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獨家|15年IBM老兵創區塊鏈版YC 讓投資人不再被割韭菜

獨家|15年IBM老兵創區塊鏈版YC 讓投資人不再被割韭菜

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從實體的三維物質世界向數字化的N維虛擬世界遷徙,區塊鏈就是邁向數字世界全新的生產關係

文| 鉛筆道 記者 武旭升

2013年以前入局區塊鏈的人都經歷過了兩波牛市。第一波是在2013年,比特幣從100美金左右漲到了約1000美金;第二波是在2017年,比特幣從1000多美金漲到約20000美金。有人把握住機會賺了大錢,四處招搖吶喊終成網紅;有人則在泡沫過後歸於平靜,將目光聚焦在區塊鏈項目的價值投資上。

陶曲明屬於後者,他在今年5月正式創辦DBA(Distributed Business Accelerator),即區塊鏈版YC。這是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的商業加速器,包含去中心化的社區以及中心化的投委會兩個部分。社區用戶可推薦或自薦項目,項目進駐社區後可在定期舉辦的項目選拔中由社區用戶共同投票推薦,獲得一定票數的項目可進入投委會,由投委會評估後決定是否投資。

創辦DBA的初衷,源於陶曲明看到了區塊鏈投資的亂象:由於缺乏專業能力的投資人大量湧入和投資環境的不成熟,原本是革命性的區塊鏈早期投融資形式不幸淪落為割投資人韭菜的投機甚至金融欺詐盛筵。而他的長久目標,是利用區塊鏈顛覆早期投資。

截至去年年底,他帶領團隊一共投資了邊界智能、原本區塊鏈等9個項目,項目的平均收益超過20倍。上個月17日,DBA正式開始對外招募項目,現已有10餘個項目入駐社區,總用戶達數千人。

注:陶曲明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開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初見陶曲明是在剛開業的一處夢想家共享空間內,四周的工位空蕩蕩,只有團隊圍坐的一處區域擺滿了辦公用品和零食。他一件簡單的黑T,搭配白色休閒褲,身材極其勻稱,一頭利落的短髮下,單眼皮很是凌厲,首印象這是位剛起步的85後創業者。然而實際上,他出生在改革開放前夕,在那個高考未擴招的年代,有著開掛一般的前半生。

高考直升南開、讀研保送復旦,1998年碩士畢業後即進入當時的IT業界翹楚IBM,第一次炒比特幣足以實現財務自由。然而,越是一路坦途,他愈發有種焦慮:“自己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陶曲明接觸區塊鏈,算得上國內最早一批。

2011年,他在IBM曾聽朋友說起過比特幣,但真正入局,則是在兩年後。

彼時,他在IBM負責IT服務外包的業務拓展工作。而曾在中國一度如日中天的IBM,由於錯過了互聯網的紅利,隨著國內BAT的崛起,那時已有些“垂垂老矣”。時代拋棄你,連聲招呼都不打,陶曲明對此感同身受。“十年前我們拜訪客戶時,CEO都隨便約見,到了前幾年,跟客戶的小部門的負責人約時間都難,人家見面後甚至反問,“你們又來忽悠什麼了?”

在工作中難以獲得成就感,陶曲明漸漸將私下的一些精力投入比特幣中。2013年7月的某天,他在上網時再次看到了關於比特幣新聞,幣價已經漲到了100美金左右。相比兩年前的10美金左右,兩年時間漲了近10倍。

但他並沒有貿然進場,十幾年在外企工作,陶曲明的謹慎已成為一種習慣。他先是把比特幣的白皮書看完,再把比特幣此前的錢包下載到電腦上,對照白皮書學習和研究。他清楚地記得,當時已有幾十個G的數據,花了一個星期時間才下載完。

在弄清比特幣的技術邏輯和核心理念後,他才投入現金,正式入局區塊鏈。他趕上了牛市,在幣價約200美金時入場,漲到900美金左右時退出。這一次他賺到的比特幣,兌換成人民幣後總額超過了他此前在IBM辛苦打拼十幾年的總收入。

