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端午節 五毒月 中醫教你除五毒

端午節 五毒月 中醫教你除五毒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節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節日。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此外,因為在此時天氣越來越炎熱,蚊蠅滋生,農曆“五月”也常被稱為“惡月”“五毒月”或“百毒月”。

端午節 五毒月 中醫教你除五毒

當然,端午節也被古人稱作“衛生月”,可以說端午節蘊藏著豐富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也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養生月”。那麼按照傳統習俗端午節該如何保健呢?下面就聽小編給大家講一講。

【吃粽子】

端午節 五毒月 中醫教你除五毒

端午節吃粽子,這個傳統習俗當然不用多說。那麼,在中醫看來,吃粽子有什麼講究嗎?

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粽子中的糯米是糧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糯米味甘性溫,有益氣健脾的作用。而粽子的配料也同樣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剛才提到的益智仁,有著溫脾,暖腎,固氣,澀精的功效;我們常吃的大棗,有著補脾益氣,養心安神的功效;而甜甜的豆沙粽中的赤小豆,有著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功效等等。

但是,老年人與小朋友,腸胃功能弱和患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對的朋友不宜多吃哦!

【掛艾草及菖蒲】

端午節 五毒月 中醫教你除五毒

民諺雲:“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節,插艾草和菖蒲是非常重要的活動之一。端午前後,正是蚊蠅滋生的季節,艾草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將艾葉加工成“艾絨”,做成艾灸,也是中醫治病的重要工具。所以古語“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非常好的提神通竅、殺蟲滅菌的植物。

【飲雄黃酒】

端午節 五毒月 中醫教你除五毒

 “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有習俗在端午當天將蒲根切細、曬於,拌上少許雄黃,浸白酒,亦有單獨用雄黃浸酒者,故名“雄黃酒”。民間認為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所以形成了在端午節飲雄黃酒的風俗。

中醫古籍對雄黃的藥性也是早有記載,雄黃味辛性溫,有著解毒殺蟲,燥溼祛痰,截瘧的功效,主要用於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蟲積腹痛,驚癇,瘧疾。

【沐蘭湯】

端午節 五毒月 中醫教你除五毒

屈原《九歌•雲中君》提到“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喜在五月採摘蘭草,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但文中的蘭不僅是指蘭花,而是多指菊科的佩蘭,佩蘭味辛性平,有著芳香化溼,醒脾開胃,發表解暑的功效。藥浴佩蘭煎水沐浴,可以起到抑菌殺菌,預防和治療多種夏季皮膚病的功效,同時還可開竅提神、祛風止痛、舒筋活絡呢!

端午節是我們傳統上“祛病防疫"的節日,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現在我們知道了,這些避邪驅毒的儀式都寓有古人對於疾病以及健康的認識,也體現了祖先的中醫智慧與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