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有位來自山東的時代楷模

2016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魯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趙志全“時代楷模”榮譽稱號。26日晚,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時代楷模”發佈廳將公開發布趙志全同志先進事蹟;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紛紛報道,號召全社會向他學習。

趙志全是誰?

27年,把一個瀕臨倒閉的校辦工廠壯大成淨資產60億元的大型製藥集團。在生命最後的12年裡,他忍受著癌症的折磨,帶領企業保持高速發展。他就是魯南製藥集團原董事長趙志全。

趙志全一生致力於振興民族醫藥,堅持改革創業,注重科技創新,勇擔社會責任,把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建設成現代化製藥集團,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作出了突出貢獻,曾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趙志全以造福社會、造福他人為擔當,罹患癌症12年仍忘我工作,他不僅做好自己的企業,而且造福一方百姓。他是怎樣一個人?做好企業為了誰?他用一生作出了回答,那就是為社會、為人民。2014年11月14日深夜,在臨沂市費縣城郊的魯南製藥集團新時代藥業公司,趙志全倒在辦公桌旁,年僅57歲。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有位來自山東的時代楷模

趙志全:用生命詮釋企業家的價值

他一手創辦的魯南製藥集團,前身是校辦企業臨沂郯南製藥廠。1987年,藥廠瀕臨倒閉,趙志全在招標中脫穎而出,成為承包人。上任之初,趙志全力推人事、勞動、分配製度改革,與科研院所研發中藥新品,因療效過硬、行銷對路,提前一年超額實現承包目標。

1996年企業遭遇經營困難。趙志全給自己立下軍令狀——每月只領200元生活費,年底前扭轉不了局面,自動辭職!

他親自率領業務人員跑市場,9天走了18個城市,當年銷售收入實現翻番,達到1.5億元。趙志全又一次為企業贏得生機。

2002年,趙志全在荒山上建起了生物製藥園區。然而就在這一年,他被確診為胸腺癌晚期。醫生曾給他三個月的安全治療方案,但他只接受了一個星期的治療。

之後的12年,身患癌症的趙志全工作一如往常。臨終前,他還簽署了提高職工待遇的計劃書,但是很多職工在他去世後,才知道他的病情。

2014年11月14日深夜,趙志全簽完最後一份企業改革的文件,猝然病倒,再也沒有醒來,年僅57歲。

在留給家人的遺書中,趙志全說患癌之後的每一天,過得都很艱難。他卻從不願將這份艱難示人,對他來說,財富與個人得失都不重要,對事業的追求卻是永恆。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有位來自山東的時代楷模


人民日報:

趙志全的事蹟體現了艱苦創業、勇於改革的擔當精神。他是臨沂市首批承包經營試點企業的先行者,用27年時間,把一個淨資產不足20萬元的小廠,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製藥集團公司。

趙志全的事蹟體現了重視科技、尊重人才的創新理念。他奉人才為寶,聚集了一支實力雄厚的優秀科研團隊。

趙志全的事蹟體現了實業報國、造福社會的責任情懷。他堅守理想,把“安全、環保、質量”作為企業長青的基石;他奉獻大愛,捐資助學,扶危濟困,而他自己,一臺普桑跑了60多萬公里,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20年,親屬未在企業擔任高管。

趙志全留下的不僅是豐厚的物質財富,更是鼓舞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財富。

光明日報:

趙志全是地道的沂蒙漢子,他出身於農村貧困家庭,白手起家,通過不懈奮鬥成了全國一流製藥企業的帶頭人。

在他身上,有著一名企業家的膽識和魄力,更有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趙志全是企業改革先行者,他克服改革難題,探索發展新路,致力於打造百年企業。可以說,魯南製藥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企業家創業、改革和創新的歷史。做放心藥、良心藥,振興民族醫藥,是他的夢想,“只要患者需要,就是賠本也要生產。”作為沂蒙山區最大的企業家,他竟然沒有為自己置辦一套房產。彌留之際,他留下囑託,提議非親非故的張貴民,負責公司的經營管理。他心裡始終裝著人民群眾,作為連續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在他所提的150多項提案中,件件關乎民生……這無不彰顯了一位共產黨員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趙志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為企業、為社會所創造的巨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將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他的崇高精神和優秀品質,猶如一座堅實的豐碑,必將永遠矗立在這片大地上。


趙志全 製藥人的驕傲 企業家的典範

直面挑戰,不懼風浪急

年產值60億元,年上繳稅金近10億元,如今的魯南製藥風光無限。但創業之初,很是艱辛。

1987年,趙志全30歲出頭,是魯南製藥前身——郯南製藥廠的技術科長。臨沂地區體改委決定,在這裡進行全區首個承包經營試點。

年輕的趙志全脫穎而出,競聘成為廠長。就任前,他提出目標:4年實現年產值1000萬元、利潤120萬元。此時的郯南製藥廠,賬面淨資產不過19萬元,庫存原料只能維持3天,利潤幾乎為零。

