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詔安民間文藝《公背婆》

傳說,“公背婆"這個民間文藝活動形式是翰林院編修林壬和舞獅活動一起從太原引到詔安的,也有人說“公背婆"是從廣東潮洲傳來的。但不管它源出何處,這個活動一般都是在元宵等重大節日才會出現。

詔安民間文藝《公背婆》

"公背婆"這種文藝活動一般都是以廣場舞蹈形式進行演繹的。整個舞蹈表現的是元宵節晚上,一位老阿公揹著纏足的老阿婆上街觀賞花燈。其公,婆角色皆由一人打扮裝飾。扮演者前部分是公的形象,後背是婆的打扮。表演時腳步與手相結合。特別是公婆打扮更讓人覺的滑稽可笑。公的形象一般為一位頭大的老漢,老阿婆則頭梳大燕尾,腳著小鞋,右手執把大蒲扇子,左手拿條手帕,動態忸怩又誇張。表演時也可穿插一童子,童子手持燈籠,在鼓樂聲中引逗“公背婆"演澤一套步行,登山,過橋,以及賞燈等動作,令人看了妙趣橫生,常常捧腹大笑。此文藝活動形式現成為東關社區的傳統節目,是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