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有專家預估,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成熟要到2025年,而在汽車歷史短短百年之中,混動車型誕生僅僅過去二十年。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混動有別於純電動形式,混動車型都是有內燃機參與動力輸出。而如果再細分混動車型的話,又分為無法完全離開內燃機的傳統型混動車型(代表車型豐田普銳斯)和現在主流的支持純電續航里程的插電式混動PHEV車型,例如我前些天試駕的這一款寶馬 X1 25Le。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我曾不至一次在文中樹立觀點,我討厭電動車,討厭那種靜默、毫無生氣的運動狀態。但我也很清楚電動車是我們可以眼望未來的解決辦法。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這一代寶馬X1註定是要比第一代X1成功的產品,外觀的成功、前驅大空間佔最重要因素。我們絲毫不用掩飾對於一款又大又有面子車的剛性需求。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外觀和標準版X1區別何在?

寶馬X1 25Le和普通汽油版本的車型在整體外觀上的區別並不大,LED頭燈、討喜的X運動套裝,外觀裝點恰到好處的鍍鉻以及銀色飾板,18寸Y字形和大五輻輪轂搭配非常協調。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僅在一些細節之處可以凸顯這臺X1插電混動車型與眾不同。雙腎進氣格柵豎格點綴藍色元素,周身寶馬的Logo也並不顯眼的額外增加一圈藍色點綴,車輛C柱處增加eDrive表示,車輛左前葉子板處增加了插電充電口,充電口下部有i字標識。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全新寶馬X1之所以可以在它所在的級別橫刀立馬,和大換代的成功分不開。那我們如果更細化探究,在X1車系下的混動版本的25Le究盡怎麼樣?為什麼這輛車在一線城市現在是供不應求的狀況?幾天接觸下來,首先它的動態表現給我留下很深印象。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這是一臺更運動的寶馬X1嗎?

即便是純正UKL前驅平臺的寶馬,駕駛感受也是比較出眾的,那麼這輛油電綜合動力輸出賬面超230匹,百公里加速7.4秒的四驅X1混動怎麼樣呢?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就像小馬過河的故事一樣,嘗試過後知道深淺。X1混動讓我即不失望但也沒有那麼驚喜。

先來說動力表現,X1混動是四驅模式,前輪動力由發動機直接供給,後輪動力由電動機驅動。也可謂是一種特別的全時四驅模式。當車輛處在充滿電的狀態,普通模式下他的起步一定是後輪電驅動,電動狀態下油門的感覺並不突兀,收放油門時也沒有電動車那種明確的拖拽感,和駕駛普通的汽油機一樣線性。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當AUTO eDrive模式(默認模式)下速度達到80公里/小時,電腦判定需要汽油發動機來補充動力時,汽油發動機啟動以及動力的介入非常平順。如果不主動關注轉速錶或仔細聽發動機聲音,是根本無法體察到發動機啟動以及動力介入的過程。當然如果每天通勤往返距離小於50公里,我們大可以使用MAX eDrive模式,此時發動機將不介入,一直採用純電驅動模式,非常理想的狀況是天天都可以在地庫充電,油耗為0可以實現的。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混動寶馬X1特性鮮明

這裡多說一句X1 25Le起步狀態,幾乎永遠是電動,蓄電池一直會保留足夠啟動車輛至約20KM/H的電力,即便是在“沒電”的狀態。啟動後將很快汽油機介入,但這個過程就極大避免了三缸1.5t發動機的起步抖動問題,同時如果不是打開車窗的狀態,發動機的介入是沒法從感官上明確感受到的,僅僅是看到轉速錶的提升,證明汽油發動機介入了,車內依舊靜謐。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百公里加速,在車輛有電狀態下,是矯健的。但100公里/小時以後的加速乏力,也是不爭事實。畢竟當速度提升到合法限速之外,驅動更多依靠的是前輪發動機動力的輸出,136匹拖拽著兩噸車重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