一上任,趙志全燒起“三把火”:人事改革、勞動改革、分配改革。承包頭一年,郯南製藥廠實現扭虧為盈;第三個年頭,產值達到1700萬元,利潤120萬元。趙志全的承諾,提前一年完成。

數年之後,企業再次處於生死關頭。因為建設投入大,又趕上銀根緊縮、銷售回款滯後,1995年,正在高速發展期的魯南製藥,資金鍊面臨斷裂。趙志全把1996年定為“決戰之年”。

趙志全帶著兩個司機,開著一輛普桑“出征”。餓了,就吃自帶的煎餅、鹹菜;累了,就在車裡迷糊一會兒。9天時間,趙志全跑了東北三省18個城市。那一年,魯南製藥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5000萬元,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慧眼獨具,領市場之先

在市場經濟的風浪中,趙志全更有著敏銳的洞察力。1998年,企業研製出胃動力藥莫沙必利。趙志全要求加快速度。“我們提前完成臨床反饋,新藥在國內外同時上市,這時美國發布了對同類藥西沙必利的警示,我們的產品迅速佔據了市場。”時任公司技術開發科項目負責人張衛國說。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科技、人才是核心競爭力”

2001年以來,魯南製藥平均每年科研經費的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例在7%以上,最高年份高達18%。為什麼要把這麼多資金投在科研上?趙志全的回答很簡單: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科技、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廣納賢才,企業的發展才會有不竭的活力。

目前,魯南製藥集團擁有博士20餘人、碩士600多人。科研創新也碩果累累: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20項、臨沂市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100餘項、獲得授權的專利560餘項,授權專利數量居國內醫藥企業第二位。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有位來自山東的時代楷模

“做放心藥、良心藥,振興民族醫藥,是我的夢想”

在魯南製藥採訪時,記者發現了一個“怪現象”:賠本的買賣照做不誤。拿銀黃口服液來說,生產原料主要是金銀花和黃芩,前幾年,金銀花的價格瘋漲十幾倍,可銀黃口服液的價格還是跟以前一樣。有人對趙志全說,把金銀花改成山銀花吧,價格便宜。可他卻眼一瞪:“即使賠錢,也要選用地道藥材,在質量上不能有半點含糊。”

費縣境內有一條河叫溫涼河,它由南向北流經新時代廠區。建廠初期,趙志全就提出了一個響亮口號:寧願魯南虧,不讓溫河渾。費縣縣委副書記陳海玲說,那時候,國家的環保政策相對寬鬆,如果上馬紅黴素生產線,每年可獲得上億元的利潤,但也會產生一定汙染。在企業利潤和保護費縣青山、綠水之間,趙志全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許多人不理解,趙志全卻說:“為了企業利潤犧牲環境,這樣的事情,我們魯南人堅決不做!”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有位來自山東的時代楷模

忠誠智慧,寫壯麗事業

2002年,趙志全被確診癌症晚期。為了維護企業的穩定發展,趙志全和妻子龍廣霞決定保守秘密,具體的治療細節連女兒都不告訴,頭髮掉光了,就定製一個假髮套。

平日裡出現在職工們面前的,依然是那個打不垮、累不倒的趙志全。餐廳門前的臺階,趙志全平日裡一個箭步就躥上去。可在生命最後幾個月,他只能一步一歇地上。有職工經過,他就停下來,笑著點點頭,或是揮揮手。周圍沒人了,他再一步一步挪。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有位來自山東的時代楷模

深夜辦公

2014年11月14日深夜,趙志全催促身邊的人去休息,獨自一人呆在辦公室處理公務。第二天早上,工作人員推門進去,愕然發現,趙志全已溘然長逝。桌上,放著剛簽署的文件。

追悼會上,職工們才知道,趙志全早在2002年就罹患胸腺癌,現場一片哭聲。“他是所有人的主心骨,我們對他的依賴,他知道,我們也知道。”魯南製藥集團副總經理謝宇說。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有位來自山東的時代楷模

破損的沙發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有位來自山東的時代楷模

20年前的老式電視機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有位來自山東的時代楷模

這就是趙志全生前居住了十幾年的臥室

“我們魯南人手拉手,勤奮工作爭創一流……團結拼搏,繼往開拓,把青春年華獻給壯麗的事業……”笑中帶淚,龍廣霞哼唱起魯南製藥的廠歌。這一字一句,都出自趙志全之手。而這,也是他最貼切的人生寫照。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有位來自山東的時代楷模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中,有位來自山東的時代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