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河南大墓被盜,留下一把“斷劍”,考古家:感謝盜墓賊

河南大墓被盜,留下一把“斷劍”,考古家:感謝盜墓賊

河南大墓被盜,留下一把“斷劍”,考古家:感謝盜墓賊

一說到盜墓賊,大家想必立馬恨得牙癢癢。的確,作為被傳統中華文化所薰陶成長的中國人來說,“入土即安,逝者為大”是中華民族自古流傳至極的習俗,不容觸犯。而盜墓賊挖掘古墓取走裡頭的隨葬品的這種嚴重違背傳統民俗的行徑,自然會被世人所唾棄。然而隨著現代考古業的發展,使得考古隊搶救性挖掘的不少古墓,基本上都是由於被盜墓賊盜掘而被發現。從某種角度來看的話,盜墓賊對考古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河南大墓被盜,留下一把“斷劍”,考古家:感謝盜墓賊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河南省三門峽市郊外一個小山村的村民向當地派出所報案,稱有一夥從外地來的盜墓賊在本村村口山頭用炸藥開盜洞。隨後,警方出動火速趕到了事發的山頭,而那夥盜墓賊望風早已逃跑,留下了一個深達8米的大盜洞在山上。

隨後,警方立即通知考古隊來到了現場,對方經過一番仔細的勘探後,確認下邊的確藏有古墓,於是便展開了一番搶救性地挖掘。

河南大墓被盜,留下一把“斷劍”,考古家:感謝盜墓賊

很快,一座來自於西周早期的大型墓地群被挖了出來。原來,這是一處來自於西周時期的方國虢國的墓地群,距今約有2900年左右的歷史。

虢國,活動範圍大致在今天的河南三門峽一帶,是一個毗鄰西周王朝都城西岐的一個小方國,僅存在了一百餘年的時間。因此,虢國在史書上被記載的篇幅極少,這是考古史上首次挖掘到有關於虢國的墓地和文物,考古價值巨大。

河南大墓被盜,留下一把“斷劍”,考古家:感謝盜墓賊

很快,一座來自於西周早期的大型墓地群被挖了出來。原來,這是一處來自於西周時期的方國虢國的墓地群,距今約有2900年左右的歷史。

虢國,活動範圍大致在今天的河南三門峽一帶,是一個毗鄰西周王朝都城西岐的一個小方國,僅存在了一百餘年的時間。因此,虢國在史書上被記載的篇幅極少,這是考古史上首次挖掘到有關於虢國的墓地和文物,考古價值巨大。

河南大墓被盜,留下一把“斷劍”,考古家:感謝盜墓賊

事實上,先秦時期我國正處於青銅時代,冶鐵技術很不成熟,幾乎鮮少有鐵器的出現,此前考古隊出土的最早的鐵器是在陝西的秦墓內挖出的一尊鐵罐,距今2300餘年。而此番從河南虢國墓地內出土的鐵劍,則將我國制鐵技術推前了600餘年,堪稱是創造歷史的國寶,價值自然不用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