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可以兼任嗎?

用戶60949446449


可以兼任。

在中國有一個牛比閃閃的頭銜叫“兩院院士”。如果泛泛地說“兩院院士”,那可以是中科院院士,也可以是工程院院士。但如果具體到某一個人,說他是“兩院院士”,那將意味著他同時身兼著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兩個頭銜。

我們先來看一下中科院和工程院的院士選拔標準。

《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

第二章第四條,院士的標準和條件:

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章程》

第二章第四條,院士的標準和條件:

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國國籍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專家),可被提名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以上中科院和工程院的院士選拔標準看,二者都沒有要求被推薦者不能是另一個院的院士。

我國獲得過雙料院士的專家

中國兩院的雙院院士共有34位,他們均在1994年之前就已當選過中科院院士,此後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即稱為雙院院士。

其中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30位中科院院士,而1995年當選的有嚴愷,邵象華,吳良鏞和吳階平4位中科院院士。

比如:

  • 浙江大學的路甬祥,既是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1991年當選),又是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1994年又當選)。

  •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宋健, 既是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1991年當選),又是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1994年又當選)。

聽磚業科普,漲科學姿勢,歡迎關注“稻殼張”


磚業科普稻殼張


當然可以兼任。院士,在中國就是指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兼任兩個院士的人,被稱之為“兩院院士”。院士是一個人在學術領域所能獲得的最高官方榮譽。一般來說,獲得院士稱號的,都是在某一個領域的最頂級人才。在中國,如果你獲得一個院士稱號,你將獲得巨大的社會榮譽,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在爭取科研經費資源上更加有利。不過,在國外就不是這樣。比如,我一個朋友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弟子,他和這個院士一起工作了10年。作為院士,他並不比其他教授獲得更多的資源,一樣要參加競爭。而在中國,院士被有所神話,似乎中國人更加迷信權威。這個暫且不提。

糾正網絡上一個錯誤的說法,就是有一些人在網絡上說,“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為國家做了這麼大的貢獻,卻一直沒有被選上院士,所以中國的院士評選制度有問題,比如只重視“海歸”云云。其實,袁隆平早就說院士了。袁隆平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他是在他65歲大時候評選上院士的。所以,說袁隆平不是院士,那是錯誤的說法。袁隆平早就是貨真價實的院士了,只不過在日常宣傳他的時候,沒有提及他的院士身份,所以給人他不是院士的印象。其實,袁隆平的聲譽已經高於普通的院士了,即使沒有院士,他也是國民英雄,被大眾敬仰。

也有人很可惜的沒有被評選上院士。比如,北京大學的生命科學院的饒毅,他的學術水平在普通院士之上,按道理早就應該被評上院士。但是,饒毅似乎因為平時多話得罪了某一些人,所以沒有被選上。饒毅一怒之下,發誓永遠不參加院士評選,這可真是可惜……

134


懷疑探索者


理論上可以,但現實中很難,科學院士與工程院士的工作性質不一樣,一個人窮一生做好一種己不易。現有兩院院士同任的情況是以前歷史造成的,當時沒有工程院,只有科學院,稱呼是學部委員,隨大型工程越來越多,突出者也被選為學部委員,最後只有再建工程院,這樣之前選為學部委員的這部分成了當然的工程院士,同時仍保留了科學院士的稱號。以後就很少再有新的兩院院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