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地球人口飛速增長,這樣下去地球會怎樣?

鵬學天下


地球照樣生生不息,它照樣自轉和公轉,但人受不了,地沒了,沒糧食,都成了食草動物,水沒了喝什麼,只能喝汙水,疾病叢生,爭鬥不止,人類退到遠古,再從頭來。


平常人246089341


人口增長對土地資源的影響

世界人均土地逐年下降,發展中國家土地退化,糧食產量趕不上人口增長,使世界糧食供應日趨緊張。

人口增長對森林資源的影響

人口過分增長勢必毀林造田,毀林蓋房,使越來越多的森林資源遭到破壞。

人口對能源的影響

人口增加使能源供應緊張並縮短了化石燃料的耗竭時間。

人口對水資源的影響

人口增加相當於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減少,同時,生活水平提高,城市人口膨脹和經濟發展,人均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生產用水量大大增加,導致出現大範圍的缺水現象。人口增長擴大了對耕地的需求,“圍湖造田”嚴重地破壞了地表水資源,使湖泊數量和麵積都大大減少。

人口對礦產資源的影響

人口激增,對各種礦產資源的需求正在加劇,造成資源供給的長期供求壓力,也誘發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人口對氣候的影響

人口增長,會因呼吸,燃燒和工業發展使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增加,可能引起酸雨和光化學煙霧事故。


Eins田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我們知道地球的面積是有限的

並且人類所需的食物、水和能源也是有限的

不斷增長的人口會不會對地球造成某種威脅呢?


現如今,地球上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73億人。

據聯合國預計,到了2050年,地球上將擁有97億人口;

而到了210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10億。

那麼人口逐漸增加,是否會引起饑荒問題呢?

聯合國農業組織已經做了相關的統計,

如今全世界的糧食增長率,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口的增長率,也就意味著人們有著足夠的糧食去面對饑荒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說地球上不存在饑荒問題,

不過很多地區的饑荒問題是由於糧食的分配不均所造成的,跟人口並無關係。


問題不是地球上有多少人,而是有多少消費者,以及他們消費的規模和性質

可以這麼說世界上的東西足夠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無法滿足每個人的貪心

另外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情況也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

就個人生活方式而言,富裕群體和貧困群體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

許多低收入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相當低,幾乎沒有造成任何溫室氣體排放。

因此,即使地球上有110億人口,也不會對地球資源造成太大的壓力。

但世界是會變化的,低收入城市中心的碳排放量也許不會就這麼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所以: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之內,地球仍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我們也必須找出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這顯然需要我們控制自己的消費規模,尤其要向低碳的生活方式轉移

只有做到了這些,我們才能減輕對全球氣候、資源和浪費問題帶來的壓力。


52赫茲實驗室


當前中國人口僅以每年0.5%的速度增長,適齡勞動人口(15歲至64歲)正在減少,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迅速上升。這些趨勢一同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構成了嚴重限制。儘管如此,我們仍有理由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相對強勁的勢頭。最明顯的原因是,就業崗位從農村向城市的持續轉移將繼續提高勞動生產率。

中國已利用了巨大的人口紅利

人口結構在近幾十年的中國經濟機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的GDP在1979-2010年間以年均10%的步伐增長。在開啟改革開放紅利時代之前,中國人口始終保持著驚人的增長,到20世紀70年代政府採取了各種計劃生育政策,並最終於1979年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這些政策導致了後來生育率的下降,女性人均生育率從1969年的略高於6個孩子,下降到1990年的略低於2個。

由此產生的人口機制導致適齡勞動人口與被撫養人口(15歲以下和64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大幅波動。如下圖所示,這一比例從1966年的1.2(當時中國人口非常年輕)飆升至2010年的歷史記錄高位2.8,而這正反映了老年人口數量保持穩定的同時,青年人口在中國總體人口中所佔比例的下降。

中國經濟從被撫養人口相對於適齡勞動人口的大幅下降中獲得了“人口紅利”,東亞其它高度成功的經濟體也是如此。研究表明,這些經濟體強勁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於異常龐大的適齡勞動人口比例。

不過,中國的撫養比例現在已進入穩步下降通道。聯合國的一項預測顯示,撫養比將從2017年的2.5降至2030年的2.1再到2050年的1.5。具體來說,適齡工作人口正在減少,而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卻在飆升。如下表所示,發展中國家適齡勞動人口的這種下降是不尋常的。報告將聯合國對中國適齡勞動人口的預測與對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進行了比較。印度和印尼分別是人口第二和第三多的發展中國家,而這兩個國家的適齡勞動人口預計將在未來十年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

人口老齡化也降低了中國的撫養比例。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從2000年的7%上升到2015年的10%。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超過17%。同樣,印度和印尼的預測趨勢也與中國大不相同,這兩個國家65歲及以上人群比例僅從2015年的5%上升到2030年的8%。

人口膨脹的結束會導致經濟增長的崩潰嗎?

