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陳夢麟專訪|嘔心瀝血興國學 筆走龍蛇寫春秋

時至今日,第五屆書畫藝術評優大會活動已經進行過半,其中作為評優大會子項目的全國中小學生書畫作品大賽初賽也已進入收官階段,由於初賽人數眾多,大賽組委會將投稿截止日期延遲至4月30日。


近年來,隨著學校對藝術學科的重視,參加比賽的學生越來越多。而規範比賽流程,提高評審團隊實力一直是主辦方所堅守的,這離不開書畫藝術評優委員會專家委員的強有力支持。

陳夢麟專訪|嘔心瀝血興國學 筆走龍蛇寫春秋

由專家委員組成的評審小組成員可不簡單,他們大都來自於中國美術學院西泠印社《中國篆刻》雜誌顧問團等活躍在浙江乃至全國書畫界的名人大家。在書畫界國學圈久負盛名的書畫家、國學大師陳夢麟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員。在草長鶯飛,陽光明媚的春天,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榮幸地拜訪了陳夢麟先生。


聖賢——發憤之所作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到“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並提出“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反映出中國文人失意與執著的普遍現象。這一現象也反映到了陳夢麟身上。如果陳夢麟大學能夠順利畢業並分配進機關,四平八穩的工作到退休,他也就不可能取得今天這麼大的成就。但是歷史沒有假設。

陳夢麟專訪|嘔心瀝血興國學 筆走龍蛇寫春秋

  • 經歷

1946年出生在浙江台州三門縣的陳夢麟,天資聰慧,不僅喜愛讀書,而且過目成誦,是三門縣出了名的“神童”。可惜他天賦好,命運卻多舛,碰上了“文化大革命”。他17歲就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但是還未畢業,就被莫名其妙的扣上“反動學生”的帽子,抓捕入獄。出獄後又被“發配”到安徽偏遠的農村。

  • 結識

然而,這命運多舛的苦難,既磨練了他,也成就了他。在這漫長而苦難的歲月裡,他先後結識了戴著“反動學術權威”帽子被“流放”到農村的呂蒙、黃永厚、肖峰、張法根等當代藝術家,又與在農村“牛棚”接受“改造”的前輩名家孔小瑜、肖龍士、葛介屏、胡傳潘、張先楨諸公成為了忘年之交。

幸與不幸是辯證的,雖說農村生活勞動是艱苦的,但他的精神世界卻是充實的。正因為他擁有“十年山溝生活,無所事事”的自由之身,才獲得了遍訪大學士張英、大博士胡適、國學大師胡樸安、書學大師包慎伯等名人大家之故居的絕好機會。烏江項王廟前,當塗太白樓上,他欄杆拍遍;黃山絕頂,九華天台,他仰天長嘯。

  • 創作

也是這個苦難的十年,他創作發表了《門友》、《雅案》、《十三點》、《海塗泥》、《海誓》、《校長的女兒》等多篇短篇小說以及雜文《黃州談鬼錄》和詩集《麓樵唱》,成為了一個傷痕文學作家。還是這個苦難的十年,他牛刀小試所創作的初期作品《黃山圖冊》、《小喬墓》、《烏江渡口》、《太白樓》等國畫,也得到了大師們的首肯與欣賞並開始流傳於社會。

陳夢麟專訪|嘔心瀝血興國學 筆走龍蛇寫春秋


蒙冤平反後,再創佳績


在陳夢麟“蒙受冤屈,流放農村”的時候,他的母校浙江大學沒有忘記他。1977年,浙江大學為陳夢麟徹底平反

  • 創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1979年陳夢麟回到杭州,進入浙江省教育廳高教處管理浙江省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在高教處工作期間,他支持了“湖上四老”(馬一浮、朱師轍、張宗祥、徐映璞)的遺作整理研究、姜亮夫先生的敦煌學研究和毛昭晰先生的史前史研究,同時還協助朱金樓先生整理劉海粟資料,協助沙孟海先生謄寫整理《中國藝術大系·書法卷》。

在“支持和協助”的過程中,他本人也獲益匪淺。他對畫理的研究逐步形成較為系統的見解並著手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他的《論中國畫的氣》、《論石濤的“一畫”》等論文以及關於當今名家黃永厚、洪世清、孔仲起、吳山明作品的評論文章,就是他根據潘天壽的“承革”觀點,同時汲取顧愷之、謝赫、董其昌、石濤、黃賓虹的理論,並揉合儒釋道學說和貢布里希美學觀點創作而成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創作並發表的《論轉註》在學術界影響巨大,成為六十年代以來國內有關“六書學”的唯一論文和經典之作。

