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王羲之之後還有超越他的書法的嗎?

藏真書院


都知道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他《黃庭經》《樂毅論》《二月貼》《姨母帖》儘管都不是原帖,但同樣被廣為稱頌,可見其書法的超俗入聖的境界。

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羲之書法之後,可以說,沒有能超越他的了,但是每個時期 每個朝代都有一些大家不服氣 ,自認為已經超越了大王 ,結果後來就被歷史無情的淘汰了。

倒是我們都知道的大家們, 他們甘拜下風,私淑自己法乳於王羲之的一脈,最後皆為大家,如蘇東坡,米芾,黃庭堅,明代的王鐸,董其昌 趙孟頫。當代的周慧珺恩師沈尹默,白蕉,歐陽中石恩師吳玉如,啟功,林散之,沙孟海等等。

所以說,中國書法藝術得成長期非常短暫,剛開始定型既有登峰造極,其標誌就是王羲之王獻之的出現。書聖王羲之到目前為止,還是中國書法史上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的喜馬拉雅的珠穆朗瑪峰。不但無法超越 而且也沒人敢試圖去挑戰的野心。

古今從帝王將相到書法藝術家,對他的喜歡讚美可謂如排山倒海 歸結起來,可以說"窮變化,集大成,致中和"九個字。

舉例來說,他之後的大家 絕大多數都是繼承了他書法藝術的一點或一二部分, 發揚光大,就足以成家立派了,

如明代書法家項穆是這樣總結的,翻譯過來大致內容為:智永 虞世南得其寬和之力,歐陽詢得其秀勁之骨,褚遂良得鬱壯之筋,顏真卿,柳公權得其莊毅 孫過庭得其逍遙之趣……等等。


張勁逸


有的,當時就有王獻之超越了他。王獻之勸他改體寫宏逸一點,他不聽。雖然在二王生前社會上的書法審美觀拖了鑑賞的後腿,但很快在南朝人們就欣賞王獻之的書法了。不幸的是唐太宗硬把王獻之拉下了馬,連書法也未能有好作品流傳下來。

還有,唐代張旭的放逸狂草是超越王羲之書法的。在唐代稍後的時代人們很快就厭倦了王體,認為《聖教序》的王體行書被人寫熟了,成為了院體即實用體,並說:羲之俗書趁姿媚。張旭的狂草被唐文宗封為文化三絕之一,唐代人們普遍愛看狂草,連秀才寫的草書也能一字千金。

第三位超越王羲之書法的人是清代吳昌碩。因為王羲之未見過唐代才發現的秦《石鼓文》大篆。而吳昌碩以如椽大筆寫出了石鼓文的豪邁氣象,將金石氣和筆墨韻相結合,寫出了石破天驚的新篆書,為現代新筆法時期開了書法新路,這是王羲之未曾夢見的氣勢如虹的書法!

見了王羲之書法就五體投地了,還能談超不超越?






王乃棟說書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國人喜歡搞個人崇拜和神話人物,自古就常建的名人祠,萬民傘就可見一般,但是個人畢竟是有缺點的有毛病的,故而後人就選擇性失憶,對神話人物的缺點不好部分就過濾掉,所以王羲之就沒有真跡傳世,即使真是真跡因為與神話裡的他的完美不符也會被打成贗品,比如快雪時晴帖。所以我認為後代一定有許多超越書聖的人,但是因為書聖已經被神話了,就不允許後世超越他,所以這個話題沒有正解,正解出來了大家就不認同。

所以我們遺憾地認為,咱國家這種神話個人,崇拜祖宗的傳統不利於各項發展,束縛子孫後代的開拓創新。

這個話題沒必要糾纏,還是多關心下活著的藝術家吧!



陳福存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虛靜空間


頭條的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忠文硬筆。

如果談到超越兩個字,要看我們用什麼樣的審美觀點去看待藝術了。王羲之的書法不是沒有人能夠超越,書法家也是各有各的特點,也沒有誰才是獨一無二的。

王羲之的書法為秀美風格,往後逐漸發展成了貼學正統,因此,在中國古代以貼學為上的書法體系下,王羲之自然是神聖的代言詞了,因此被譽為書聖。

但是,在貼學傳統之外,唐朝書法名家顏真卿創立了碑學風格並將這一特性融入到中國書法,隨即開創了碑學審美範式。因此,在書法領域顏真卿就成了能與王羲之相抗衡的領軍人物了。

因此後期的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等被譽為中國書法四大家,他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書寫風格和對藝術的獨到見解。

我們無法去評論誰才是最權威的書法家,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所以對書法風格的追求也不同。謝謝!







