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半个喜剧》是开心麻花工作室继《驴得水》之后,又一部反讽式喜剧,截止目前豆瓣评分7.4。

这部电影上映后就收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肯定,觉得这部电影真诚落地,言之有物,给人以启发,可以称得上是开心麻花的喜剧最佳;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过于荒诞,明明就是演的两个渣男,没什么营养可说。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但是评分7.4却足以说明这部电影在大部分人的心中位置还是很高的,它是成功的。

在我看来整部剧体现的是以孙同为代表的“北漂一族”,面对陌生城市的困境与内心坚守的矛盾选择。

01、影片用强烈的戏剧冲突,展现“北漂一族”的社会群像:

北漂一族:是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即传统上的北京人)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北漂即人在来京初期都很少有固定的住所,搬来搬去的,给人漂乎不定的感觉,其自身也因诸多原因而不能对于北京有更多的认同感,故此得名。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半个喜剧》打着喜剧的名号,说了一群那些追求梦想、初入社会,奔赴北上广的年轻人追梦的故事,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接受规则,打破偏见、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寻找自我的过程,著名喜剧演员陈佩斯曾说:“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其实与本影片的名字《半个喜剧》相对应,一半是荒诞搞笑,一半是现实无奈。

本文所讲的三种困境是隐藏在剧中人物关系中的:兄弟之间的情,母子之间的情,恋人之间的情。

02、“北漂一族”的三重生存困境:

1、事业困境:人情关系带来的利益与思想行为独立的对立

郑多多身为标志的本地富二代,已经养成了放荡不羁、唯我独尊的性格,和孙同在一起不过是为了逃避父母的管制方便。

孙同这个来自三线城市的年轻人,高考复读了3年才考上北京的大学,长期寄人篱下,通过与郑多多同学的关系,在其家族企业中获得职位。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孙同虽与郑多多是同屋之友,但两人因家境出身差距悬殊,各种利益交叉在一起的“兄弟情”,一旦遇到利益冲突必然会危危可及。

影片中一个细节:孙同说要借郑多多衣服去酒吧演出,郑多多处于情绪不好的状态,立即拒绝借出,当孙同转身要走,他又出尔反尔说要借。这种“戏弄与挑衅式的玩笑”,其实就体现出来两人身份的不对等,以及孙同对郑多多的依附性多么强。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郑多多威胁孙同

当孙同和莫默在一起的时候,让郑多多觉得自己的东西被抢夺了,这种自私的本性暴露无遗,他暴跳如雷,于是对孙同下了最后通牒,用工作和户口来威胁孙同,此时的“兄弟情”,在触及到彼此利益的时候荡然无存。

“北漂一族”,远离家乡,其实是对城市节奏的向往,他们如千千万的年轻人一样,希望自己的价值被体现,希望事业有成。

2、社会困惑:外界压力的无助感与想要获得城市归属感的对立

孙同的母亲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和“中国式”为你好父母。

孙同在这样霸道、自私的母亲面前,是懦弱的,顺从的,所表现得都是愚孝。

她想自己的儿子在北京立足,有户口有房子,于是她告诉孙同必须听郑多多的安排,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以郑多多的利益为先,有工作就可以有户口,就是在北京立足扎根了,所以欺骗莫默,出主意让莫默配合演戏,给孙同介绍郑多多表姐,她知道在利益面前如何取舍才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孙同和母亲

在母亲面前的孙同没有发言权,也没有选择爱情的权利,在郑多多的面前像“傀儡”,在母亲面前像“寄生虫”。

“北漂一族”内心最需求的是归属感。当面对“中国式”父母的为你好时,孙同没有反抗母亲,却又感到愤怒,他在城市找不到归属感,在母亲这里找不到存在感,这一切无形的压力像枷锁一样困着孙同,困着千千万的北漂者。

3、婚恋困境:自我出身阶层和自由情感的对立

  • 暗恋高璐,但是基于自己的身份觉得配不上高璐,于是选择默默保护她,但是这种保护是在谎言的包裹下进行的,实则是一种人性扭曲的爱

孙同喜欢高璐,没有勇气表白,高璐也是北京人,这种身份的差异让孙同觉得自己配不上高璐,于是他只能暗恋,默默保护高璐,当莫默要给高璐打电话说出真相的时候,

孙同用恳求的语气对莫默说,对于郑多多怎么样都可以,但是不要伤害高璐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孙同向高璐说出真相

他在这份卑微的暗恋中,已经迷失了自己,他为高璐和郑多多之间跑来跑去从来不喊累,他像一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高璐就像他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的一种精神力量,他宁愿被利用。

  • 爱上莫默,实则是映射自己内心,莫默的性格是他向往的、羡慕的,他喜欢她的敢爱敢恨却又不失善良,羡慕她可以随心所欲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但是,与其说是被莫默吸引,不如说莫默是他内心的一面镜子,是他理想中想追求的自己。