陳夢麟專訪|嘔心瀝血興國學 筆走龍蛇寫春秋

陳夢麟先生的書畫藝術,也因為得益於沙孟海、陸儼少、劉海粟、朱金樓、何海霞等大師的真傳,得益於與黃永厚、孔仲起、洪世清、朱豹卿、柯文輝諸子的交遊,而更加技藝精進,日臻完美。他的書畫作品,既平圓留重,又氣勢開張,既意緒強烈,又寄託深厚,熔古鑄今,自成一體,終成一代名人大家。

  • 石破天驚的決定

憑著超凡的才氣和膽氣,在改革開放不久的1984年,陳老又“石破天驚”的毅然決然放棄仕途,扔掉鐵飯碗,成為了浙江省第一個下海經商的國家幹部,緊接著,他又創辦了浙江省第一家民營科技公司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與國際社會交往的日益頻繁,中國人越來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越來越需要表明自己民族所具有的獨特價值的傳統文化,由此,陳老產生了興辦國學的強烈願望並終生為之嘔心瀝血。

陳夢麟專訪|嘔心瀝血興國學 筆走龍蛇寫春秋

陳老在採訪中提到了“三個第一”,其中最後一個第一,就是創辦浙江省第一所國學館。但是,這所選址在杭州河坊街的“杭州國學館”,卻因為當時有關部門的改革意識不到位和官僚主義作風,竟一拖拖了整整十年,最後才變成了現在的“浙江復興國學院”。國學館被拖了十年,陳老很是傷感,但最令陳老傷感的,不是“胎死腹中”的“杭州國學館”,而是答應來“杭州國學館”任教的十位國寶級國學大師的紛紛離世。講到這裡,陳老唏噓感嘆,眼眶分明有些溼潤。為了打破這沉悶的氣氛,我們談起了書畫。

陳夢麟專訪|嘔心瀝血興國學 筆走龍蛇寫春秋


書畫解讀


當我們問起:

國學與書畫有什麼利害關聯嗎?

陳老說:

當然有了,而且至關重要。因為國學文化就是書畫作品的思想與靈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意境。

我們又問:

那麼參賽的學生,在書畫的技巧上,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陳老說:

畫有六法,書有四勢。

打了國學基礎,思想有了,那麼畫如何調配,經營位置是也;

畫的像不像,像什麼,應物象形是也;

如果要投放顏色,這裡要抽象一點,那裡要誇張一點,那就是隨類賦彩是也;

怎麼畫,骨法用筆是也;

要借勢造型,傳移摹寫是也;

最後作品活不活,有沒有生命力,達到了就是氣韻生動是也。

這說的是畫有六法,那麼,書有四勢又是什麼呢,就是“筋骨肉氣”。何為筋骨肉氣,筆斷意連謂之筋,生死剛正謂之骨,起伏成實謂之肉,跡畫不敗謂之氣。

陳夢麟專訪|嘔心瀝血興國學 筆走龍蛇寫春秋

陳夢麟專訪|嘔心瀝血興國學 筆走龍蛇寫春秋


書畫大賽的意義


說到這裡,陳老又談到了書畫藝術評優大會和全國中小學生書畫作品大賽活動的意義。陳老說,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實現國學的復興,就必須迴歸崇尚“仁義禮智信”

陳夢麟專訪|嘔心瀝血興國學 筆走龍蛇寫春秋

中國特色,其實就是中國文化。而國學則包括文字、文化、文明,包羅萬象,自然也包括了書畫藝術。少年強,則國家強,書畫藝術當然也要從娃娃抓起

書畫藝術評優大會這個活動是很有意義的,活動的很大成份上也是公益性的,成份成份這些評委基本上也是義務勞動。陳老認為,活動即使沒有企業老闆贊助,也要搞下去,因為它對國家好,對孩子們好。

記得去年還是前年,我們網評書畫的點擊量,在短短几天時間裡就衝破了600萬,來參賽的學生不僅來自浙江,還有江蘇、江西、河南、河北等十幾個省市。那次是命題作畫,題目是“我心中最可愛的人”。大多數學生畫的是自己媽媽,也有畫警察環衛工人的,其中有一幅畫,是畫暴風雨中修電線的工人。畫畫學生的爸爸是個電線工,外面颳著大風下著大雨,家裡都吃飯了,爸爸還沒有回家吃飯。你看,這不僅學會了畫畫,還提高了思想,具有綜合性的教育作用。

陳夢麟專訪|嘔心瀝血興國學 筆走龍蛇寫春秋

在採訪中,陳老提到了“人生的加減法”。的確,陳老在不少地方正在做減法,比如,以前十多個書畫藝術院校單位的頭銜,現在只留下浙江復興國學研究院院長和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國學教育中顧問這兩個,但是,有些地方他何嘗又不是在做加法呢,比如這做義務工的書畫藝術評優大會暨全國中小學生書畫作品大賽評審組專家。

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它們是人一生中的兩隻輪子,不可或缺,一個是“兼濟天下”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一個是“順乎自然”的內在修養和自我完善。加法減法並用,兩隻輪子齊轉,人生旅途才會風光無限,意義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