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每天讓7歲的孩子背一首古詩,有沒有必要?有什麼積極影響?

從心出發交朋友


非常有必要。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理論大家都知道。背詩詞就是積累感性認識。首先得讓孩子腦子裡有東西,有了東西才能理解,沒有東西你理解什麼?

不要考慮以後生活能不能用上。毛主席給我們留下那麼多壯美大氣的詩篇,那些詩篇和毛主席的生活有關嗎?但他們卻記載了毛主席一生的偉大生命歷程。我們不能一切都以有用沒用為標準來判斷學什麼該學什麼不該學。

看到日落的美景時,我們不能總說,哎呀媽呀,真tm好看。如果你還記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者,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當別人聽到這兩種不同的話時,別人對你的印象是不同的。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感覺不同。你自己會有一種滿足感,自豪感,如果你自己不會,而聽到別人說出來,也許你沒感覺,也許你會很羨慕人家,可能還會自慚形穢。

讓小孩背詩已經被好多人證明對孩子的未來很有好處。這些好處可能不是直接。但他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散木17


我覺得沒必要。因為一年級以後,識字量大很重要,不需要背誦,你就算背會能怎樣?不識字一樣等於沒學習,我家的四歲到五歲半之前唐詩三百首四本書都背完一遍了,現在以識字練字為主,我們不背古詩詞,我們用古詩詞練字,識字,挺好的,前期投入的多,識字量大寫字多現在寫字還可以,建議以識字為主,不需要背誦,看到字只要認識,會寫就可以,下面是我家寫的字,還可以吧,這種古詩詞我讀她寫,都會寫,挺好的











諸葛筱蝶


我女兒一年級,詩詞量一百五十首。這其中包括七言律詩二十幾首。蜀道難,春江花月夜,俠客行等長一些的五六首,八百字《長恨歌》也在年前背過了。

我初中畢業不上了。一直是喜歡詩詞,孩子怎麼呢你天生喜歡呢?她當然喜歡玩啊!畫畫,跳舞,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這些可以第一次就喜歡,但是讀書她會天生就喜歡嗎?很多東西都可以隨著年齡自然擁有,比如美麗,比如睿智,但是知識非經年累月不能豐富。

咱們先說背詩有什麼壞處?耽誤時間了,佔用腦子了?還是影響她對學習的積極興趣了?或者是別的什麼?但是好處你們可能不知道,有很多 第一,收穫自信,當她在小餐桌背登高 錦瑟的時候,老師覺得她很棒。第二,喜歡看書,閱讀,識字,更多的好奇心,她常問:爸爸黃鶴樓什麼樣啊,爸爸江南在哪裡啊,爸爸月亮為什麼故鄉比較明啊?第三,記憶力明顯提高,不只是背詩速度快了,讀書記情節也好很多了,看視頻也記得清楚了。第四,她會拿故事跟我們談條件,或者說取悅我,我覺得很好,我家四歲就開始學,現在沒有一天一首,但是會堅持的,爭取小學畢業儲備五百首。孩子有了自信,什麼都能做的很好。現在是各種課代表,正班長,樣樣課外的都很優秀,乒乓球羽毛球都看著有天份一樣。

歡迎點評!


語默195


我覺得很有必要,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也許他現在不理解詩意,但是這首詩在他的腦海裡,不一定什麼時候就豁然開朗。還有詩歌的韻律很美的,孩子在誦讀的過程中其實是感受得到的。因為我比較喜歡詩詞歌賦,從小就教我兒子背了一點,也沒有特意講解詩意。後來有一次出去旅行,坐著小船路過一大片荷花,他就突然說了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所以我覺得教孩子背詩是有意義的,只要不要太急功近利,培養他的興趣,感知詩詞之美。現在想想,古人用短短几個字就能把一幅畫面和自己的心境展現出來,真的是太厲害了👍