常人眼中的“暴富”,陶曲明將其歸結於自己的謹慎和運氣。投資虛擬貨幣是件反人性的事,然而陶曲明的做法是:在入場後,他先是把本金收回,拿賺到的錢再去投資。

錯過互聯網,區塊鏈要早上車

比起投資帶來的財富,區塊鏈本身更加顛覆陶曲明的認知,甚至改變了他的職業軌跡。十幾年前,剛踏入IBM上海總部大廈的那一刻,他腦海中冒出的想法是“這輩子就在這麼好的企業裡退休了”。直到2016年,他才選擇全身而退,投入區塊鏈大潮中。

其實在2013年,IBM內部早就開始關注區塊鏈,金融專家和技術極客常在討論區塊鏈,陶曲明也參與其中。他們大多都認為區塊鏈重新定義了人與人之間的協作關係,極具顛覆性。區塊鏈的整套設計思維跟傳統的IT系統完全不一樣,分佈式記賬,讓所有交易記錄可以永久保存且不可篡改;在一定的節點數達成共識後可進行去中心化的點對點交易。這都是可執行、可落地且有真實的交易(比特幣)在運轉的。

2014年,以太坊問世,Vitalik Buterin提出了智能合約在區塊鏈上的實現方法,允許在沒有第三方的情況下進行可信交易,這些交易可追蹤且不可逆轉。這些帶給陶曲明的感受是極為震撼的。

而IBM內部彼時也看中了區塊鏈可能是下一個技術趨勢,內部以技術開源的方式佈局。然而作為一個世界級的大型企業,自身的龐大導致其創新難以推進。

時間滑到2015年,互聯網市場已被BAT佔領。陶曲明“深居”IBM,他認為自己完美地錯過了互聯網,“區塊鏈說什麼也不能錯過了,要及早上車”。

他初步計劃是在內部做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加速器。但面對大企業的通病,他有心無力。企業越大,要承擔的風險也越大,而創新本身就自帶風險。他在IBM要錢無錢,要人無人。最後他想單獨撮合同事給他一些技術上的幫助,一起來推動這個項目。但同事身背KPI考核,也愛莫能助。

不破不立,陶曲明已然在IBM看到了自己職場的天花板。“既然在IBM折騰不出什麼花樣,那就出去做。”

“今年進場的投資人大都被割了韭菜”

在籌備一年後,他悄然出走IBM。離開的某天,他摘下佩戴了十幾年的IBM工牌,放到辦公桌上拍了一張照片發到朋友圈,以此作為告別。

與此同時,他利用行業資源,將在IBM內部流產的區塊鏈早期項目加速器重新啟動,這也是DBA的前身。

截至到去年年底,兩期他們共投了邊界智能、原本區塊鏈、魔橙、DRC等9個項目,同時提供傳統孵化器的一整套服務。

其中邊界智能是陶曲明團隊投資的第一個項目。這是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的醫療數據服務提供商,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通醫院和醫院以及保險公司之間的數據流轉通道。以此將原有的數據孤島連接在一條鏈上,提高數據流通效率。

每個投資人都有自己觀察和選取項目的原則。陶曲明更注重看團隊的價值觀、學習能力和看項目場景能否落地。

第一次見邊界智能創始人曹恆時,他了解到曹恆之前並沒有接觸過區塊鏈,但她的學習能力實在讓陶曲明佩服。在上海的一次區塊鏈技術峰會上,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曹恆從頭到尾每天早晨準時到場參加會議,然後用筆記錄下關鍵知識,自己到家後再溫習。這給陶曲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陶曲明成為了邊界智能的天使輪投資方。

憑藉多年來的投資經驗,陶曲明團隊早期初投資的項目都取得不小的收益。去年區塊鏈項目市場盈利大概平均20倍,他們的項目獲益,平均數字在20倍以上。

然而市場的好景不長,去年年底開始,虛擬貨幣市場一路開跌。曾歷經過一波牛熊市,陶曲明心裡更為有底。那段時間,他幾乎不理會各種區塊鏈大會,也未曾與他人開撕,甚至連微博上都找不到他個人賬號。

