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女兒“抑鬱”後,我是如何對待的

現在有一個名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大媒體,網絡。越來越多的被討論,這個詞就是"抑鬱症"。當新聞報道某某明星又自殺身亡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抑鬱症"這個群體。"抑鬱"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女兒“抑鬱”後,我是如何對待的


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我的親身經歷。

我離婚那年女兒剛滿10歲,那正是需要母愛的年齡。而我為了生活不得不把她留在了爺爺奶奶身邊,隻身南下廣州去開始了我的打工生涯,這一走就是7年,中途雖然寒暑假回老家看望過她,但終究是在一起的時間有限。

我知道父母的離異對她的打擊很大,但具體到什麼程度,我一無所知。對於我的離開她是有想法的,我那時覺得孩子還小,等她大了就自然會理解了。

終於在她17歲那年我去了美國並順利的把她帶到了我的身邊,當她再一次和我生活在一起時我覺得這些年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她在我眼裡和小時候的她別無二致,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書,上網。喜歡看宮崎駿的動畫片,安靜中帶著懶散,任性中帶點執拗。

讀完語言班,開始讀社區大學會計班,在那裡開始有了幾個新朋友.......像所有新移民一樣,按部就班的生活著,一切看起來歲月靜好。

轉眼大專很順利的畢業了,她以不錯的分數進入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會計班,只需要讀二年就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

為了方便她讀書,我們搬到了學校附近的地方,租住的地方到學校步行不用10分鐘,我也找了一份離得近的工作,方便照顧她。如果不出意外,二年後順利拿到畢業證,再找一份好工作是順理成章的事。

美國的大學很自由,女兒每天上下學,似乎在家的時間也很多,她的學習考試並不差,但她的笑容越來越少。

眼看著只差一年就可以完成學業了,突然有一天她對我說,她不想讀書了,想先工作。我很不理解,問她為什麼?是不是學習跟不上?她說不是,就是不開心,不想讀了。

我雖然很遺憾,但還是理解了她的感受,因為我自己也是新移民,知道適應環境需要一個過程,何況她這個年齡?所以,不久就和她一起去辦了退學手續。我對她說,不想讀就先不讀吧,什麼時候想讀了再讀。因為對我來說,她的快樂比學業重要。

不久後她找到了一份會計工作,但她似乎並不開心,每天憂心忡忡。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她非常害怕接聽電話,一聽到電話鈴聲響起就緊張,有時緊張的話都說不利索,有電話恐懼症。

我一聽,完了,這可如何是好?不喜歡接聽電話怎麼可能適應辦公室的工作?

與此同時,她越來越變得孤僻,自私和懶惰,什麼也不想做,甚至連週末和我一起出去買東西都沒興趣。我很無奈和沮喪,開始懷疑我這些年的努力是否值得?

女兒“抑鬱”後,我是如何對待的


直到有一天她對我說:"媽媽,我懷疑自己可能是有了抑鬱症"。我大吃一驚,在此之前,我從沒想到這個詞會和我有什麼關係。在我看來,我們家是不可能有這種情況發生的。因為我們家的人幾乎個個性格開朗,樂觀。而那時我對抑鬱症的瞭解僅限於這個詞的表面詞意,那就是,抑鬱的人就是想不開,心太窄,只要樂觀開朗就不會得抑鬱症。就算有了,想開點,樂觀點就會好起來。

那以後,我既擔心又愧疚,我覺得她現在的一切都與我的離婚是分不開的。父母的過錯卻由她來承擔。

好幾次我想以我的方式來幫助女兒趕走"抑鬱症",我講笑話,鼓勵女兒,希望她變得開心。可每次都是事與願違。她說"你根本就不瞭解我,你也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抑鬱症"!

我為了瞭解什麼是抑鬱症,開始瘋狂地查資料,看各種有關的文章和視頻。還和女兒一起看了日本的電影《 丈夫得了抑鬱症》,瞭解作為抑鬱症患者的家人有多重要,同時也學習親人之間的相處藝術。

在女兒工作一年後徵求我的意見,提出想回國休息一年時間,同時確診一下她的病情。她的提議得到了我的支持。儘管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支持她休息那麼長的時間,但我覺得這是正確的選擇,我們必需要面對和解決這個問題。

她回國後看了心理醫生,做了二個療程的心理疏導。好在醫生確診她只是有了抑鬱的先兆,還沒有到抑鬱症,所以,也不用吃藥。

一年後她回美國換了工作,她的電話恐懼症也奇蹟般的好了。現在的她工作和生活都走上了正軌。

但這件事後,我對抑鬱症有了全面的認知。開始提醒自己,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很慶幸,在女兒痛苦和迷茫的時候能夠把真像告訴我。當她需要支持的時候我能在她身邊支持她。

也很感謝女兒能正確地面對自己,積極的尋求幫助。當我們自己解決不了問題時就應該把一切交給專業人士來處理。

如果當初她隱瞞了自己真實的感受,選擇製造開心的假象。或者,當我知道情況後一味的指責她,那後果都不堪設想!

現在,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抑鬱症患者和有抑鬱症傾向的人也越來越多,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來關心他們,特別是他們的家人,有時侯,一句話可以挽救一個人,一句話也可以毀掉一個人。千萬不要讓你的親人和朋友死於你的無知!


女兒“抑鬱”後,我是如何對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