阿嘍哈


一天一首比較難堅持,我兒子今年六歲半,九月念小學一年級了,以前唐詩背誦這塊隨意的,沒有要求過。暑假開始背誦唐詩,現在有20首出頭的樣子,就從第一頁開始背,律詩現在也能掌握幾首了。對記憶 朗誦 格式韻律和理解都有幫助


土衛七


我們為什麼背唐詩,很多人找錯了方向。

1、很多家長為了虛榮心,想讓孩子多背一些古詩詞,顯得自己教導有方。

2、許多家長潛意識認為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從小多背一些,有利於薰陶孩子母語語感和生活美感。

4、孩子小時候大腦發育黃金期,多背誦一些古詩詞,能鍛鍊大腦記憶能力。

5、反正課文也要學,早點背下來,省得到時候背了。

······

讓孩子背誦詩詞可以找出一萬種理由,也可以找出一萬種不背誦的理由,那麼到底是背誦還是不背呢,到底是那種想法更合理、正確呢,我們如何評判呢?

我也有一個五歲的孩子,對於他的成長和教育,一直是我關心的問題,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久,也曾經強迫孩子背誦唐詩,後來,直到有一天,我在《少年得到》聽到了臺灣童書第一人---郝廣才的一句話,我才恍然大悟。這句話就是:“唐詩不是拿來背的,而是被來用的”

唐詩不是拿來背的,而是被來用的。

如果唐朝有微信,這時候,我們看到李白的朋友圈可能是這樣的。


邊塞詩人王昌齡的朋友圈估計是這樣的:

我們的語言文化一直在變化,從遠古時代的甲骨文4500字,後來因為文字和語音融合,流傳下來1500個漢字演化為當今上萬的漢字,而每個時代的語言風格也各不相同。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到當今的微博、微信,都在不斷演化,如果讓我們硬要學習古代人表達方式,那無異於歷史的倒退,文化只有向前走,才能跟社會結合放映人們情感表達、內容的傳遞。


把古人的詩詞當做當時的情感表達,我們也會學習到很多。

李白的靜夜思我們從小耳熟能詳,可是我們卻從來沒有發現,除了課堂考試外,再沒有用過,這其實才是最大的浪費。

那麼,這些經典詩詞今天應該怎麼用呢?當然是用白話文表達出來了,我們看看一個四歲小朋友表達自己對奶奶的思念之情的。

這首小詩就是仿造靜夜思寫的,細心的朋友可以看出來了,小朋友把思念比作白雲,棉花糖,也很有童趣和想象。不過這次思念的是外婆,想起來外婆,響起了她給自己買的刨冰,多麼自然,有富有感情。下面,我們再看另一個小朋友的詩歌--孤獨,你能猜出來是模仿那首詩麼?

聰明的你已經知道了,這個模仿的是柳宗元的《江雪》。

通過這樣的訓練和啟發,是不是讓我們古老的詩詞又活了過來,詩詞重新煥發出現代的生機了,其實從人性的出發,無論時光如何變,人類的感情不會變、思念之情、友誼之情、戀人之情,只是不同時代有不同表達罷了,正所謂,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總結,古人的唐詩宋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要繼承發揚,必須要跟當下的環境情況相結合,要批判式的繼承和發展。


愛科高智力開發


沒必要。

簡略說5點:

①唐詩僅是語文課學習內容的一部分,如果想安排每天接觸些課本外的語文知識,不妨從小每天花10分8分鐘時間,按上下5000年的順序,涉獵為主,培養學習興趣為目的。

②由於詩詞特點,五、七言押韻的語言表達方式其實不大適合兒童語言發展。按每天一首唐詩的頻度,誦讀量最少每天一小時。現實生活中的語言表達比較隨意,不受限。

③會背不等於理解,唐詩是濃縮的語言,要理解,不僅需要對字詞的掌握,還有當時的社會背景,更有讀詩者的涉世經歷。將一堆自己不理解的東西堆在腦子裡,對寶寶來說,實在沒必要,增加記憶負擔。

