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北京通州:同心共戰 疫情之下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

如今,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與以往大不一樣,但是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因為它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一個精神符號,激發著內心深處向善的力量。在疫情當下,通州各個街道積極傳承雷鋒精神,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動員社區居民志願者參與,共同守護家園平安。在這場戰疫中,居民志願者們無私奉獻、友愛互助,他們是新時代“雷鋒精神”的傳承者和踐行者,他們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彰顯社會的責任,助力著這場戰疫的勝利。

“疫情下的社區”

用鏡頭記錄戰“疫”

北京通州:同心共戰 疫情之下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

志願者為居民測量體溫

龔伯林是荔景園社區的一位普通居民,但他有一個一點也不普通的愛好——攝影。多年來,他一直熱衷於用自己的鏡頭去發現、感悟生活中的美好。此次,龔叔叔用他獨特的視角,將鏡頭對準了“抗疫”戰線的人們,定格真善美,真實地記錄下這場全民參與、社區總動員的戰疫行動。

在他的鏡頭裡,有堅守崗位、巡邏排查的社區工作者;有奮戰前線、捐物捐款的黨員同志;有不辭辛勞、甘於奉獻的愛心志願者;也有盡職盡責、拼搏努力的下沉幹部......一幀幀、一幕幕,因為畫面中人物的感情、“愛心攝影師”的感情,讓照片充滿了溫度,無比動人。

“助人自助”

社區阿姨為老朋友們疏導情緒

紫荊雅園社區的方玉蓮阿姨今年68歲,天生一副古道熱腸。她身體很好,精力充沛,說話快人快語。春節前夕,方阿姨參加社區居委會組織的 “老年樂”活動,擔任老年樂班委會班長,和活動主持人何秀琴老師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疫情發生後,方阿姨主動聯繫何老師,討論老年人面對疫情的心態,不僅讓自己的心態放輕鬆,也用自己的樂觀去感染朋友們。她每天在居民群裡問候大家,對感覺煩悶的居民朋友進行開導,給大家發一些積極陽光的鏈接,疫情知識、養生健體、開心娛樂等,讓大家樂觀面對,樹立信心。

社區裡有一位82歲的獨居老婆婆格外需要人照顧,方阿姨經常打電話問候老婆婆,告訴婆婆可以隨時給她打電話,遠親不如近鄰,有事自己能很快趕過來。婆婆說自己的兒女不在身邊,這麼多年沒人來探望過她,希望疫情過去之後能常來往。

方玉蓮就是這樣一個人,她把老年人的事當成一個事業來做,願意親力親為地為社區居委會、為身邊的老年人,尤其是一些獨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雪中送炭”

居民為社區捐贈口罩

北京通州:同心共戰 疫情之下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

居民為社區志願者贈送口罩

疫情防控工作中,口罩是工作人員最基礎的“盾牌”,面對社區對口罩的大量需求,紫荊雅園社區居民畢永偉自費購買了100只一次性口罩,贈送給社區居委會,緩解了工作人員口罩緊張的壓力。畢永偉表示:“身為社區的一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與大家一起攜手抗疫是我的心願”。

“弘揚正能量”

在職黨員情真意切呼籲居民冷靜面對

“作為黨員志願者,我參與社區執勤就是想盡一點自己的力量,多多少少能給社區居民傳遞一些正能量,帶去一些安全感,希望大家不要傳播恐慌的情緒了。”當社區居民在微信群裡爭論快遞車該不該進社區的時候,牡丹園黨員志願者劉國棟主動發聲,真誠地安撫著大家,引導大家積極思考問題。

1月底,疫情爆發以後,牡丹園小區第一時間招募社區在職黨員,開展疫情志願執勤,劉國棟就是第一批響應參與的黨員志願者。他每天頂著寒風在小區門口執勤,每次3個小時,有時一個崗兩個人,有時只有他自己。每天一回到家,孩子開心地跑過來要抱他,他卻只能讓孩子躲開,然後玩兒命地給自己“消毒”。

當問到他害不害怕的時候,他說:“說一句心裡話,每次去值班的時候都害怕,而且怕的要命,因為我做不到未卜先知。”但這些害怕沒有阻礙他全身心投入到志願服務中,測量體溫、溫情提示、引導登記,社區門口能經常看到他的身影。劉國棟只是一位普通的在職黨員,卻用溫情和堅守築起了牡丹園的防疫“紅色長城”。

“共守家園”

居民志願為單元樓門消毒

北京通州:同心共戰 疫情之下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

居民志願為單元樓門消毒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已經進入到關鍵時期,為進一步加強社區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紫荊雅園社區關心社區消毒情況的熱心居民主動提出建議,由居民自行對社區樓門開展消毒殺菌工作。通運街道辦事處瞭解到熱心居民的提議,大力支持,立即為志願消毒的熱心居民們提供了84消毒液、噴壺、手套等物資。截止目前,已經有24名居民開始了志願消毒工作。

“特別是大門口,樓梯的把手,一定要仔細點。”在消毒的過程中,志願者用心地提醒家人仔細消毒,不留任何死角。有的人通過小視頻向身邊的鄰居傳遞著消殺後的安全環境信息;有的人通過文字簡潔明瞭地記錄了消殺時間;還有的人鼓勵自己家的孩子參與消殺工作。志願者們表示:我們不為名,不為利,只是為了鄰里和自己的安全貢獻一點兒微薄的力量。

小巷管家巡小巷

義不容辭助聯防

水仙園社區的孫桂珍是一位退休教師,一輩子站在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的同時也時刻謹記自己的黨員身份,不斷提升自己的覺悟。退休之後,孫桂珍積極參與社區志願工作,在社區的推薦下,成為了社區小巷管家的帶頭人。

在防疫工作中,她與小巷管家們一起,每天出現在街巷中,佩帶著紅袖標和胸牌,他們在數九寒天中,頂寒風、踏積雪,走在街巷上,巡視著每一個角落,注視著每一處環境衛生情況。

北京通州:同心共戰 疫情之下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

孫桂珍冒雪執勤

孫桂珍趕上過北京最大的一場雪,也趕上過寒風瑟瑟的時候,但是她從沒叫過苦,更沒喊過累,只是默默地做著一個社區志願者在抵抗疫情時能夠做的事情,有人孫桂珍問當時是怎麼想的,她的回答樸實又令人感動:“我是黨員,又是小巷管家,更是這個社區的居民,都說人人守土有責,我當然義不容辭地參與。當時真沒想那麼多,社區需要志願者、居民需要防疫牆,哪裡能容我們思前想後。”

疫情當前,通州各個街道的居民志願者們毫不退縮,衝鋒在前。無論在一線進行樓門消毒、安全巡視,還是提供防疫物資等後勤力量支持防疫,每一位志願者都是在用自己的行動,為共同的家園豎起安全的“防護牆”,他們都是新時代的活雷鋒!

據瞭解,為助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自1月27日起至今,團區委共發動組織565支志願服務隊,共計16650名志願者參與到防控工作中。其中,17個街鄉共發動521支志願服務隊的11898名志願者;各委辦局共發動組織44支志願服務隊,共計4752名志願者參與防疫宣傳、社區人員登記排查、安檢消毒等工作;在疫情期間,還有許多默默工作在防疫戰線上的志願服務隊,比如:為梨園鎮、張家灣鎮、玉橋街道等多個村和社區做防疫消殺工作的藍天救援隊;為殘疾家庭免費贈送防控消毒物資的運河星志願服務隊等等;他們用實際行動向社會傳遞志願精神正能量,引領志願服務新風尚,讓雷鋒精神的種子,在暖暖的春意中更加生機勃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