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怎麼看中國老大爺仿的這個贗品,竟估價千萬,被人爭相搶購?

瞌噗君


中國古建築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最核心的工藝就是榫卯結構。它可以不用釘子和膠水,就搭起穩固的建築。然而,這門工藝已經漸漸失傳。不過上海一位六旬工程師耗時5年,所打造的全榫卯結構模型,讓人們的目光重新回到它的身上。

這個模型按照1:81的比例復原了天壇的祈年殿。整個模型高0.5米,直徑不超過0.8米。製作過程歷經了十萬多道工序,用到的零件多達7108個,最小的零件只有2毫米大小。最關鍵的是,該模型從裡到外沒用過一顆釘子和一滴膠水,是真正的全榫卯結構微雕技藝。

這位了不起的工程師名叫王震華,他16歲時就愛上了木工。2010年,一個偶然的契機,讓他萌生了做祈年殿模型的想法。

說幹就幹。他自學古代宮廷建築的構造,推算出祈年殿所有零件的尺寸和結構形式,花了整整3個月才畫出全套圖紙。接著他又花四年時間,每天工作10小時,手工打造出了幾千件標準化、可任意拆裝的零件,每一個誤差都不超過0.02毫米。

雖然中途失敗了三次,導致辛苦製作的3萬多個零件和半成品模型全都報廢。但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他終於做出了令自己滿意的祈年殿。該模型還一舉奪得了2016年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會的金獎,市場估價高達數千萬元。

不過,對王老來說,這只是一個起點。他還立志用全榫卯重現中國的其他建築奇蹟,並將故宮全景作為收官之作。期待他將來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吧!

科技公元,帶你瞭解最創新的技術,最創意的產品。


科技公元


首先作品原型本身是我們國家過去文明與輝煌的象徵,其次所用榫卯工藝又是祖先們智慧與勤勞的體現,最後主人公以花甲之年,三個月畫圖紙,四年多製作,不就是現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裡工匠精神的完美詮釋嗎?

綜上所述,從精神層面,情感層面及對年輕人教育的正面引導上講,估價千萬並不算高。

但是從作品本身實際用途及主人公付出上講,千萬估值,對應的五年時間平均每年200萬年薪製作這麼個模型,並不算低。

所以,我也很期待,各路大神對此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