在路面略有起伏的京滬高速,我大約行駛了一百公里從上海去蘇州。期間我發現兩個問題。其一是短短100公里的高速行駛,發動機可以為蓄電池充電約50%,也就意味著到達蘇州我可以坐擁約30公里的純電行駛距離,這一點很棒。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其二是令我略感不適的一個問題,當我高速遇到上下起伏路面,車輛縱向姿態控制比較糟糕,甚至這種起伏讓我有些不安,幾次主動剎車減速。懸掛的調教向舒適妥協了太多,讓我懷疑這是一臺漢蘭達或者什麼奇怪的車。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總歸減震對於上下車身大幅運動的抑制,幾乎顛覆我對寶馬的印象。我想大概問題還是出在車重上,約兩噸的過重的車身重量,讓X1 25Le減震器調教不能太激進,所以行程變長了,也不適合激烈駕駛了。懸掛橫向的支撐倒是好些,沒有那麼令人不安。

城市道路駕駛表現優秀

以上是高速行駛時的一些感受,同樣適用於城市快速路。但對於日常城市道路而言,X1 25Le舒適了很多也從容了很多。就像他在無聲宣告,我本就屬於城市,屬於這些限速80公里以內、屬於這些堵堵停停的城市道路,我可以安靜從容起步、敏捷超越。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從車輛的出廠設定上,我們也可以看到X1 25Le並不是一輛偏向於長途駕駛的車輛。油箱僅提供35L容積,當我在電池幾近沒電,又不知深淺的跑了200公里路的時候,原本還有多半箱油的X1 25Le油燈居然亮了。這輛車的綜合油耗也很難用傳統的方式表述清楚:

大概我歸納一下分為三個層面。

大神層面,天天MAX eDrive模式上下班充電,距離50公里以內,油耗為0。

一般用戶層面,城市道路使用,上下班代步使用普通模式,油耗約6—7個。

不知深淺用戶層面,天天開著這臺車上高速,跑跑長途啥的,油耗10個以上都屬於正常。混動版本的X1油耗表現其實和通常意義上的高速省油說法相悖。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現在的市場表現如何?

現在X1 25Le的市場狀況依舊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至少在上海的經銷商處得到的消息,沒有現車只能訂,和530Le一樣炙手可熱。價格在一線限牌城市也比較堅挺,裸車成交價格約在36萬上下,還是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適合X1 25Le我簡單總結一下大約是兩類人。

第一類是在一線城市有用車需求,且有固定停車位且可以安裝充電樁的用戶,這款車滿足你日常短途代步的剛需,又不需要被限號,多拉好開又經濟。

但說實話,沒有電動輔助的X1 25Le,油耗其實挺高,又僅僅只有35L的一個小油箱,如果只是衝著牌照去的用戶,並不具備日常充電條件要三思了。其實標準汽油版本的車型,同樣一流的空間表現我會更加推崇。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第二類是,非限號城市先鋒人群。很多人都對自己所在城市的未來交通有預期,比如現在還未限號,但眼望到的未來很可能限號,先屯一塊新能源牌照再講道理。對於日常用車中短途居多的用戶,但對於生活品質有較高追逐,後排經常坐人需要舒適的大空間,X1 25Le也是這部分人群的選擇。同樣也是要有合適充電的私人停車位為好。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而對於插電式混動這個概念,我們國人也僅僅是剛剛開始接觸的過程,即便是在一線城市,國家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插電混動車輛的保有量依舊有限。這源於相關設施設備還不夠完善,這種模式還有待改進。經常可以聽到車主的抱怨,去到外面充電難,在上海內環附近一個標準的新能源車充電站充電幾小時,單付停車費就要付五十塊。

這臺寶馬X1人人都想擁有,但並非人人都可擁有……

但存在即合理,在日益緊張的能源面前,大排量多缸數必將走向消亡,而未來就是這些混動甚至我討厭的純電天下了,最後我還是想再強調一遍,混動我可以接受,但我討厭純電!

混動將是你下一臺車的選擇方向嗎?

請留言 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