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萬萬沒想到,躺在家裡也能為國家做貢獻。在這個抗疫特殊時期,感謝今日頭條,讓我在溫暖的被窩裡,含著眼淚,看完了《囧媽》這部“喜劇”。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許多好片子並不容易看懂,甚至很難看懂。比如《臥虎藏龍》,比如《盜夢空間》,比如《囧媽》。很多時候,大眾用特效好不好看,劇情是否驚悚,畫面夠不夠美等感官刺激來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而電影作為一門藝術,核心的本來是用藝術手法,表達人與社會的問題。所以,我更鐘情於有思想內核的劇情片,而不是感官刺激的科幻片。

90後,也許要再過3年才會真正看懂《囧媽》這部喜劇的內核。那麼,徐崢到底在《囧媽》中,埋藏了一個什麼樣的內核?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一個積極中年男人的焦慮、憤怒、慾望、壓抑、恐懼和無奈。

這是一部拍給在孤獨中的奮鬥男人的電影:年輕人,很難體味它深沉的憂傷。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總想“仗劍走天涯”,遠離父母,嚮往海闊天空的戰場,嚮往前所未知的風浪,享受巨大的挑戰,並期待基督山伯爵似的一夜暴富和快意恩仇!

從大學畢業,我奮鬥了10年,和父母冷戰了10年,然而,如今,我既沒有足夠的實力改變全家人的現狀,也不願屈服於當下生活的苟且。而生活的重重壓力和危機,卻在一年年緊逼,命運沒有踏上“馬雲”口中的夢幻之路,卻走上中年囧途。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囧媽》就是在中年囧途的故事背景下拉開序幕。我很喜歡前3分鐘的這段對白,幾句話就把主角的衝突表現玲離盡致,連標點符號都在推進劇情。

徐伊萬:你不是有鑰匙嗎?

張璐:忘了還給你了

俆伊萬:沒事,反正我要換鎖了。(三句話把兩個人的感情裂痕,暗示出來)

俆伊萬:你來送小龍啊?

張璐:對

俆伊萬:這次要走幾天啊

張璐:五天,最多六天,我已經把小龍的貓糧分好了,你不要再餵它罐頭了(小龍是隻貓,暗示他們沒有孩子)

俆伊萬:你這是要去哪?

張璐:我不需要什麼都告訴你吧

俆伊萬:不想說就算了

張璐:你媽前兩天又打電話給我了(你媽,而不是我們媽,體現出張璐對婆婆的冷漠)

俆伊萬:幹嘛

張璐:手機綁定銀行卡,你能不能多陪陪他嗎?(暗示,俆伊萬和媽媽缺少溝通)

……

從這幾句簡短的對白,我們就感覺到了,這對夫妻的感情正經歷這一段“疲憊的掙扎,和些許的不捨”。小龍是一隻貓,張璐是來送貓糧的,預示這他們的感情還不如一隻貓重要,這也巧妙地表達了,他們沒有孩子,為俆伊萬和她媽媽的緊張關係埋下了伏筆。

隨著,劇情的發展,人物輪廓逐漸立體起來,衝突也隨之升級。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囧媽》3D人物心理畫像

張璐:職業女強人,和年輕時和老公一起創業,發明了“暖霸”專利,面對越來越無法適應的婚姻生活,走向獨立自由。

俆伊萬:積極奮鬥的中年男人,拼命工作,和老婆一起賺得了一份家業和事業,卻面臨離婚和瓜分財產,為了事業冷落了媽媽,在越來越強勢的老婆面前,感到無助和綠帽恐懼,內心掙扎,想放棄,卻又不捨,渴望出軌的刺激,卻沒有實質機會,在積極的人生之路上,慢慢逼向了中年囧途。

盧小花:渴望擁有安穩的家庭生活,卻把生活過成了孤家寡人。在老年團中,充當小領導角色,在當下的家庭生活中找不到溫暖和激情的她,開始在老年生活中,追憶年輕時候的俄羅斯歌舞團記憶。得不到兒子和媳婦的理解,也勸不住年輕人自己想走的路,時光逝去,渴望抱孫子,卻盼不到生孩子的兒媳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向,每個人卻又希望別人活成,他希望的樣子。

這種不可調和的衝突,在日常生活中,因為隔著城市和人海,因為有工作為藉口,一直掩埋在許多中國家庭的生活中,我們不敢面對,不敢正視,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就像大多數中年男人,覺得“抱抱她(媽媽)”很可笑,很尷尬。

