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安家》為什麼說讓孫儷去演房似錦不是最好的選擇?

<code>

最近追劇的朋友可能都在看《安家》,講述了在現代社會中的大上海,一群房產經紀人不斷追夢的故事,其中嬉笑怒罵,家長裡短,都讓人樂不可支。

這部戲即是一部偶像劇,又是一部勵志劇。說是買房子其實講的是家常裡短。講述年輕人的奮鬥史,講述青年人怎麼對待工作,怎麼面對生活。說到底,導演想表達的是不同人的價值觀,和不同人對工作的態度。

有衝突,有矛盾才是戲劇才是好故事。故事已經講了一半。那麼這前半部的矛盾點主要還是在孫儷演的房似錦和羅晉扮演的徐姑姑身上。徐文昌佛系,隨性,為人寬厚善良。而房似錦做事強勢,果斷,目的性強,天生的職場殺手。性格差異讓兩個人的做事風格變得迥然相反。這點也許就是這部戲的妙處。也是編劇最喜聞樂見的,是讓觀眾又愛又恨的根本。


《安家》為什麼說讓孫儷去演房似錦不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戲演到這。我倒是覺得對於房似錦這個角色,演員孫儷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為什麼這麼說,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孫儷,著名演員,當紅女星,流量女星,拿獎拿到手軟。演過很多好的作品,讓觀眾印象最深的當數

《玉觀音》《羋月傳》《幸福像花兒一樣》《血色浪漫》《甄嬛傳》等等。。。就因為孫儷是個實力派演員,所以在觀眾心目中她就是甄嬛,是羋月,是《玉觀音》裡的安心。所以當孫儷的鏡頭一出來,你就會跳戲,你會盯著她的眼睛看,因為她的眼睛裡總有故事,即便她的眼睛裡沒有憂傷,沒有喜悅,沒有痛苦和同情。你也會說。看這就是甄嬛,她演的真好,她的心死了。

《安家》為什麼說讓孫儷去演房似錦不是最好的選擇?


而都市偶像勵志劇其實用不著這些,你看的是故事看的是情節,看的是時裝佈景和肢體行為。是一個多元素的表達而不是宮廷劇那樣,更多的看他的臺詞,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表情的變化,揣測她的內心,和女主產生精神上的共鳴。或者體會那種因為命運的改變而帶來的人生的大喜與大悲。

《安家》為什麼說讓孫儷去演房似錦不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是兩種戲兩種風格。所以你發現你看《安家》的時候,你的關注點永遠還是在孫儷的臉上而不是在肢體語言上。

於是你在看房似錦這個角色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比較彆扭的問題。當房似錦表現的很強勢的時候發怒的時候,發狠的時候,你看到了他的剋制的一面,你看到了她的強勢裡有溫柔的東西。因為她太善於不動聲色了,他顯得城府。這樣跟角色不太搭。

而當他描述自己的經歷,過往,講述自己的遭遇時。你從她的柔軟中看到的也是剋制,也能看到對生活的一絲輕蔑。

《安家》為什麼說讓孫儷去演房似錦不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她讓你覺得她永遠是一個不動聲色的人,無論哭無論笑。這些不一定是她像表達的,是觀眾給她的。

總的來說,就是氣場不對,有穿越的味道在裡面。

這是她烙在觀眾心裡的記憶。很難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