莫默就像是一道光,她敢爱敢恨,不向现实低头,敢直面自己的内心,这些都是孙同不敢做的但是却向往的。

“我都快三十的人了,我就想撞一下南墙,我就想去分对错”、“我不是不知道这个世界什么样,我就是想试试这样行不行”。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孙同彻底被这个女孩征服了,他终于鼓起了勇气,在莫默家中向莫默表白,两个顺利在一起,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面对郑多多的威胁,面对母亲的施压,他再次屈服了,他想要一份爱情却如此艰难。

当莫默质问他的时候,他把一切归结于外界原因,他把自己形容是生在坑里的人,莫默是生在天上的,他觉得莫默不理解自己,这是他对自身的总结,他把自己放在了底层,觉得事事不如别人,他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于是和莫默分开。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直到最后当高璐需要真相的时候,莫默立马不顾一切出现,她的行为深深刺激着孙同,让孙同纠结、痛苦、反思,她当初骂孙同是郑多多的一条狗,可是谁又不想像一个人一样去生活呢?

孙同最终醒了过来,是啊,正如莫默所说:不合作又怎么样,不说谎又会怎么样?就活不下去了吗?就没有饭吃了吗?

他去揭露了真相,呐喊出了内心的想法,对着这个曾经控制自己的兄弟说:我把你给我的都还给你,我想做一个人!

“北漂一族”,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比其他人更加渴望爱情,希望自己精神有栖息地,希望在灯火过后的深夜,在自己无助、受伤的时候,有另一颗心温暖自己。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至此影片结束,导演为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不知道最终的孙同和莫默能否走到最后,也不知道高璐会不会原谅郑多多,但是孙同找回了自我就够了。

电影首映的时候导演周申说:“如果你一直一直不妥协,那你终会遇见志同道合的人。”,导演刘露的表述则更加温和,“我们希望的就是让更多像孙同这样徘徊的人看到,你选择坚守底线,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是有出路的。周申和刘露心里一直有一团火,“很多人认为妥协社会规则是成熟,热血是少年的事情,但我们偏要热血到老。

“北漂一族”其实代表的不仅仅是漂泊在北京的人,实则是代表千千万奋斗、努力的所有在异乡的人,他们希望找到自己的价值,渴望着成功,憧憬着爱情,但是面对陌生的城市,无形的诱惑,他们会迷茫,会失望,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年轻怕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只有有勇气,坚守内心。

04、面对困境与诱惑该如何做出抉择?

①守住自己内心,相信付出与收获会成正比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孙同面对母亲的“逼迫”,选择顺从;面对郑多多的“威胁”,选择屈服。其实根本上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以及内心的懒惰不想付出,一个高考复读了3年的外来人口,在北京想生存,他内心是自卑的,他不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在北京立足,他听从母亲的安排,靠着好兄弟的资源,用着别人努力很久才可以换来的资源,获得了成功,但是与此同时,他失去了自己,自卑、懦弱充斥着他的身体,他“忠于”郑多多。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重新审视孙同,本身很差吗?并不是,他研究生毕业,在自己的城市其实家庭条件也是可以的,他完全不必“苟且而生”,只要他足够勇敢,坚守自己的内心,拼着年轻的冲劲,去努力,在这个城市立足没有想象的困难。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自己,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

可是,她偏偏不信命运,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把自己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②面对诱惑,要清醒,辨别是非曲直

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心里感到诱惑就对诱惑进行反抗,而不会屈从于它的人。——弗洛伊德

北京户口、高薪稳定的工作、北京的房子,这些对孙同来说无疑都是诱惑,是被诱惑征服,心甘情愿做“傀儡”,享受着可以用“良知轻而易举”换来的这些,还是选择清醒,拒绝诱惑,把是非放在第一位,其实古往今来很多人面临的选择,孙同经过痛苦的挣扎,最终站在了正义的一方,从而获得了爱情的甜蜜。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元史》记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③人生需要一份勇气,迈出你的第一步

勇敢征服一切:它甚至能给血肉之躯增添力量。——奥维德

孙同的性格是懦弱的,他很少反抗,可是这不代表他没有想要自由的勇气,在酒吧唱的那首《疯船长》是孙同的心声,他在陌生的城市奔跑,漆黑的黑让他看不到方向,但是,他不能放弃,这首歌与影片相应,孙同鼓起勇气,迈出自己的第一步,走向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半个喜剧》:到底是男人“谎言记”还是进步青年“奋斗史”?

前方路很难,但是唯有坚持自我,不为诱惑所动,做人有底线,心中有梦想,定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附上这首《疯船长》愿你在风雨中依然有勇气奔跑!

疯船长

听,在陌生的街角

有一个疯子在城市里跑

他闭着眼,瘸着脚

路过的人看着他摔倒

他抬着头继续跑

目的是哪只有他知道

在漆黑的夜他登上了船

拉起了命运之锚

看,海里的那只帆

已经越走越远

前面飞来了一只鸟

带来了不安的信号

夜是如此的黑

天空在酝酿风暴

他拿起酒杯打着口哨

在狂风中舞蹈

人们说前方有风暴

在海的深处咆哮

灯塔在雨中飘摇

他没有回头

人们说前方有风暴

在海的深处咆哮

灯塔在雨中飘摇

他没有回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