就像大多數中年男人,不會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看《囧媽》

因為,本質上我們都不敢面對。

只有當這層衝突,被逼迫必須面對的時候,我們才會清晰地看見它的痛,並找到妥協的辦法。

所以電影劇情被安排在一輛開往俄羅斯的列車上。俆伊萬被迫和媽媽住在一起,被迫面對內心的焦慮。

就像過年,我們被迫回到老家,和爸媽住一起,面對親人的隔閡,和媽媽的衝突。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喜劇大師卓別林的經典之作《淘金記》《城市之光》都在喜劇講述悲劇故事。


在劇情電影中,人物的刻畫存在一條明線,和一條暗線。

明線是觀眾看見的:人物衝突(表現為喜劇)

暗線是埋藏在故事背後的:潛在慾望(表現為悲劇內核)


《囧媽》人物解構之徐伊萬:積極的人生,為什麼更容易抑鬱?

俆伊萬和他老婆的故事簡直就是李國慶和俞渝的翻版。

俆伊萬和老婆一起創業,共同創造了暖霸。相比於張璐的幹練形象,俆伊萬在銀幕中唯一做的一件正經事竟然是修檯燈。而張璐卻忙於和老外進行商務合作談判。女強男弱的形象躍然而出。面對強勢的老婆,俆伊萬顯得既多情,又無奈,老婆要他共享專利技術,她在老婆強大的邏輯說理下只能同意。而面對老婆和別的男人曖昧的事實,他感到憤怒又無助,除了說一句“祝你早生貴子”以示憤怒外,他毫無反抗能力。


其實許多中年男人都會有這樣的恐懼,自己的身體越來越不行,自己的能力有限,而老婆要麼還風韻猶存,要麼越來越獨立,不需要依賴他這個老男人,綠帽恐懼症便油然而生。

表面上看,是俆伊萬和張璐在生活上有分歧。其實,在各自潛在的慾望裡,確實俆伊萬對老婆的感情失控,他擔心失去她,為她修檯燈,擔心她越來越獨立後不再需要他。這種擔心,當她在火車上遇到性感的娜塔莎時,在酒桌上吐露出來:其實我也是破鞋。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雖然在中國,破鞋和抹布,通常發生在女性身上,有很多男人成功之後就保養小三,把共患難,共同吃過苦的糟糠之妻,棄之如敝履。《囧媽》這部電影最可貴的地方是,掉轉視角,讓更多人看到,其實,被棄之如敝履的男人又何曾少過?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中國是婦女社會地位最高的國家,在職場上,女生和男性幾乎擁有同等的機會,甚至更高的待遇。女人擁有和男人同等的智商,還比男人有更高的情商,許多女性在職場上如魚得水,而丈夫卻往往成為了“破鞋”。


沒有哪個男人甘心當破鞋,所以,當俆伊萬在列車上和被男票暴打的俄羅斯女孩娜塔莎時,他內心便產生了要和她苟合的念頭。娜塔莎說他們是露水情緣。對於同病相憐的兩隻破鞋來說,他們其實沒有未來,而俆伊萬也高估了自己的魅力。在娜塔莎看來,他們只是露水情緣,當她到站後,連一句告別都沒有,娜塔莎就和新男友相擁熱吻了。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而俆伊萬的內心,那種卑微的,無助的心態達到了極致。在偷看了隔壁車廂性感女郎換衣服的場景,被暴揍後,俆伊萬經歷了思想和身體的雙重摺磨。他累了,他告訴張璐,他放不下她,他向她道歉。可是,成功的女人,已經不需要他了。而他只能放手。


當他在一艘遊輪上,目睹了俄羅斯新娘的婚禮後,他徹底放縱了自己壓抑的內心,他不再覺得自己是一個老闆,而覺得自己是一個小丑,用蛋糕塗成花臉的小丑。而他的媽媽,在目睹了自己的兒子,內心壓抑後的癲狂後,才真正感覺到,兒子是一個值得同情對象,並非兒子不想生孩子,而是他面對失控的婚姻,根本沒有能力左右生孩子。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那一刻,媽媽不再逼迫兒子和兒媳婦破鏡重圓,而是,用母親的善良,接納這個表面上看似很成功,無所不能的兒子的無奈。


