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楹帖擷珍|陳介祺 篆書《好古明至七言聯》

楹帖擷珍|陳介祺 篆書《好古明至七言聯》

陳介祺 《篆書好古明至七言聯》紙本篆書 123×30cm×2 青島市博物館藏

釋文:好古文儆徇玩物,明至理恥動機心。 款署:翰生姪倩能藏書耆古,餘勉其以通古文字為正。書甲戌自作應之,丁丑九月三日乙卯,簠齋陳介祺。

楹帖撷珍|陈介祺 篆书《好古明至七言联》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齋,金石家,山東濰縣(今濰城區) 人。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他自幼勤奮好學,聰穎強記。青少年時隨父在京求學,19歲即“以詩文名都下”。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舉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進士。此後10年間,一直供職翰林院。居京時他廣泛涉獵各種文化典籍,對於經史、義理、訓詁、辭章、音韻等學問,無不深入研究,而尤酷愛金石文字的蒐集與考證。曾向當時著名學者阮元求教質疑,並與何紹基、吳式芬、李方亦等許多金石學者互相切磋。他不惜巨資蒐集文物,僅三代、秦漢古印一項,就有7000餘方。咸豐四年(1854年)返歸故里,不再為官,專心致志從事金石研究,到處購求文物,每得一器一物,必察其淵源,考其價值,解奇釋疑,一絲不苟。

他收藏的文物青銅器最多,其中的毛公鼎,馳名中外,最為珍貴。此古器內壁銘文多達497字,儼然一篇《尚書》典誥文字,極為罕見。所作毛公鼎考釋,對於解決西周時期的有關歷史問題,也有重要的參考何價值。 他藏有商、周古鐘11件,取其整數,因而稱“十鐘山房”。又因集有三代及秦漢印7000餘方, 名其樓曰“萬印樓”。此外,還有商周銅器235件,秦漢器物80餘種,以及秦漢刻石、各種古錢、陶、瓷、磚瓦、碑碣、造像、古籍、書畫等精品達萬件以上。陳介祺還善傳拓,自稱“經年累月,椎拓不休”,認為金石器物,“不精拓,則字失神”。其傳拓,既有“藉此以傳古人”的用意,也為稻粱謀的一種手段。其為人寫字、作畫、治印,都有此種考慮。如其所說,“寒士以刀筆生活”。儘管如此,陳介祺在金石學領域裡的不懈努力、不息探求所作出的成績與貢獻,為上個世紀乃至於本世紀的金石學研究,做了良好鋪墊。

陳介祺能書、善畫、精治印,三者作品多蘊涵濃郁的金石之氣。為師古印筆法,其一生集藏了三代及秦漢古印萬餘方,輯成《十鐘山房印舉》一書問世,計194冊,對後世印學研究產生巨大影響。又藏封泥575方,吳式芬藏271方,二人同輯,得有《封泥考略》十卷書的問世。此書為封泥研究的最早專著,對書中拓顯的封泥文字均加考釋,對研究秦漢文字、官制、地理等,也有參考價值。另著有《簠齋藏古目》、《簠齋傳古別錄》、《簠齋古金錄》、《簠齋金文考釋》、《簠齋藏鏡》等十餘種,還有後人輯的《陳簠齋尺牘》,也保留了豐富的學術資料。未曾發表的著述手稿十幾種,1964年由其後人捐獻給國家。他的大量文物和著作,為後人進行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其書法主宗北碑,並從金石彝器中汲取養料,形成獨樹一幟的書法風格。陳介祺認為:“取法乎上,鐘鼎篆隸,皆可為吾師,六朝佳書,取其有篆隸筆法耳,非取貌奇,以怪樣欺世。求楷之筆,其法莫多於隸。蓋由篆入隸之初,隸中脫不盡篆法,由隸入楷之初,楷中脫不盡隸法。”他早年對金文、小篆、隸書用功很深。中年後以篆隸筆法參 合金文結體,來寫楷書,風格獨特。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直接點擊標題可進入瀏覽)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