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這6所高校成功更名但痛失理想的大學校名,校友:實力還是太弱了

前幾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正式公佈了2018年40所擬批准設置的高等大學名單(新設本科17所,更名16所,獨立學院3所,同層次更名2所),這40所大學基本上都改成了自己心儀的校名,但有部分高校由於各種原因,卻未能改成自己心儀的校名。

由於國內高等教育的客觀特殊性,全國每年考生將近高達千萬,而且高等院校也有將近3000所,如何讓考生第一眼看上高校,顯然校名就是初步最關鍵的要點,“確認過校名,遇上對的大學”大概就這種狀態;並且教育部對本科高校中的大學和學院也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很多“學院”類的高校都會努力成為“大學”,而一些專科類的高校則努力成為“學院”。

這6所高校成功更名但痛失理想的大學校名,校友:實力還是太弱了

仔細觀察更名大學名單,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大學更名是非常成功的,比如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成了吉林外國語大學,湖北民族學院成了湖北民族大學,遵義醫學院成了遵義醫科大學等,但還是有多所高校的新校名與當初提報的校名存在很大的出入,可謂是與痛失心儀的大學校名下面我們來一一盤點下。

這6所高校成功更名但痛失理想的大學校名,校友:實力還是太弱了

第一部分:四川理工學院確認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其實該校理想的校名是“四川科技大學”或者“四川理工大學”,但由於攀枝花學院在前期提交名單時已經佔用了“科技大學”的名頭,而且省內還有“西南科技大學”和“成都理工大學”這兩所實力強勁的高校,所以這兩個理想的校名顯然會得到很大的阻力,畢竟四川理工學院的綜合實力和他們不在一個層次上。

這6所高校成功更名但痛失理想的大學校名,校友:實力還是太弱了

第二部分:伊犁師範學院確認更名成伊犁師範大學(是江蘇省、新疆自治區、教育部共建高校),其實他們理想的校名是“伊犁大學”,之前的更名新聞也是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但由於師範類高校更名的限制,最終與“伊犁大學”失之交臂。而廣西師範學院當初也是想更名為南寧大學的,但同樣的原因,最終退而求其次,成了南寧師範大學。

這6所高校成功更名但痛失理想的大學校名,校友:實力還是太弱了

第三部分:周口科技職業學院升格為本科且確認更名為周口科技學院(河南民辦),其實該校提交的新校名是“中原科技學院”(校友調侃為中科院),但主要剛升格為本科,綜合實力駕馭不了“中原”這個名字,畢竟中原在古代是覆蓋了山東、河南、陝西、山西等省份,所以乖乖的更名為周口,前綴帶周口,後綴就比較簡單了。還有一所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計劃改名廣西城市學院,最終也成了左江城市學院。

這6所高校成功更名但痛失理想的大學校名,校友:實力還是太弱了

第四部分:山東有3所專科升格為本科且都確認更名,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確認更名為魯南經貿學院(當初計劃是更名為山東經貿學院),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確認更名為泉城工學院(計劃更名校名為濟南工學院),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確認更名為山東威海外事學院(計劃更名校名為山東外事翻譯學院),這三所高校畢竟前身都是市級的專科高校,目前剛升本,綜合實力和省內的40多所本科大學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所以要想匹配山東或者濟南這個知名的“省份地名”,難得人心,就成了為更名而更名的典型;只有大力發展辦學實力,將來這些校名也是信手拈來的。

這6所高校都痛失了理想的大學校名,雖然有各種原因存在,但廣大的校友都是一致的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大學本身的實力太弱了,畢竟省內比自己強大的高校比比皆是,如果要改名,肯定要顧及這些實力強大高校的看法和意見,也要顧及這種大名頭過於響亮是否能夠符合廣大考生的期望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