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光伏產業急剎車 投資者除了關燈吃麵外 還需要做出哪些思考?

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

主要措施

光伏產業急剎車 投資者除了關燈吃麵外 還需要做出哪些思考?

根據行業發展實際,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同時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規模用於支持分佈式光伏項目建設。

《通知》強調,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機制,加快光伏發電電價退坡。自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I類、II類、III類資源區標杆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元、0.6元、0.7元(含稅)。新投運的、採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即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32元(含稅)。

調控規模和大幅降補貼強度,可以說是政府,給發展了十餘年的中國光伏產業的一個階段性總結和評價,這個評價顯然是不高的。高速發展的中國光伏產業被強行踩了一腳“急剎車”,政策風向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週一(4日),整個光伏產業鏈哀鴻遍野,反應在股市上,週一A股光伏板塊市值蒸發高達147億元,狀況十分慘烈。正如前期龍門資管反覆討論的那樣,當下的時點,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排雷。那麼,未來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將這些巨大的“灰犀牛”抵在門外的?

一、對於新興產業的研究和投資,要給予足夠的謹慎。

當國家需要大力發展一個產業,特別是新興產業的時候,為了鼓勵企業和資金進入,往往給相關行業有一個無比美好的有前景的描述,並出臺政策來加以鼓勵。以光伏產業來說,被認為能夠提供綠色高效的能源,所以行業一度被提高到代表著未來的能源發展方向的戰略高度。國家給政策、給補貼、給人力、給資源,促進了這個行業的畸形高速的發展。各類資源一擁而上,各類企業趨之若騖,一時間,魚龍混雜。但是人們很快發現,這個行業並沒有想象那般美麗。比如,作為光伏產業的核心材料,多晶硅的成本很高,生產一塊多晶硅的所耗用的能源遠比它能發的電還要多。此外,相關技術的成熟度遠沒有達到預期,不穩定,利用率低下。慢慢的弊端逐漸顯現。

所以,新興產業的發展前景看起來雖然十分美好,但是風險還是很大的,保持足夠的謹慎還是有必要的。

二、越是國家大力支持鼓勵發展的行業,投資越要審慎。更直接的說法是,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說,是儘量需要回避的。

光伏產業急剎車 投資者除了關燈吃麵外 還需要做出哪些思考?

此輪對光伏行業的大力發展,始於上任政府,以國家產業政策的形式進行鼓勵,給了大量的扶持。這導致了大量的企業蜂擁而來,產能快速飽和過剩,接下來就會現出對產能的殘酷淘汰。無錫尚德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從天堂到地獄或許只是瞬間的事情。

在去年,經濟學家張維迎和林毅夫曾經就國家是不是應該出臺鼓勵發展某些新興行業的政策,開展過一次比較激烈的討論。張認為,國家不應該出面扶持行業的發展,這樣會形成資源的浪費,反而不利於其發展。龍門資管也認為張的觀點更有前瞻性。

近期美國提高對從中進口產品關稅的,業內普遍認為,美國政府就中方的訴求,針鋒相對提出的政策,目的為了阻礙中國工業2025規劃,不允許中國科技強國。我們則認為,美國政府反對的應該是推進相關政策中,中國政府給予的補貼和產業扶持,是不公平的。雖然,美國政府的初心未必是為了中國企業好,但客觀上,我們也認為,中國政府過度干預企業和行業的發展,違反了中國加入WTO時,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莊嚴承諾,這是不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的。而且,近年來“有形之手”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亂摸、瞎摸,干預得越來越深入。很多學者和評論人員不認為這是反常現象,反而認為,這體現了我國經濟體制的優勢,證明國家有能力集中國家資源辦大事,也是大國自信的一種表現。這種看法,我們是持保留態度的。

政府越是鼓勵發展的行業,我們在投資中越是要回避。

三、迴歸到投資上來,我們覺得這個事件可以給投資者帶來以下的啟示:

1、涉及新興產業的投資,研究的重點不僅僅是公司的基本面分析,行業和投資標的政策動態也要密切關注,特別是關注行業政策,才能儘快做出反應。因為相關行業的政策動態,往往決定了很多企業的生死和股價的表現。

2、在當下的時點,“雷”爆不斷的情況下,分散化投資非常有必要。

3、投資還是儘可能投看得明白看得懂的行業和公司。新的科技,新的行業是不是能夠得到廣泛開展和普及,是否有可持續性和穩定性,不是短期內能夠達成的。看得懂,看得明白,寧可錯過,不可過錯,是投資中重要的一個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