面對失控的婚姻,面對人在心不在的愛情,俆伊萬最終放棄在商業上對張璐的打壓,因為,他知道給依然心愛的女人,更多的打壓不過是對自己的傷害,與其撕扯不如放手。《囧媽》最成功的地方是,它並沒有給主角,賦予老套的主角光環,俆伊萬儘管放棄了攪局張璐的國際合同,但除了張璐一段長長的微信回覆外,張璐沒有任何回心轉意或答謝。多情女人,一旦無情起來是男人的雙倍。


俆伊萬是一個積極的中年男人,他從小時候就開始很努力,希望自己長大後有力量保護自己的媽媽,這是許多男孩子小時候的夢想,我也一樣。可是,長大後我們卻發現,我們拼進全力去努力,在這個社會上,您能實現的成就少之又少,你能改變的現狀,少之又少,長大後不但保護不了自己的媽媽,反而為了奮鬥冷落了自己的媽媽。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很多時候,我們用“工作忙”來掩蓋自己無法面對的媽媽,用我正在努力來寬慰自己,也許再努力一下就能大成自己的願望,用美滿的婚姻和家庭,滿足媽媽對你的期許,就像媽媽希望你小時候好好學習,然後你拼盡全力,考試100分,拿著試卷飛奔回家,帶給媽媽歡笑一樣。


可是社會成就和家庭幸福,遠遠比考試考100分難多的,甚至,100分的婚姻和事業壓根就不存在。靈隱寺那副著名的對聯說:人生那得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人生只有到了中年,才會明白這句話的內涵。當我們35歲前,只想不顧一切往前衝,我們覺得還年輕,還有希望,只要拼搏一把,就可以把生活問卷答到100分。


表面上看俆伊萬是一個成功人士。可內心裡,俆伊萬在愛情上,面對越來越強大的老婆,內心逐漸卑微,他很積極去修理這段即將破裂的婚姻,卻終究無濟於事,在事業上,他很想掌握主導權,卻被老婆分走了專利,並且給他戴上了一頂綠帽。他甚至想用和娜塔莎出軌私奔,來報復張璐,卻眼看著娜塔莎不辭而別投入別人的懷抱,表面上的張揚和成功,卻在內心裡無助孤立,他也想滿足媽媽對美滿婚姻的幻想,對早點抱孫子的期望,只是他做不到哇!


表面衝突:

俆伊萬成功後在婚姻生活中無法忍受對方的一些習慣,老婆鬧離婚,綠帽恐懼症;和媽媽存在代溝,被神經質的媽媽催生孩子,逼得不厭其煩。

內在慾望:俆伊萬害怕失去張璐,想找回到愛情最初的模樣,卻無能為力。很愛媽媽,卻無法用實力證明自己能夠給予媽媽想要的家庭。


有一個研究表明,積極的人更容易抑鬱。因為積極的人生,會給自己揹負太多的包袱,直到超出自己的能力。在俆伊萬的身上,我能看到我自己,也能看到徐崢,也能看到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只是大部分人,不想面對,不敢面對那個隱藏的真實。


《囧媽》人物解構之張璐:從卑微到獨立的自我成長

從張璐的角度看,她曾經深愛過俆伊萬。她曾經卑微地想成為俆伊萬眼中完美的妻子,可是在婚姻生活中,卻越來越難以融入真正的家庭生活,在生孩子的問題上和婆婆盧小華髮生分歧。電影並沒有太多關於張璐的故事,從她職業女強人的角色定位中,我們卻能看到。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表面衝突:張璐和俆伊萬無法磨合婚姻生活,無法早生貴子滿足婆婆的願望。

內在慾望:張璐渴望成為一名獨立的職業女性,她在職場歷練中,逐漸從“副手”變成了“主帥”。她渴望擁有一番自己的事業,渴望獨立自由。她內心真實的衝突,並不是和俆伊萬在喂貓上的分歧,而是她不甘心成為一名家庭主婦,而渴望成為一名馳騁商場的新興女性。

所以,俆伊萬和張璐,並不是七年之癢,而是,她們在新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軌跡。儘管俆伊萬,依然愛著張璐,但是,卑微的表白,也喚不回曾經的初心。曾經卑微的張璐在職場中已經成長為獨立的老闆,她可以獨自征戰沙場,她的成功自然也能為自己博得新歡。在愛情面前,卑微的愛,無論哪一方,都換不來對方的回心轉意。

在張璐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現代職業女性的影子,她們自信,獨立,強勢,果決。傳統男權社會正在瓦解,新興女性正在崛起,家庭和生孩子都不能阻礙她們對自由生活的追求。這不是感情問題,而是無法阻擋的事實。