越來越少的工人支撐著不斷增長的退休人口,這對中國經濟無疑是一項挑戰。但正如日本發生的那樣,人口結構趨勢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可能會被延遲退休部分抵消。事實上,中國的官方退休年齡還很年輕——男性為60歲,而一些在工廠工作的女性可以低至50歲——人們預期,對於那些想工作更長時間的人,退休年齡將會增加。

最終,抵消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最強勁增長可能來自旨在支持可持續城市化的政策。如下圖所示,中國城市人口比例從2000年的36%上升到2017年的59%(請注意,城市化的推動因素既有農村人口的遷移,也有城市向周圍農村的擴張)。

從勞動力供應的角度來看,人口繼續向城市地區遷移將有助於經濟增長,因為當工人轉向城市工作時,該國的勞動生產率將得到提高,而城市工作通常比農村/農業工作要資本密集得多。事實上,這種從農村向城市就業的轉變解釋了過去30年裡,中國是如何將GDP的40%用於實體投資的。儘管中國的投資率已在2011年達到頂峰,且隨著經濟向消費“再平衡”,目前正在逐漸下降,但城市化應能支撐較高的投資率和未來的生產率增長。

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趨勢中期內將穩定在略低於6%的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的人均產出將繼續大幅增長,考慮到未來5年中國人口將每年僅增長0.3%。這種觀點基於這樣一個合理的假設,即城市化帶來的好處還遠未完全實現。

人口趨勢也代表著財政挑戰

強勁的經濟增長將有助於中國應對財政資源和社會保障體系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壓力。特別是,目前社會保障體系的資金投入有限,政府支出高度傾向於投資支出,而社會保障體系支出不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部分問題在於,中國高度分散的財政結構將85%的政府支出責任推給了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往往有限。

中國人口的迅速老齡化將給政府帶來巨大的壓力,迫使其通過提高稅收和從投資支出轉向社會支出的方式來應對人口結構的轉變。管理這種財政調整,將是中國在政府主導的經濟體系中,維持較高人均增長這個總體挑戰的一部分。


經常用了


感覺人口增長也是人類向外太空拓展的動力,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在地球能有資源養活人類之前,有盈餘出來的物質力量讓人類突破向外的技術。但這些不需要一般人去擔心的,因每若干年定會有新的科技出現,許多偶然的技術其實是必然會發生的,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順說中


人口再多地球也不會崩潰的[呲牙]佛說萬物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人多了物資就會消耗更多,地球什麼是都不會有的,只是人口多了,地球環境會破壞嚴重,必須好好的,保護環境!

環境汙染了,只是對生命有危害!地球媽媽沒事的!在過個千萬年,她都能回覆如初



恍然如夢一念之間


你不用擔心。當人口大幅增加資源無法養活時。生活成本的大幅提高自然會降低人們的生育意願。同時老人沒有更好的養老條件也加快死亡。人口就會出現下降。很多發達國家,人口出生率低。就是生養高成本引起的


阿帆帶你遊宇宙


地球會怎麼樣???。。。

地球還是地球。。。人類的那些,汙染,生物,核放射,臭氧空洞,大氣增溫。。。能把地球怎沒樣。。。

幾百年後,幾千年後,幾萬年後。。。又還原了。。。

倒是地球上的人類危險了。。。


天天等你兔爸


發達國家的人口數量基本在可控範圍之內,甚至是負增長,少數經濟落後的國家和地區,不顧及人口膨脹,沒有優生優育觀念,嚴重影響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個國家一種制度,一個國家一個範圍,我們國家的人口數量已經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經濟實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們要尊重各個國家的民族民俗,加強我們自己民族意識,維護國家利益,遵章守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龍寶溝


地球人口飛速增長,對地球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危害性很大。比如對植物生物環境等,都沒有好處。尤其人類對環境的汙染,和加大工業發展的熱氣排放,給地球帶來了嚴重傷害。這樣下去,人類將面臨更大更多的自然災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