氏家族四十八位先人。元隆墳在文革時期被當作“四舊”譭棄,變成了一片荒煙蔓草。

元隆張家有園田一處,當時人們稱之為“元隆伙房”。地址位於現在長青公園東南一帶,往南穿過長青街、鋼鐵街,直到解放街路北為止。原購置一百多畝,後被日寇強行佔去二十畝作飛機場,只剩下八十畝。園田北部有一院落,蓋房十六間。北房後有一果園,種植桃、杏、櫻桃、葡萄等。院落南面,種植著大片蔬菜。

清末民初赤峰街晉商鉅富“元隆張”形狀

元隆張家的鼎盛時期是1860年至1920年,等到民國十三年之後就日漸衰敗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驢大,在赤峰街仍不失為富戶人家。一入偽滿,張家已是日暮途窮,象一些破落的八旗子弟一樣,靠變賣家產渡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