《囧媽》人物解構之囧媽盧小花:用力愛一個人,卻把愛捏碎


愛一個人,你是對他全心付出

後來才發現

就算付出也難免傷害

——《媽囧》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我們都在犯錯,太用力去愛一個人,給TA全部,用所有真心去愛她。

可事實上,太用力的愛,會把愛捏碎。

當你付出100%的愛,就會渴望對方也回報100%的愛。

可是,世界上沒有100%的回聲,也沒有100%的愛的回報。

張璐對俆伊萬的失望,如此。

囧媽對俆伊萬的母愛,如此。

盧小花對她老公的愛,如此。

表面衝突:表面上看囧媽的衝突,源自她極強的控制慾,她愛對兒子吃什麼,穿什麼,和誰談戀愛,什麼時候生孩子,該不該接電話,吃不吃零食,都要強烈的干涉。

為什麼有些人,會表現出強烈的控制慾?

因為她潛在慾望裡,失去了她最想要的東西。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潛在慾望:囧媽盧小花是一個渴望浪漫的人,她一生都在追求極致的浪漫。她的愛情,源自一場遲到的電影,等放映結束的時候,她才趕到。放電影的小夥子對她一見鍾情,在全部人散去後, 單獨給盧小花重放了一場電影。這種極致的浪漫,在她青春的心裡,埋下深深的夢幻色彩。所以,她一輩子都在重溫,和追尋這種極致的浪漫。當她結婚後,平凡的生活會讓她發瘋,便表現出對丈夫的不滿,和極強的控制慾,而她老公在這種壓抑的生活中,酗酒去世。

表面衝突是潛在慾望的火焰。人終其一生都在被自己的潛在慾望驅使,但大部分人茫然無知。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年老的盧小花成為了老年合唱團長,追求極致浪漫的心,並沒有老去,她帶領十幾個老太太要去莫斯科表演,儘管是一場被營銷號騙取金錢的遊戲,但是,浪漫的慾望下面,她義無反顧前行。為了,讓浪漫更極致,更刺激,她放棄了坐飛機,而是乘坐6天6夜的火車去莫斯科。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年輕時候的盧小花在莫斯科,因為遲到錯過的了一次登臺演出,未了的心願,她終生無法釋懷。俆伊萬勸她坐飛機去,可是她並不願意。其實,她要的並不是終點,而是極致浪漫的過程。當她們母子兩在冰河上,艱難前行時,她並不悲傷,反而快樂。她並不是拒絕飛行,只是拒絕沒有浪漫的飛行。當她們坐上熱氣球時,其實,她已經達到了自己極致浪漫的最求,至於是否演出,並不是她關心的事情。所以,整個火車上她都沒有和合唱團在一起,直到最後登臺時,才出現合唱團成員。這些細節,正是在刻畫,盧小花潛在的慾望:追求極致的浪漫,終其一生。

囧媽最終為什麼和俆伊萬和解了?

並不是俆伊萬陪伴了媽媽,並不是因為她們共同經歷了熊的追捕,而是兒子帶給了她極致的浪漫旅程,情感的轉折,便是從下火車到雪域森林發生。在平凡無奇的生活中,盧小花就會表現出極其的控制慾,那是她本能對平凡生活的厭倦,當她任性的像個少女,逃向熊出沒的森林時,她的情緒就會開始變得溫柔,她便能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和激情,也就不再執著與干涉兒子的婚姻和自由。

當她摘下假髮,露出稀少斑白的頭髮時,也許這趟俄羅斯之旅,已滿足了她畢生的浪漫願望。但是終其一生,她也不會明白,極致的浪漫是一道一生只能吃1-2次的大餐,大部分日子都平淡無奇,這才是她一生最大的囧態。


含淚看完《囧媽》喜劇,我敲出5千字觀後感發現內核是悲劇

《囧媽》看起來並不像喜劇,因為它埋藏著3個深沉的悲劇內核。

也許,這部電影不該叫《囧媽》,觀眾抱著看王寶強式的歡樂囧態走進影院,出來卻收穫一部: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悲情故事。

帶給觀眾的心理預期錯位,是這部電影評分6.5的根本原因。在《港囧》口碑碎一地的背景下《囧媽》本身是一個“負能詞”。如果,換一個名字或許觀眾會有不一樣的觀感。

關注"競化論":每一篇都是深度洞察。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