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灵媒,宗教学上称

禁厌师医巫术士

西伯利亚和北亚洲以及阿拉斯加等地则称为萨满

主要工作是通灵、通鬼、通神,并借灵鬼神的能力解决人们生活上的困难。

自古以来,是一个靠聊天吃饭的职业。

别人聊天靠话术,灵媒聊天靠想象力。

1964年,上映了一部极其诡异的片子——[雨天下的迎神会]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雨天下的迎神会

导演:布莱恩·福布斯

主演:金·斯坦利 理查德·阿滕伯勒

上映日期:1964年6月20日

事件:影片上映54周年

影片讲述灵媒夫妇麦拉绑架富家女的故事。

本片中,灵媒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亮相大银幕。

乔治·A·罗梅罗开了丧尸咬人即变打头必死的先河,后世丧尸片莫敢不从。

[雨天下的迎神会]奠定了灵媒题材犯罪片三要素。

骗钱寻人CP档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灵媒犯罪片

开宗立派

「例证性动作」

灵媒犯罪片的例证性动作,自然是灵媒通灵的场景,一般出现在影片开头,往往是第一个镜头。

[雨天下的迎神会]有着不俗的例证性动作,为后世开了一个好头。

影片初始,是蜡烛特写。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镜头右移,黑暗中,出现相互牵着的手。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由手叠画至人物面部特写,所有人都闭着眼。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这时,“灵媒”麦拉开始说话:

A message.

Peaceful.

值得注意的是,麦拉说的是:「A message」却不是「I have a message」.

灵媒就像算命者一样,说话一定要简洁,最好含糊不清,让人们对你所言一知半解。

当然,往往你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声音过后,麦拉的脸出现在蜡烛正后方,镜头缓慢上摇,定格,麦拉熄灭蜡烛。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这一系列得例证性动作,凸显麦拉得神秘,为她之后精神病的状态,打下伏笔。

「骗钱」

影片中的灵媒都是假灵媒,主要目的是通过装神弄鬼讨生活。

因此,骗钱成为了此类影片角色的唯一目的。

[雨天下的迎神会]中,麦拉教唆丈夫比利绑架了有钱人家的女儿,自己则向受害者家属通风报信。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既为世人展现自己虚假的「神力」,又赚得赎金,可谓一石二鸟。

「寻人」

寻人一般作为次级需求出现。

灵媒可以通灵,如何在电影中表现通灵的效果呢?

一般来说,预言再好不过。

灵媒预言一系列的事件即将发生,寻人则可以将这一系列事件完美串起来。

[雨天下的迎神会]中,麦拉一边绑架了受害者,一边却又承诺帮助受害者家属寻人。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CP档」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灵媒若想行骗成功,帮手自然必不可少。

灵媒组合一般多为夫妻档,妻子对受害者发布预言,丈夫则将预言变成事实。

亦或是丈夫调查受害者信息,提供给灵媒妻子,妻子则讲述给受害者,让他们误认为她的确从神那知道了他们的过往。

[雨天下的迎神会]中,比利绑架了富人的女儿,麦拉则登门拜访,将小女孩的朋友、玩具描述地一清二楚,令女孩父母无从怀疑。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后世的灵媒犯罪片大多遵循这个三要素。

当然,前提是仍是犯罪片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后灵媒

时代

[雨天下的迎神会]上映的时候,影片被指风格极像希区柯克。

虽然,导演布莱恩·福布斯在采访中表示,他的偶像是卡罗尔·里德。

当时,希区柯克对此未做任何表示。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希区柯克和里德同为英国导演,两人自《开往慕尼黑的夜车》始,就一直保持着竞争关系

布莱恩·福布斯在英国电影界算不上什么角色,一生也没拍过几部片子,他的主要职业是编剧。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 《卓别林》——福布斯编剧作品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十二年之后。

1976年,古稀之年的希区柯克为人们奉上他最后一部作品。

[大巧局]

[大巧局]里,灵媒布兰奇和情人乔治假作预言,企图骗取女富豪茱莉亚的钱。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大巧局》中的灵媒夫妇

茱莉亚却提了个要求,如果他们能满足这项要求,她就将万贯家财拱手奉上。

这个要求是寻找她失散多年的外甥。

很熟的套路...不是么。

可不么,灵媒三要素齐活。

嗯,跟[雨天下的迎神会]没啥两样。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导演布莱恩·福布斯

这次,究竟是谁的风格像谁呢。

由于灵媒这个题材及其小众,因此变化较小。

1996年杨德昌亮出[麻将]

CP档变成了四人组,继续骗钱,依旧寻人。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麻将》中的小活佛,灵媒变成了男性角色,寻的是个法国人

2000年,黑泽清拍了[降灵]

灵媒夫妇不再骗钱,但却同样寻人。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降临》中的灵媒夫妇,善心取代了歹意

即使在今天看来,这种模式依旧扣人心弦,虽然套路满满,却能直击荷尔蒙。

不过,当灵媒脱离犯罪片,悲剧也随之而来。

2014年,伍迪·艾伦拍出[魔力月光]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魔力月光》中,灵媒和魔术师做了结合

众所周知,伍迪·艾伦只拍喜剧。

当灵媒CP不再骗钱与寻人,通灵的设定显得多余,乏味。

灵媒和喜剧结合,仅仅酿成悲剧,当灵媒遇上恐怖片,简直就是灾难。

今年1月份,亚当·罗比特尔拍了[潜伏4·索命亡灵]

电影中的灵媒,自何而始

△《潜伏4.索命亡灵》中,灵媒被使唤去抓鬼

通灵的意义荡然无存,片子灵媒爱丽丝的存在成了笑柄,关于通灵的解释令人尴尬。

科学解释神秘学,本就是一个错误。

[雨天下的迎神会]终章,假灵媒麦拉精神错乱,然而神却真的显灵。

这种令人震撼的反转,才是电影中灵媒作为神秘元素存在的意义。

1964年,灵媒不再只是一个职业,大银幕将它变作原型

这种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原型,在影片上映之时,正式登陆大银幕。

电影造梦的星空中,再添一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