然而,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區塊鏈行業忽然變得亂象叢生。那些所謂的“大佬”四處站臺、割韭菜將區塊鏈行業搞得烏煙瘴氣。這導致這個新興行業的老問題被放大,新問題在不斷出現,一定程度上在阻礙著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例如,獎勵早期參與者機制放大了行業內的投機和炒作;行業的早期發展被外部資本過度透支,並未最大程度彙集區塊鏈行業的核心生產者和用戶;另外,目前區塊鏈項目多是基於不同的底層技術,形成相互隔離的生態圈,缺乏跨越不同技術,面向整個區塊鏈生態的協作機制。

不管幣圈、鏈圈,漲漲跌跌,一副熱鬧景象。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陶曲明透露,很多投資人表面看著光鮮,實際對區塊鏈投資並不精通,尤其是去年年底和年初趁著3點鐘社群入局,甚至all in的一批投資人,都虧了不少。“三點鐘群,實際上割了不少投資人的韭菜。”據鉛筆道瞭解,外界盛傳的投資大佬,投資虧損達七位數者尚有人在。

“這個行業並沒有形成健康的投資環境,一堆投資經理跟風進入,但是並沒有能力鑑別好項目,也無法去觸達,更別提參與其中。市場上99%的區塊鏈項目都難以落地,區塊鏈投資相比傳統投資,難度更大,更需謹慎。” 陶曲明稱。

他還認為,早期投資的風險極高,在一個浮躁的市場,投的項目多,不代表收益就高,而且很可能是虧得越多。

區塊鏈版YC

在此背景下,陶曲明整合原有行業資源,意欲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一個開放共建、共享互利的全球分佈式商業加速器。於是DBA項目誕生,並在今年3月正式開始商業設計。

DBA可視為一個區塊鏈版的YC。與傳統的孵化加速器相比,它增加了去中心化社區。即項目由社區用戶推薦入駐,社區會按週期開放投票上項目通道。獲得一定票數的項目即可進入投委會,投委會根據專業的評估方式對項目再次評估,作出決定。被投委會選中的項目即可獲得投資。

投委會人員由DBA團隊的專業投資人組成。項目啟動早期,DBA功能主要包含兩個方面,項目推薦和互助服務。

社區任意用戶都可以推薦或自薦項目。若用戶推薦的項目最終被DBA選中作為投資項目後,該用戶將獲得10萬DBA token外,還能獲得一部分他所推薦項目的代幣。DBA以此激勵用戶推薦項目,降低了投資人甄選項目的難度,讓更多的項目可進入投資人的視野。

創始團隊將在DBA社區共設置了10億DBA幣,用於社區流通。最終DBA幣的價值將由社區項目的代幣價值所決定,即DBA幣可以在社區內換取通過DBA選中投資項目的代幣。用戶註冊社區,完成實名認證後就可獲得60個DBA幣,在投票推薦時會消耗部分token,但完成投票後社區會向用戶反饋高於投票所消耗的DBA幣。以此保證只要用戶在社區作出貢獻,就可獲得收益。而投票給被投委會最終投資團隊的用戶,還可以獲得額外的DBA和項目token的進一步激勵和回報。

此外,DBA在未來還會設置板塊為區塊鏈創業者和其他區塊鏈從業者匹配合適的資源,如媒體、資金、技術等,幫助社區用戶之間通過DBA幣的交易實現創業資源的自由交換。

6月6日,DBA宣佈正式開始在社區招募項目。現已有10餘個項目方團隊進駐社區,總用戶上千人。

未來,陶曲明計劃在做市場推廣的同時,不斷完善社區開發,讓社區接入更多的服務,如媒體、孵化器、專業服務市場、基金會等。

“區塊鏈並非顛覆IPO,而是早期投資。”

在陶曲明的計劃中,未來DBA的模式一旦跑通,將不僅僅侷限於服務區塊鏈項目,任何需要早期風險投資的項目都將成為社區中的一員。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