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薦書」三本新書:教你掌握新媒體技能,把脈輿論脾氣

媒體時代從舊到新,意味著記者要掌握的技能也要與時俱進。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報道理念和方法如何因時而變?新的傳播環境中,新聞採訪與寫作的專業技術體系是怎麼樣的?具體一篇好稿怎樣“修煉”成,如標題怎麼短下來?怎樣在衝突中寫好人物?再者,當下輿論熱點事件頻發,如何把脈它的脾氣,掌握和看懂今天形形色色的輿論?來看看近期新聞界幾本新鮮出爐的好書,或許會給你帶來啟發。

學界業界強強聯手打造:

《新聞採訪與寫作》

「荐书」三本新书:教你掌握新媒体技能,把脉舆论脾气

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師和新聞界知名記者聯合編撰的新聞實務教材《新聞採訪與寫作》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針對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報道理念和方法的改變,著重為廣大新聞學專業的學子和業界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新的傳播環境中新聞採訪與寫作的專業技術體系,立足中國新聞界的實踐成果和優秀傳統,同時藉助國際範圍的觀察視野,對新聞採寫的原則、方法和最新技術進行深入細緻的解析。該書注重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報道專業理念的更新,歸納了目前國內外新聞媒體主要使用的新聞報道體裁的採寫方法,對消息、特稿、深度報道的操作規程與技術進行詳細的講述。在當今新聞傳播業受到網絡數字技術的強大影響之際,這本教材以獨到的視角分析媒介融合時代信息傳播的趨勢及特徵,講解多媒體報道寫作的理念和方法。

「荐书」三本新书:教你掌握新媒体技能,把脉舆论脾气

《新聞採訪與寫作》作者隊伍(按寫作章節排序)

該書的撰寫團隊由新聞界資深人士和學界從事多年新聞業務課教學的教師組成,旨在結合學界和業界的智慧,打造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務經驗總結的教材體系。這個團隊中有從事新聞教育幾十年的職業教師,也有從事新聞工作幾十年的職業記者; 有國家級教學名師,也有中國最高新聞獎的獲得者;有在中國接受過完整新聞教育的人士,也有在西方發達國家受過高級科研訓練的人士;有新聞教學經驗豐富的長者,也有銳不可當、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該書的編寫注重收集、整理和總結最新的採寫案例,希望讀者通過豐富的案例掌握鮮活的新聞採寫方法與技術。每一章的章末幾乎都提供延展閱讀書目、思考題以及實訓題,以幫助讀者深入學習相關專業知識。

該書是中國人民大學“十三五”規劃教材建設項目,是核心教材系列中推出的第一本全新編寫的教材。

人民日報記者說:

好稿是怎樣“修煉”成的

「荐书」三本新书:教你掌握新媒体技能,把脉舆论脾气

《好稿是怎樣“修煉”成的》一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費偉偉。2016年,人民日報出版社曾出版費偉偉主編的《人民日報記者說:典型人物採訪與寫作》一書,該書這樣介紹費偉偉:人民日報地方部副主任,高級記者、編輯。1983年大學畢業,入人民日報社,先後在總編室、機動記者組、經濟部、市場報、中國能源報、福建分社工作。四次獲中國新聞獎。著有《編採逸興》《新聞採編評析》《新聞採寫評》等新聞業務評論集三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在三種評論集中,《編採逸興》共收入50多篇新聞業務評論,分為《採訪篇》《寫作篇》《編輯篇》三部分,並收入與評論內容相關的近30篇新聞作品(均獲國家或人民日報好新聞獎)。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原主任皮樹義在《思考的新聞》一文中對該書作如下評論:

費偉偉同志的新聞業務研究,不是書齋裡的研究,而是實踐中的研究。從具體的報道中總結經驗, 探討規律,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針對性、操作性強,是本書的最大特點。幾乎每一篇文章都是針對一個具體的報道,大都是作者親身經歷,有感而發;即使一些文章是點評他人,也是深有同感,有話要說。《站在天安門上看問題》《怎樣培養髮現新聞的眼光》《為什麼會把肉埋在飯裡》《讓人物動起來》,看看這些標題,就知道說的都是新聞工作者在實踐中經常遇到並需要解決的問題。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為該書作序說:讀罷《好稿是怎樣“修煉”成的》一書,心中多少有了答案。“要鮮活,更要鮮明”“把太硬的打碎”“從貌似熟悉中發現陌生”……僅僅是目錄,就“拽”著人不由自主往下翻閱。標題怎麼短下來?怎樣在衝突中寫好人物?如何既突出問題意識,也體現過程意識?……細覽內容,詳盡的案例引人入勝,犀利的點評激盪人心。可以說,這本書既有“術”的經驗總結,也有“道”的深入辨析。無論是圍繞具體作品的個案分析,還是跳出新聞報道的抽象思考,都浸潤著一名老記者的精品意識和探索精神。

《輿論的脾氣》:

一本把脈輿論的“應時之作”

「荐书」三本新书:教你掌握新媒体技能,把脉舆论脾气

《輿論的脾氣》,趙強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

全書透出的意象正如《人民日報》副總編盧新寧在序言中所說的那樣:“深感這是一部應時之作。”這也正好擬合了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白居易曾提出的“文章合為時而著”,幫助我們掌握和看懂今天形形色色的輿論。

作者趙強在中央領導機關及中央媒體工作,其從工作中抽身而加以深入思考,在實務工作和求學深造的過程中,從政治學的角度提出“輿論安全”的概念,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都是具有開拓意義的認識與建言。

該書有追蹤也有挖掘。在我們所生存的世界裡,輿論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發酵,甚至是變態與扭曲。不加辨別地一網打盡,即使用當今最強大的“算法”來做,也難以做到為廣大讀者提供有益的“信息”。而趙強不一樣,他是一個具有使命感的媒體管理者,這主要是他的經歷與經驗構成的選題座標系是優質良性的,所以,他能夠選擇最具典型價值的案例,讓讀者從中獲得裨益。

在書中,每一篇札記並不是只有一個輿論事件,但是一定是一個個輿論的熱點事件。當然,通過對輿論熱點的追蹤和在追蹤過程中對熱點的敘述,使閱讀者在跟進輿論熱點追蹤中不斷獲取閱讀的興趣。追蹤,只是現象的描述,而我們通過讀一本書,不僅是要了解現象,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那麼,輿論的本質是什麼呢?趙強在挖掘事實後,給予了這樣的回答:“輿論是客觀的社會意識現象”“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強大的社會精神動力”,至少我們在這三個維度上可以得到這樣的認知,輿論屬於社會範疇,是一種社會意識,它會遵循社會意識的一般規律,對社會存在產生能動的作用;它蘊含巨大的能量並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