④俗說說,書讀千遍,其意自明。指相同的東西多讀讀,可以理解得更深刻。每天一首,即使堅持一年,300多首唐詩可以肯定是記不全的,即使記住了,也是機械記憶,從提高語文能力的角度看,學習效果往往還不如反覆誦讀三五十首好。反覆誦讀,讀順了,張口就來,運用自如。機械記憶,看上去能背很多,其實不會用,學了等於零。

⑤不管學什麼,關鍵在於要有好的學習習慣。7歲寶寶認知尚淺,懂而不懂,好動不喜靜,如果能養成喜歡看書的習慣,由被動讀書向主動讀書過渡,這對寶寶終身有用。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個“有”,不是機械記憶,不是拼知識量,而是長期積累,吸收詩書精華,才可以通過談吐讓別人感覺到肚子裡有貨。


布衣吳新建


有沒有必要,換個角色想,讓你每天揹你樂意嗎?

再換個角度思考一下,背完了有什麼用,如果背無所用,這和浪費時間又什麼何區別,還不如把這時間用在培養一個有意義的興趣愛好上。


現在有些家長讓孩子補課、上興趣班、學藝術等,完全是出於跟風,根本就不考慮自己孩子的興趣和天賦特點。

就拿這個背詩來說,真地實現了一天背一首,那對於一個七歲的孩子到底能理解地過來不?

小時候有一篇課文《不懂就要問》,教育我們讀書背文,必須是理解它的深層意義,不可“幹背”。


七歲孩子以這樣的節奏背古詩,我覺得要麼是隻會背,不會用;要麼是猴子搬玉米,前背後忘。

古詩最終意義是明理知禮、學典故和懂人事。如果單純的背,相信我,這樣沒幾個星期,孩子就煩了,不僅僅是煩古詩,而且開始煩語文,甚至是中國文化。



這絲毫不誇張,小時候的很多東西對於孩子的成長和認知,都是影響餘生的。

那麼到底怎麼學這古詩詞呢?

其實很簡單,看圖文,講故事。對於七歲的孩子,也可以多看看視頻和教育動畫。這比起單一背古詩,更加有趣和教育意義,很容易引導孩子的思想品質的形成。


另外,我們在實際的交流和引用中,其實並不是整段或者整篇的拿出來,而是挑選其中有深刻哲理的某一句。

所以,看圖文、聽故事以及看視頻等,正好能讓孩子學會這些重點句子,不用刻意的花費大量時間去背。

舉個很現實的例子:你會發現,孩子做公交或者電梯時,總有夾雜著廣告的語音,他們坐幾次公交車後,就能把這些語音學的滾瓜爛熟。


玖抒教育


一、孩子有必要背古詩


1、背誦古詩詞,是從根部吸收營養


中國素有“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之說,經典詠流傳,文化不斷流,我們的語文學習,就是對國家文化的學習。


唐詩宋詞、歷代名篇、思想源點就是語文之根,而語文的學習就要從根部吸收。國學大師季羨林認為,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古詩五十篇古文是最起碼的要求。


作家朱自清曾說:

“中國人學詩向來注重背誦,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不但能領略聲調的好處,並能熟悉詩的用字、句詞、章法。詩是精粹的語言,有它獨特表現方式,學習這些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綜合,背誦便是這種綜合的方法。”


另外,年齡越小記憶力越好。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走向工作崗位後,曾經背誦過的大部分古詩詞都忘了,但在小學一二年級間背誦的那幾首,一直深刻在腦海。


我家娃上幼兒園到小學,我一直同她一起背古詩,儘管每次我都先背會,但沒幾天我就忘了,而娃卻一直記著。


2、背誦古詩詞,對語文學習很重要



不難發現,我們的語文學習,就是對經典精華文化的學習:

小學識字、詞、句、詩,初中時,就是文言文和寫作文,高中時,學是深刻、篇幅較長的名篇佳作,並能說(寫)出自己的觀點。


古詩詞中蘊含著的寶貴的文學知識,對其背誦,不但豐富文學知識儲備,還能為寫作文進行素材積累。


比如對於一類作文(高分優秀)的要求,就是文中能“引經據典”,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及背誦,瞭解其深意,又怎麼能應用在文章的寫作上呢?