忠文硬筆


有好幾個

王羲之之所以名氣大,主要是他對行草書的一些整理規範,方便人們學習書法,更能普及和傳播。

書法種類有金書、篆書、隸書、草書、楷書,每一種書法都有幾個這個領域的大家。王羲之作為行書和草書大家,並不是說在這個領域沒有人能夠超越他。王羲之之所以名氣如此大,跟李世民的喜歡分不開,中國就是這種德性,即使不喜歡也要喜歡,所以把王羲之捧上了天。

就拿草書和行書來說,草書王羲之不如顛張醉素,沒有他們的一氣呵成,沒有顛張的滿紙菸雲,氣貫如虹的氣勢。行書米芾的行書書法一點不比王羲之的差,他們三個人的書法視角效果更好,一點不比王羲之差。

所以從我個人對書法的欣賞來說,米芾顛張醉素他們三個人,米芾和王羲之能比肩甚至超越,顛張醉素從草書的角度來說,已經超越了。





墨九三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從甲骨,金文開始就有把字寫的美觀,上升到藝術性的追求,到了秦朝統一文字,出現了李斯這樣的篆書書法代表,擁有了篆書巔峰作品《石鼓文》,漢代則發展到了隸書,目的就是更加容易書寫與應用,出現了鍾繇等書法家,隸書也有漢隸《乙瑛碑》《張遷碑》《曹全碑》等著名的巔峰期作品!

到了晉朝,王羲之學習鍾繇,衛夫人書法,創作了新書體,對書法起了根本性的變革作用,真,行,草都有極高水平的代表作,把書法水平推向了一個高峰,《蘭亭序》更是公認的天下第一行書,《十七帖》則號稱書中之龍,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今人所見,皆為《蘭亭序》臨摹本。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若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

拋開唐太宗對王羲之的推崇奠定他的書聖地位因素,就書法而言,唐代歐,柳,顏,褚,虞諸家主要是把楷書推向巔峰,宋代蘇,黃,米,蔡只是在行書上有所作為,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各體俱佳但是都是二王一脈書風,有清一代金石學派鼎盛,推崇碑學,有劉墉等清四大家,,趙之謙,張裕釗等碑體名家,但本質上碑體也是楷書,實際上魏碑體的水平是遠不如唐楷代表作的!民國以後的書法名家水準更差!

因此後來者只是在王羲之奠定的的基礎上發展,沒有在整體上超越王羲之的書法家出現!



張言好書畫


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卻非常猶豫。真理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上。學生時代,我也目空一切。只有一點點地進步,才一點點認識到過去的好笑。

二王書法,用筆無懈可擊,得滿分,但其難度不高。比如跳水,有人難度係數3.6,得分自高。

王字筆法,僅印印泥。淺顯易懂。一大堆高難度無見蹤影:壁坼,蠶尾,屋漏痕等等。

王字作為初學,得規範,有意義。也有其歷史價值,要承認。但不需我多說了。

古人有很多評價,雖不全面,但也非無的放矢:“逸少草有女郎才,無丈夫氣”……等等。

古人書法,在意境和筆法超越二王的很多,稍舉例:《瘞鶴銘》,魏碑多種,散氏盤等等等。今人感悟超越者,亦不少。許多畫家對書法,都極有選詣,如張大千,徐悲鴻,李叔同,孫竹離,豐子愷等等等。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竹葉篆


《蘭亭序》是書法界的一座高峰,無人能夠超越。





葫蘆丹心


王羲之被尊為“書聖”,其成就主要在於對前人書法的歸納與總結,最直接的體現是在新體方面,楷書、行書、今草在鍾繇、張芝等前人的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建立自己完備的風格體系,影響後世千年而不衰。所以,王羲之在書法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家,從這一方面來講後世書家沒有超過王羲之的。

王羲之在書法理論方面也有很大貢獻,其書論《自論書》一篇中明確提出了“形質美”與“意”的理論。王羲之的這種理論對後世影響無疑也是巨大的。

顏真卿可以說是唯一可與王羲之比肩的書法家,顏真卿在二王筆法系統以外,創造了一種與二王迥異的筆法,可稱為“顏氏行書”,因為他的這種創造,才與王羲之相提並論。但顏真卿書法依然屬於廣義上的二王系統,所以,王羲之“書聖”的地位還是不可撼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