古語云“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


學習背誦古詩詞,能提高人的文化氣質,更重要的是能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在生活中更加文明和高雅。


3、背誦古詩詞,對未來的文學素養很重要


前些天,日本為我們捐贈抗疫情物資,上面書寫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等古詩詞句,成為熱點。究其原因,除了援助的感動,還有對日本人的漢詩修養的驚歎。



再比如,綜藝節目《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之所以引人關注,不就是源於節目中對各種詩句的運用、融會貫嗎?大眾對於出色選手和主持人的喜愛,不就是對她們“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喜愛嗎?



“背詩”與“不背詩”,不僅僅是“出口成章”和“寥寥詞彙”之間的區別,還是決定未來文學素養高低的體現,激發愛國熱情、陶冶情操。



唸書時,我很懼怕背誦古詩詞、文言文,人到中年,反而愛上閱讀背誦古詩詞,年齡和閱歷的增加,對詩中寄託的情感更能理解、感同身受。


二、沒必要一天背一首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瑰寶,但若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一味要求背誦的“量”和“速度”,反而會摧毀孩子的學習興趣。


1、一天背一首,孩子易嚴學


很多小學生討厭語文,和大量的“死記硬背”有直接的關係。


我家孩子上一年級時,正式上課第一天,老師就要求:每天背誦一首古詩詞,語文課文篇篇背。背誦視頻要上傳家長群。


對於那些“白紙”入小學的孩子,簡直就是世上最恐怖的事——幼兒園嚴禁“小學化”,上了小學突然每天要寫字、背誦,做不好就要被家長責罵。


我娃很多同學直言“自從上了一年級,爸爸媽媽老是發脾氣”,因為背誦古詩詞,被家長吼叫的孩子太多了。


如果學習帶來的感受都是痛苦的,孩子又怎麼會愛上學習、愛上學校?




2、一天背一首、孩子易偏科


我娃一年級時背誦“小學生必背古詩詞80”首”,當時很多家長都有疑問“一天背一首一個學期就背完了,那後面幹嘛?”


高年級家長說“後面有大量的作業等著你啊!”果然是這樣。


有次接放學,聽到幾個一二年級的孩子聊天,大意是古詩背誦沒達到老師的要求,老師提出兩個懲戒選擇:


一是抄寫古詩5遍,二是打手心,孩子們都選擇後者,因為“打的痛忍一下就過去了”,抄寫要“寫很多字”。


我娃偏愛數學,原因也類似“語文背的寫的太多,數學就不用…”在當下大語文時代,“討厭語文”無論對學生還是對家長,都是個可怕的問題。


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對語文的排斥呢?原因或許有很多,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孩子的對語文的興趣沒有被保護。





3、一天背一首,破壞“自主學習意識”


語文學習是長期學習和積累的過程,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是費力不討好的,也是有違科學規律的。


“死記硬背”是機械記憶法,是短期記憶,時間一長自然會忘記,長此以往,孩子會養成學習的惰性。


小學生的背誦,都是老師要求、家長督促、孩子被動——在這種循環,會使孩子自主學習意識淡薄。


有的孩子認為,學習是給家長學的、給老師學的、唯獨不是為自己學的,因為學不會、學不好時,反應最大的就是老師和家長啊。





三、背誦古詩詞的三個小技巧


1、背誦要早


古詩的背誦從幼兒園就可以開始了。


唐詩宋詞大多朗朗上口,很有韻律之美,孩子越早接觸背誦越好。


我就是這樣做的,從孩子小班開始,和他一起背古詩,一週一首,古詩詞的朗讀音頻就是家裡的背景音樂。


貝瓦兒歌、婷婷唱古詩、古詩漫畫短片…都是很好的背誦輔助。


一年級,我娃沒感受到“每天背誦一首”的壓力,都得益於學前階段的大量背誦,只需“調出記憶”。


如今,我帶著她背誦小古文,一天背上一兩句。




2、背誦要深


要利用孩子記憶力的“巔峰”時期,幫助孩子背誦長一些的古詩詞。


比如五言七言律詩,每首8句、每句5字或8字的經典古詩詞,可以化繁為簡的,上午背一句、下午背一句,一週也能背會。


背誦時,要儘可能的讓孩子結合到實際。


當初帶孩子背誦《古朗月行》時,我特意選了一個月圓之夜,還帶了裝菜的圓盤子,便於孩子理解什麼叫“呼作白玉盤”。


背誦《江南》時,帶上水彩筆和圖畫本,到公園荷花池,給孩子講方位、看魚、畫荷花……玩了一下午,開開心心、順順利利的背會了。


深、難的古詩詞都能背,再背誦四句五言絕句,就非常容易了。




3、背誦要樂


任何一種學習,主動快樂才有效果,背誦也不例外,兒童的學習最忌諱死記硬背。

分享我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興趣背誦


從孩子關注的、感興趣的入手,背誦就越主動。


有天幼兒園講了“毛爺爺的故事”,孩子回家特興奮“媽媽,你知道嗎?毛澤東爺爺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厲害的人……”


我說“是啊,毛爺爺寫詩也特別棒呢……”當天,我們朗讀背誦了《沁園春雪》,娃很驕傲——“我會背毛爺爺的詩。”


我家有套配有圖畫的古詩詞卡片,以花居多,娃喜歡哪張上的花,就願意背哪首詩…



②繪畫背誦


這裡主要指思維導圖。


小朋友大多都喜歡塗鴉繪畫,也很樂意家長和她一起畫,也願意跟著大人學畫。我就利用娃這一特點,教他學習思維導圖,最初畫的是“雲對雨”之類的對韻歌。


自己親手畫過的、參與過的導圖,內容記得最牢,即使後面忘了,對著導圖也能很快恢復記憶。


上小學後,思維導圖成了我娃背誦、複習知識點的重要工具,儘管繪製花費的時間長,

但貴在學習方式主動、快速、有效,還有助於提高邏輯能力。



③唱跳式背誦


這方法是個舞蹈老師推薦的,對女生特別有效。


她家孩子背誦也是一大難,她就和孩子一起,把每句古詩編成一個舞蹈動作,一邊娛樂一邊學習,很有效果。


喜歡唱歌的可以把古詩當成歌詞。


年輕時,聽王菲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覺得特別好聽,然後把那首古詩也背會了。


有檔綜藝節目叫《經典詠流傳》,每期節目講一首古詩詞,請一知名歌手或老師演唱,那是很好的學習背誦古詩的形式。


我記得,有位老人彈著吉他唱《將進酒》,激情滿懷,聽的我淚流滿面……最近有期,是那英唱納蘭的詞,畫面唯美,歌聲動聽。


類似這樣的節目,家長要陪同孩子多多觀看,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帶動、改變孩子。



總之,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瑰寶,背誦,即是對這一文化的學習,也是對這一文化的傳承。


有技巧的、科學的背誦,會促使孩子愛上語文、愛上學習;死記硬背的粗暴式學習,只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繪本講師妖媽


用處一定是有的,而且應該還不小。只是我很好奇那些說讓孩子每天背一篇古詩的,自己又能背下來幾首古詩?盲目的強制要求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我覺得學習最重要的是培養興趣,不會是簡單粗暴的死記硬背!

我認為教育是要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孩子擅長的部分。我的女兒現在是二年級,現在平均每天讀兩本書,選書主要以孩子興趣為主,再加之一定引導。家裡的書主要以楊紅櫻、湯素蘭、曹文軒和鄭淵潔為主。

我堅持每月給孩子買幾套書,讀書是我們現在可以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